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快速推进,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中更多贸易伙伴的选择。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因“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将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货币以节约汇兑成本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何种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贡献卓著值得深入探究。从“货币结算”的视角出发,利用VAR模型检验了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核心的指标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以及贸易规模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贡献重要力量;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军事实力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尚不明显。政府部门仍需四方面的努力: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二是维持币值稳定,三是扩大贸易份额,四是完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手,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的业务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从分析CIPS系统的现状出发,研究当前系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得益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历史的必然。本文主要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阶段跨境人民币结算和国际货币历史经验来分析探讨从跨境人民币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过程,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结算货币的选择理论框架出发,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内部构成、影响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贸易因素角度进行了分析梳理.运用2010-2015年上半年的月度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VAR模型,对影响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汇差、利差、升(贬)值因素以及政策推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流入主要依靠离岸与在岸市场之间的汇差套利和政策因素推动;跨境贸易流出受到人民币计价、汇差、利差和人民币预期的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国内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对结算参与微观主体意义,以及对外贸经济的推动作用几个方面,基本停留在微观研究层面,而对宏观层面影响因素的研究不足。从宏观层面上研究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因素,分析对外贸易、外汇储备、汇率、货币供给等宏观经济变量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影响,将有利于厘清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国际化,即是使人民币成为全球性贸易、融资、结算、投资储备的货币,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同时在境外形成人民币股市、期市等市场体系,进行即期、远期等各种业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我国实施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亦成为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引擎,相反,人民币国际化也能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开展,两者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研究主要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机遇、面临的挑战及稳步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跨境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途径,该业务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我国人民币跨境贸易与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自从2009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五个城市成功试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随之逐步扩大,商业银行代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加速扩张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本文从现状出发,在介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作用之后,指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及实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投资渠道拓宽、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风险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汪飘 《云南金融》2011,(8Z):9-10
自从2009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五个城市成功试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随之逐步扩大,商业银行代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加速扩张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本文从现状出发,在介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作用之后,指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及实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投资渠道拓宽、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风险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措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取得快速进展,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拓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加快人民币在岸市场的对外开放,扩大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边境贸易与人民币结算关系,然后对广西的经济和对外贸易情况做了梳理,得出在边境贸易和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在边境贸易及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运用2009~2012年的月度数据从贸易和金融双视角出发,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得出:其中四个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职能产生冲击效应,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均GDP增长率、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占比、我国与东盟贸易额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且证实汇率波动冲击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有动态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跨境使用比重不断上升,人民币跨境融资渠道和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统计,2015年12月,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民币金融业务、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我们仍应看到,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阻塞因素.本文从国际结算货币决定因素的角度展开分析,着重研究当前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收益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契机,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正式起航。本文在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背景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收益与成本,并提出了构建通畅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尽快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和增强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管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后,确定进出口交易双方人民币结算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本文通过典型样本调查,对企业将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币种的意愿因素进行了双向分解,剖析了交易双方博弈的策略地位以及货币替代条件,初步确定出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需求的主要切入点。本文认为,要发挥好跨境贸易中的人民币计价结算职能,需要同时加快人民币境外流通安排以及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与港澳人民币业务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香港、澳门与内地间的经贸往来和人员流动日趋紧密,在有关政策推动下,香港和澳门的人民币业务不断拓展.但由于人民币在港澳与内地之间的单向交易性等原因,近几年港澳地区的人民币业务发展速度不断放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将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和澳门将一如既往在其中发挥重要的窗口作用;同时它也将进一步促进香港、澳门经济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进一步加快港澳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方法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意义的检验。结论表明:利率市场化程度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关系是从初期的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最终趋于平稳。对此,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利率与汇率的相关性,有序推动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共同稳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澳门与内地间的经贸往来和人员流动日趋紧密,在有关政策推动下,澳门人民币业务不断拓展,但由于人民币在澳门与内地之间的单向交易性等原因,导致近几年澳门人民币业务发展速度不断放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金融的改革开放,澳门将一如既往在其中发挥重要的窗口作用,同时它也将进一步促进澳门经济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进一步加快澳门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必然鼓励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形成一定的人民币外债规模.但是,现阶段人民币外债尚未有较为明确的管理办法,对于人民币外债应如何管理也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文章提出要完善人民币外债管理的法律法规顶层设计;建立适合人民币外债自身特征的管理模式;相关配套措施要进行必要的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