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毒奶”事件引发的营销伦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反映出整个奶制品行业的营销伦理失范,本文从利他主义、社会公正、经典效用和利己主义四个维度透析了奶制品行业营销伦理失范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从内外两个层面来重塑正确的伦理范式。  相似文献   

2.
吴金勇  吴丽  刘乐 《商务周刊》2008,(19):40-43
到2008年,三鹿集团已连续15年排名行业第一。如此巨大的产业规模和数不清的声誉,是几代人经过53年的辛勤劳作换来的。能够游说政府,影响行业政策,左右奶农命运的能力,显示了三鹿巅峰时刻的成功。然而,正是这个积沙成塔式的组织者和无序市场的推动者,恶化了这条长长的乳业链条,并在短短的几个月里被之吞噬  相似文献   

3.
栗娟 《糖烟酒周刊》2007,(21):66-67
谈到配方奶粉行业的整体价格波动,就要将时间追溯到2006年下半年,多美滋、惠氏等国外品牌率先打出了价格提升的大旗。自此以后,涨价就成了配方奶粉行业的热点话题。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进口国产配方奶粉品牌都已经经历了一番价格的洗礼。进口配方奶粉已经触及200元大关,  相似文献   

4.
进入市场的乳制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近年来我国乳品安全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信心,也使乳品行业受到重创。乳品安全事件频发有其社会基础,也有乳品生产产业链长、存在安全风险的环节多、我国奶牛养殖分散致使原奶质量难以控制等客观原因,还有政府监管不到位、打击违法行为力度不够等主观原因。要保证乳品安全,对于饮用奶粉的重要人群,婴幼儿的食品安全更要引起大家对于这个行业的关注。因此,对于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对于婴幼儿奶粉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季常青”的牧场 牛奶,奶粉是严重同质化的产品,要吸引消费者,必须建立全新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心理价值。行业资料和调查信息都表明,天然、无污染的牧场,是几乎所有牛奶品牌的诉求量点,是提升乳制品心理价值的重要砝码。1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下半年,由于粮油等农产品的涨价,引发了一场食品行业的涨价之风,只要与农作物原料相关的产品纷纷提价。但乳品行业却一直没有涨价的迹象,其中液态奶行业只顾降价促销,根本不理会成本与利润的比例问题。直到年末,奶粉行业中雀巢首先意识到涨价的先机,第一个把罐装力多精每罐提了五六块钱。后来。又有完达山、圣元和多美滋三家  相似文献   

7.
国内从大头娃娃至毒奶粉事件,国外从二恶英至疯牛病,奶粉行业可谓风雨兼程、几经沉浮。三鹿退出,伊利、光明卷土重来,娃哈哈趁势而上,纷纷表示2010年将进军婴幼儿奶粉市场。面对硝烟弥漫的战场,哈尔滨太子乳品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子乳业)营销部副总经理付大鹤表现得十分淡定:  相似文献   

8.
《糖烟酒周刊》2006,(24):8-8
近来记者经过调查核实,确定了洋奶粉要涨价的讯息:多美滋、美赞臣、惠氏等洋品牌奶粉都在酝酿于7月末8月初开始提价,预计从出厂价到批发、零售价统一上调,并有换包装和配方的新品上市。预计几个品牌上涨的幅度都不会低于10%,它们的动作有可能在行业里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26日,蒙牛奶粉首次在杭州举行大规模招商会,正式向全国发布进军奶粉市场的消息。此次蒙牛推出的产品包括奶粉全品项及奶片、奶酪等奶制品,奶粉高中低档兼备,价格分布从十元到百元不等。据了解,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的经销商网络就已基本铺到全国的地市级市场。为什么一向只专注做液态奶的蒙牛,突然也将矛头指向了他们并不熟悉的奶粉行业,而且一上市就全面铺开,它的动机是什么?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相似文献   

10.
《销售与管理》2010,(1):74-74
近几年来.质量问题频频发生.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摧毁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行业的信任度;受污染的宠物食品和玩具.爆发出质量丑闻.让全世界对中国的生产标准提出质疑。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行业进步.国家富强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燕塞 《糖烟酒周刊》2005,(11):A025-A025
2004年4月,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使国产奶粉行业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销量大幅下降,而被国产奶粉用价格战压制多年的进口奶粉则伺机抢占市场,国产奶粉的半壁河山在内忧外患中岌岌可危。如何提高公信力与美誉度,成为众多国产奶粉生产企业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2.
郝亚辉 《糖烟酒周刊》2005,(38):A0066-A0069
2005年奶粉行业新品迭出,有直接推新品抢占空白市场的,有通过换装提升产品价格的,有利用新包装进行市场细分的,另外还有改换名称调整产品定位的。新品推出的不同企业背景,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几个走向。  相似文献   

13.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奶粉行业在发展的同时遭遇了巨大的冲击,国内乳制品企业市场份额严重下滑,利润空间远不及进口奶粉企业,且质量问题事件频出,信用危机严重,由此引发了进口奶粉不断提高价格,使进口奶粉价格远远偏离了其内在价值,严重打击了国内奶粉行业的发展。本文将从国内奶粉行业发展现状,浅谈国内奶粉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之道及如何让打破国外奶粉产品价格垄断。  相似文献   

14.
袁岳  范文 《糖烟酒周刊》2007,(27):106-107
据CTR市场研究在2006年对全国85个城市(县级市以上城市居民)的固定样本组连续跟踪调查.快速消费品60多个品类的市场规模总体上稳中有升,目化行业的增长率趋于平缓,食品和饮料行业增长较为明显。从品类发展上看,牛奶、白酒、植物油、液体饮料、护肤品、啤酒、乳酸制品和奶粉(包括婴儿奶粉和豆奶粉)8大品类占据全国FMCG消费金额的58%。[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还记得今年春交会前,蒙牛宣布进军奶粉行业的时候,牛根生曾扬言“要在国内奶粉市场清洗中小品牌”,口气之大,让业内为之震惊。但是从他们开始大规模招商至今,已经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目前我们能在市场上看到的,除了在个别商超刚刚铺了货之外,其他的都没什么变化,而且卖场销售平平。笔者不禁纳闷:这种慢吞吞、静悄悄的作法可和蒙牛一贯喜欢张扬的风格有些不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相似文献   

16.
天开 《糖烟酒周刊》2004,(23):30-31
三鹿是国产奶粉中唯一一个定位在农村市场的品牌,它的准确定位奠定了几十年来奶粉产销量位居行业榜首的地位,同时也为三鹿下一步的市场拓展计划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春交会上,蒙牛喊出了“整合国际资源,启动奶粉后发优势”的口号,欲发力奶粉市场。然而时间到了2005年的8月份,蒙牛奶粉依然没有启动的意思,市场业绩与当初的计划相去甚远。从全国各地传来的信息都是:企业没有投入支持,商超运作进展缓慢,经销商心力交瘁、积极性受挫等。面对蒙牛迟迟不发力的市场表现,许多人发出疑问。难道蒙牛“误入”了奶粉行业?  相似文献   

18.
封闭供应链:破解三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鹿奶粉重大食品事件浮出水面后,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已经蔓延到了22家乳制品企业,由此暴露了奶粉行业的“潜规则”问题,引起了一场奶粉行业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初,国内掀起新一轮的奶粉热,在液态奶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以蒙牛为主的众多乳品企业将矛头指向了奶粉行业。然而目前来看,回温只是个别企业的“梦想”,真正被唤醒做市场的是两个成熟品牌三鹿和伊利,新军蒙牛的市场并没有出现预想的热销,还有一些品牌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自身条件的改变,明显出现萎缩、颓败之势,而圣元、南山等采取“高举高打”策略狂轰数年的品牌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促销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相似文献   

20.
自"三聚氰胺毒奶粉"和"新西兰毒奶粉"事件发生后,2014年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严控政策已经开始实施,新规的实施对中国进口奶粉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进口奶粉的规模还在逐步扩大。本文主要研究了自该新规实施以来,中国进口奶粉在品牌市场占有率、品牌价格、消费者购买偏好、销售渠道运作模式以及电商渠道推广五个方面的市场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