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变化极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量,因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从而在宏观调控中可将货币流通速度因素舍弃。但通过对我国近年来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发现,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极大,从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货币化及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既然货币流通速度不是常量而是变量,从而其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是显著的。事实上我们通过回归检验分析发现货币流通速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及货币需求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货币流通速度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水平变动率与利率水平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原因,主张采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现代货币主义是对古典简单货币数量论的继承和发展,强调持久收入水平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同时也承认价格水平变动率与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货币流通速度有微弱影响,主张采用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关注的是经济的短期波动,而货币主义关注的是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我国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使用,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M2/GDP居高不下,由此引发对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该问题的核心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货币宏观总量的微观基础是相对价格,因而自然价格是进入货币流通公式中符合逻辑的变量.基于已有研究对自然价格进行分析可发现:一般利润率、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和以货币为度量的财富总量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基于中国1990年~2014年宏观数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该理论,而且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是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伟 《西部金融》2005,(4):15-18
对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超额货币现象",即各层次货币供给增长率远大于实际GDp和物价的增长率之和,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结果,有的认为是"虚拟经济"发展的结果.本文首先对产权变迁、市场深化和金融发展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根据1978-2003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货币流通速度持续走低是经济金融结构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世美  胡春燕 《全国商情》2006,(11):60-61,112
金融创新使对货币的定义和货币层次的划分更加复杂,同时对货币流通速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反向关系对传统的货币乘数进行修正,从而可以得出:金融创新使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同时通过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的实证检验,上述结论基本成立。  相似文献   

6.
货币流通速度是连接名义总收入和货币数量的一个枢纽性变量,但现有研究计算方法各异,导致不同结果的出现,甚至严重影响分析结论。论文从理论依据、方法演变、分析视角等方面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计算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评价,目的在于引出对货币流通速度计算问题的关注,深刻认识这一事后均衡的宏观变量。论文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需要进一步修正货币数量方程、延伸统计范围和拓宽分析视角,计算方法的差异能够为经济增长中的"货币之谜"现象提供新解释。  相似文献   

7.
宏观经济学不能回避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定经济单位追求货币支出收益是货币在社会经济制度中流动的动力来源,把货币流通速度定义为经济单位在货币支出收益的作用下从收入到支出的时间内货币量的改变量;从该定义出发,可证明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有方向的矢量.货币流通速度是收入流通速度和交易流通速度的综合,反映了货币流量与存量、制度与交易、宏观变量与微观变量的综合特征.货币是在有摩擦的社会制度中运动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一国货币金融制度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8.
货币在人类社会的制度框架中运动,决定了研究货币的运动有三个方面,即货币、制度及两者的关系.通过定义货币流通速度,推导出货币动力学模型,证明了货币运动有-总的循环运动方向和货币运动具有连续介质特征,也证明了费雪和魁奈等人提出货币运动如同流体的假说,从能量的角度推导出货币跨国运动模型.运用控制连续介质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来对货币的运动实施监管,即要从边界进行控制,如果只在货币这一连续介质内部控制货币质点的运动,这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传统货币理论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货币理论只适用于金属货币经济。在信用货币条件下,其基本结论不能成立。本文在分析我国传统货币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货币的本质不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是信用的观点。同时又对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理论关系入手,对二者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无论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以GDP来衡量商品流通总规模,它们与货币流通量(M0、M1、M2)均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商品流通规模对货币流通规模的决定作用。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或GDP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量增长率并未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规模扩张是不同步的,货币流通的扩张速度往往快于商品流通的扩张速度。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之间较高的相关性也证明了银行信用规模同样受制于商品流通规模。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传统货币,电子货币具有准货币、发行主体多元化、流通速度快、面临新风险等特征。电子货币的一些特征符合新货币经济学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所描述的经济状态。基于新货币经济学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对电子货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电子货币完全流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将逐渐丧失货币的垄断发行权,商业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均可以发行电子货币,通货膨胀有可能不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可能消失。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等带来较大影响,同时,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实践操作中的固有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货币供应量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鉴于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够很好地实现规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抉择可考虑:短期内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等基础性工作,中长期内建立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在更长时期内向利率中介目标过渡。  相似文献   

13.
小波分析是一种窗口大小固定但形状可变,时间和频率窗都可以改变的时频局部化分析方法。用墨西哥帽型小波对中国1994—2005年第1季度的季货币乘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货币乘数长期趋于上升,周期结构不明显,中期变化周期为准4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短期变化年周期结构趋于明显。而对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子时间序列用db3小波进行多分辨分析与重构,研究发现:短期内,现金比率对货币乘数影响最为显著,准备金率的变动,尤其是法定准备金率影响甚微;中长期上,准备金率对后者的反向影响是显著的,而其他因素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费用粘性界定了公司经营波动所伴随的不一致的费用波动,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管理者机会主义导致费用调整的动机缺失。通过构建度量内部代理成本的指标,对代理问题所导致的信贷供给摩擦进行量化,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9年的季度数据,可以考察货币政策变化时费用粘性对债务融资的影响。按照资本密集度、治理水平分组进行稳健性测试的经验证据表明,在货币政策宽松时,费用粘性越大,银行债务越少;由于机会主义对信贷的影响,资本密集度较小时费用粘性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一研究不仅从新的角度解释了债务市场摩擦,而且为财务分析等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研究成果的回顾与梳理表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理论研究的深入性和实证研究的精确性存在不足,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收支的货币主义理论背景下,资本流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是一个循环反复的作用过程,二者的相互作用在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取得新的均衡时结束。借助IS—LM—BP模型可以将这种复杂的循环作用过程以及作用结果通过图形进行演绎。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IS—LM—BP模型与开放经济下的AS—AD模型分析表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流出对国内货币供应量有紧缩效应,并使价格总水平下降;相反,资本流入对国内货币供应量有扩张效应.使价格总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通过相关文献发现,货币供应量的规模直接影响物价水平。同时,货币供应量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信贷规模、国际储备、政府收支、准备金率等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其作简单的实证分析,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逐步回归得出最优函数模型,得到可靠结论。从而提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化政策建议,对我国经济稳定、稳定物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央行控制货币供给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货币供给过程中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环节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这些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货币供给量更加难以控制.而且在当今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也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通过对上述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不可控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借鉴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公式,讨论了股票二级市场的货币流通次数,认为它就是换手率,从而得出股票二级市场交易所需货币量的计算方法,即股票二级市场交易所需货币量等于成交金额除以换手率。以沪、深两市股票交易现实数据对此计算方法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按照这一计算方法可以对二级市场货币流量运动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判断,从而为证券投资决策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超额货币"自从被提出来就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关于其成因的理论假说有很多种.本文通过对费雪交易方程式的修正,并利用1984至2004年的数据对修正后的交易方程式进行验证,从而很好破解了中国的"超额货币"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