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1997-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经济发展、社会因素和保险供给对我国货运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货运规模等变量对货运保险需求有显著影响,而风险因素和产品价格对货运保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笔者据此提出了加快货运保险发展和加大货运保险宣传等建议,以提高我国货运保险需求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2002~2008年沪深两市发生并购的不同产业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集为研究总样本,通过构造固定效应变截距面板数据中模型,探究不同产业公司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影响.发现:不同产业公司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有差异影响.第一产业所发生公司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有正向影响,即并购发生导致公司劳动力需求增加2.4%左右,但结果不显著;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发生公司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二产业发生公司并购导致公司劳动力需求减少1.3%左右、第三产业发生公司并购导致公司劳动力需求减少2.6%左右.通过此研究,不但从理论上丰富并购研究内容,拓展并购研究范围,而且在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有影响前提下,为政府制定关于社会就业合理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人们对于股市财富效应的研究比较成熟。相比之下,对于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研究却不是十分透彻。本文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1999年至200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空间特征和财富效应。得出的结论是: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房地产价格和城镇居民日常消费均呈现出空间聚集趋势;空间相邻关系对人们的长期消费具有显著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4.
在税率设计上,美国采取超额累进税率,对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美元至33:5万美元之间的,加征5%的附加税,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500万美元的公司,要缴纳的附加税是超过1500万美元的应纳税所得的3%或10万美元的应纳税所得的3%,二者取较小者。  相似文献   

5.
燕翔 《武汉金融》2014,(5):13-15,19
我国央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依赖于对货币需求函数的准确估计。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估计了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通过使用微观数据,本文克服了传统时间序列估计中存在的缺陷。同时通过固定效应、一阶差分和GMM动态面板等方法,解决了估计中存在的企业持久效应和测量误差问题。本文发现,我国企业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约为0.75。这支持了货币需求存在规模效应的假说。同时,本文还发现从时间上看企业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是在不断上升的。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来源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支撑。文章选取我国2005—2020年的省域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从总体上来看,保险行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就业增长;从不同险种上看,人身保险发展对就业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财产保险的促进效果并不显著;从不同地区上看,相较于东、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保险市场的发展带动就业的效果更突出。此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金融发展对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就业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文章系统研究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如何影响就业水平,丰富保险领域的作用机制研究,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为制度研究背景,运用差分再差分模型考察企业所得税率提高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名义税率提高将使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显著提高;名义税率提高会导致不同性质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都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提高更为显著;由于税收政策滞后效应的存在,2008年样本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没有明显提高,而2009年随着税收政策效应的逐渐释放,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开始显著提高。这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外部环境(经济政策)的变化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的影响,并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使用微观层面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构建名义税收优惠和实际税收优惠作为中国各省市税收优惠水平的衡量指标,就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政府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显著的减税效应,实际税收优惠的减税效果强于名义税收优惠,且实际税收优惠具有吸引和培育税源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将税收优惠作为当前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要路径,并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利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并将长期快速增长的事实必然使与中国相关的资本交易大量增加,中国对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便因此逐渐丰富,其中非居民企业转让居民企业股权所得的税收处理已经成为中国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的工作重点。由于中国对非居民企业转让居民企业股权的企业所得税的管理规定分散在多个税收文件中,不易掌握,非居民企业的相关风险在增大,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将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分为就业总量效应、结构效应和质量效应的基础上,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相关数据对中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总量效应潜力巨大,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带来就业结构的改善,现代金融产业就业质量较高,而传统金融产业就业质量相对较低。中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总量效应、结构效应和质量效应尚待充分发挥和挖掘。最后,本文提出将金融产业作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点产业来发展、全面提高中国金融产业就业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主要包括国内税制和对外税收协定两个部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分国限额抵免不利于企业走出去,对境内、境外所得进行成本费用分摊操作性差,亏损弥补的限制抑制了企业境外投资动力,返程投资居民企业国内税收无法抵免,允许间接抵免的企业层级过少,对税收饶让的限制加重了走出去企业的税收负担,超限额抵免结转限制造成税收抵免不足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管辖取向,探究其与国际税收协定的冲突和协调,并就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管辖权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优惠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一国宏观调控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主要优惠方法,进而就企业所得税收优惠政策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使我们对税收优惠的认识更加清晰明确。  相似文献   

14.
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区域优惠政策存在问题和介绍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施行的较为成功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区域优惠政策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旧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合二为一。新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与原制度相比,在纳税人、纳税义务、税率、收入、扣除、资产的税务处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税收优惠和反避税管理等方面均有突出的变化,标志着新制度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国际性,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现行我国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相关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入手,梳理出现行税收政策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借鉴部分国家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相关税收政策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企业所得税法》"特别纳税调整"亮点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在"特别纳税调整"一章规定了一些新的反避税条款。本文对其中的一些"亮点",如反避税一般性规定、提供关联交易相关资料、受控外国企业、限制资本弱化、纳税调整加收利息等进行了解读,有助于征纳双方更好地掌握税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免税收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和降低税率三个方面,对国债利息收入、权益性投资收益、非营利组织收入、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技术转让所得以及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若干实施和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法人所得税制度是我国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统一规范法人所得税税基,在确定计税成本时应充分体现纳税人的费用补偿原则,并适当降低所得税税率,清理整顿税收优惠政策,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创造公平纳税环境,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简化税制.  相似文献   

20.
企业所得税制改革:进程回顾与配套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志勇 《涉外税务》2007,227(5):13-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通过,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统一,即“两法合并”。“两法合并”的历程是新时期公共决策透明度提高的一个典型案例,表明新一轮税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文总结了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历程和经验,并探讨了其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最后重点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顺利实施所需解决的难题及应采取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