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在人均收入、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水平以及财政收入方面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而这种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产生的原因来自于不同方向,例如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制度等,并且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表现的愈加明显。如果不针对这种经济发展上的严重两极分化问题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控制,那么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要承认区域差距的存在,应为中西部地区建立完备的市场机制,要注重人才资本的储蓄,要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自然禀赋优势,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上饶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尤其是近几年,抓住国家经济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契机,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赢得了较高速度和良好效益。去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74.3亿元,比上  相似文献   

3.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中西部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我国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世纪之交,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由梯度推移战略向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大好机遇。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迅速实现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化,推进高新技术和高新产业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层次和力度,加快非国有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加快中西部地…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1995~2005年的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影响中国加工贸易地区发展差异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东部、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有较大差异。东部加工贸易发展主要受区位、FDI和政策优惠影响,工业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区位因素不显著,但与工业水平密切相关,工业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以及FDI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由于自然、历史、地理、政治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加大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必须要有因地制宜的新思路、新机制。应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加大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扶持力度;应大力推进中西部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西部地区自身也要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金融集群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中国金融集聚水平在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明显,而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程度较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低于东部。本文利用2017-2020年中国31个省域(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考察金融集聚程度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金融集聚程度能够显著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通过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之后核心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金融集聚程度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这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资本集中程度更高、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区域创新能力更强,因此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7.
地区差距扩大的客观事实,可由东中西部三大地区GDP增长速度和人均GDP的比较上清醒看出,它的形成有着政策因素的深刻影响。在我国工业化和体制转型过程中,地区差距会产生诸多负面作用。本文认为,近年来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已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建议,应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调整政策取向,建立地区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产业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分散外部冲击,保持经济稳定性,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方法/过程 采用熵值法将地区整体多样化分解为相关多样化与无关多样化,并运用地区宏观面板数据分析地区三种产业多样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经济、政策、区位三类因素的异质性影响。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我国地区产业多样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分散化区域特征,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呈相反趋势;部分经济因素明显表现出沿海省份“倾向性”影响,其中产业外部性、人力资本、相对城市化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金融发展、技术水平、开放程度对东部地区产业多样化的影响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因素与政策因素对相关多样化、无关多样化存在相反的影响,政府干预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多样化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却更能促进沿海省份产业多样化发展,直辖市具有产业多样化发展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发展地区间的不平衡形成的“断层危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加速产业或级要求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出去。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也存在运输成本增加等制约因素。政府应实施结构调整援助政策,加大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力度,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培养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新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继 90年代中期东南沿海经济起飞之后 ,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板块 :中部 ,正在不声不响中崛起 ,1 999年 ,其许多重要经济指标已接近东南沿海 90年代中期的水平 ,预示着中部经济已完全从中西部板块中脱颖而出并开始进入起飞的前夜。这种新的区域经济格局要求我们制定针对三个不同板块的区域发展政策 ,一是继续加强东部地区发展的政策 ,二是促进中部地区尽快实现起飞的政策 ,三是最近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近期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等问题。对此,应继续稳定和完善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建议恢复婚检,加强婚育、保健和教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严惩用B超鉴定性别后有意堕女胎的行为;加强计划外生育的管理,健全城乡基本保障制度,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12.
商业折扣通常按净额法核算,且要注意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形式;对于现金折扣则可按总额法核算,购销双方对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分别作为理财收益和理财费用处理;而对于购销后发生的折让,双方应分别冲减采购成本和销售收入,并同时调整增值税账户。  相似文献   

13.
表见代理是我国现行民法中的一项空白。本文借鉴国外立法体例,探讨了表见代理的概念、立法意义、构成要件及其在我国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4.
期刊呆滞和图书不足是高校图书馆的两大难题。通过期刊利用调研,按期刊的利用频度进行合理分配, 可使呆滞期刊转变为素质教育图书、科研图书、电子期刊和电子检索期刊,促进馆藏书刊资源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财权的法律划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我国财政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划分不明确,缺乏一个具有刚性的法律规则,从而造成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权责不明确、职能错位、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等问题.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是完善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要前提.应通过修改宪法相关内容,制定和完善<中央和地方关系法>、<财政转移支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构建起我国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财权划分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邓小平提出了生产力标准,要正确认识生产力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生产力标准是绝对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标准又是相对性的,因为社会的进步除了生产力标准,还有生产关系标准,社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标准;生产力的发展还存在暂时性与长期性,局部性和整体性的矛盾;生产力发展的受益者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都体现了生产力标准的相对性。只有正确的把握生产力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才能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认为不发达国家走向经济发达的机制就是促使现代工业部门发展,随后将利润投资于农业。同时,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大量转移劳动力,经济实现由传统农业为主转向以现代工业为主。从而实现国家现代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首先分析中国目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状况和农民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然后提出应通过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妥善转移安排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发展乡镇经济、改变农村经济结构等措施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状况,使城乡走上合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认真研究市场经济与道德理想的价值已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道德建设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如何重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寻宏观经济振兴中府际协作的作用,从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并基于博弈理论验证出政府的协作会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通过建立一种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判定政府协作关系、社会资本投入等解释变量及其他一系列控制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内在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协调合作与经济发展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的统计数据结果也显示出,地方政府间协调度指标值的提高能够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率,也能够带动整个市场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寻宏观经济振兴中府际协作的作用,从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并基于博弈理论验证出政府的协作会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通过建立一种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判定政府协作关系、社会资本投入等解释变量及其他一系列控制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内在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协调合作与经济发展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的统计数据结果也显示出,地方政府间协调度指标值的提高能够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率,也能够带动整个市场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