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欧贸易无疑正经受严峻的下行压力。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3年上半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为2592.11亿美元,同比下降3.1%。欧盟占我国全球贸易的比重为13.0%,而2010年为16.1%。同期,美国比重从13.0%略降到12.2%,与欧盟日益接近。其中,在出口方面,美国达到1682.64亿美元,超过欧盟的1566.33亿美元,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香港不计)。  相似文献   

2.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值此鼠年来临之际,谨向《中国经贸》杂志的广大读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2007年,我国与欧洲国家经贸合作顺利发展,全年贸易额达44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与欧盟贸易额达3562亿美元,欧盟继续保持我第一大贸易伙伴,并已超过美国成为我第一大出口市场,与独联体国家贸易额达760亿美元,同比增长50%。  相似文献   

3.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也是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四大实际投资方;中国则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发展仍保持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欧经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符合中欧的共同利益,中欧双方在平等、互信和互相尊重的原则基础上,扩大和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双方都认为要加强经济与战略对话,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扩大合作与共识,这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基础。中欧关系的发展使得国际战略形势更加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于推动地区和全球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惠瑛 《中国经贸》2013,(15):22-23
中欧关系紧密,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是相互交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彼此间有着重大的共同利益,正是这种市场的相互联结和依赖,任何一方形势的发展变化都会牵动另一方,作为多年来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债危机和欧盟经济走势对中欧经贸的影响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欧盟在中国外贸中所占地位与日俱增,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是中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呈递年增长趋势.2002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份额占出口总额的14.8%。但由于近年来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起,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对中国产品设置了一系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使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对欧贸易中遭受到重大损失,甚至某些产品被挤出欧盟市场.欧盟继续东扩.在2004年5月1日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等10个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占全球经济实体第一位。经济实力继续居世界各大经济体第二位。放弃欧盟市场就等于放弃整个欧洲市场.而且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还会使其他国家效仿,因而必须重视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动态。本文就近年来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中国部分产品在欧盟市场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展开论述,分析其中原因并指出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也是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四大实际投资方;中国则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8.
于磊 《中国经贸》2007,(3):50-50
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技术进口来源地和重要外资来源地。中欧经贸关系既是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重要支柱,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  相似文献   

9.
胡琨  陈新 《中国经贸》2011,(7):26-27
经历了一年多的可行性研究,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谈判于2011年1月28日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启动。中瑞两国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和贸易结构互补。自贸区建成后将给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带来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0.
姚铃 《中国经贸》2013,(1):48-49
2012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欧经贸合作的外溢影响进一步显现,中国对欧盟出口持续下滑,利用欧盟国家外资连续第二年负增长。对于不利局面,中欧双方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双方领导人频繁互访,就推进双边经贸合作达成广泛共识;我国企业对欧盟投资热情高涨,达成了多项并购协议,中欧经贸关系在困难中继续前行。2012年中欧经贸合作再陷低谷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相似文献   

1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具有进口替代、出口创造和进口引致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的效应后得出: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华出口创造效应强于进口引致效应,与日本对华FDI的贸易效应相反.对此,笔者通过比较欧盟、日本对华投资特点加以解释,以为中国调整FDI政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长缨 《中国经贸》2013,(15):26-29
欧债危机并未改变中欧经济关系的基本格局,双方加强经济合作仍有巨大空间。一方面,中欧经济整体互补性格局并未出现根本变化,欧洲在人均GDP、科技实力、高端产业发展、企业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仍远远领先于我国。另一方面,中欧双方良好的政治关系没有变化,合作基石仍非常牢固,欧债危机后我国与欧洲主要国家关系进一步改善。更重要的是,欧债危机后中欧经济关系出现了一些难得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具有进口替代、出口创造和进口引致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的效应后得出: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华出口创造效应强于进口引致效应,与日本对华FDI的贸易效应相反。对此,笔者通过比较欧盟、日本对华投资特点加以解释,以为中国调整FDI政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欧债危机并未改变中欧经济关系的基本格局,双方加强经济合作仍有巨大空间。一方面,中欧经济整体互补性格局并未出现根本变化,欧洲在人均GDP、科技实力、高端产业发展、企业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仍远远领先于我国。另一方面,中欧双方良好的政治关系没有变化,合作基石仍非常牢固,欧债危机后我国与欧洲主要国家关系进一步改善。更重要的是,欧债危机后中欧经济关系出现了一些难得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5.
中欧关系紧密,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是相互交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彼此间有着重大的共同利益,正是这种市场的相互联结和依赖,任何一方形势的发展变化都会牵动另一方,作为多年来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债危机和欧盟经济走势对中欧经贸的影响自不待言。中欧贸易遭遇寒流2012年,中欧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中的比重从2011年的15.6%  相似文献   

16.
未来全球贸易会走向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多数人对全球贸易现状的看法都比较悲观。对未来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当下的决策,比如,在中共十八大和"十二五"规划里我国就反复提到要稳出口、扩进口,这种稳出口心态是不是符合未来全球贸易发展的态势?未来全球贸易发展方向如何?  相似文献   

17.
杜建芳 《中国经贸》2013,(15):20-21
2013年6月21日,第27届中欧经贸混委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欧委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共同主持会议。 据悉,中欧经贸混委会会议每年举办一次,是中欧间年度部长级经贸对话机制,注重讨论中欧双方在贸易和投资关系方面的问题。会议召开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会见了德古赫特。马凯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欧关系,希望双方按照平等对待、互利合作的原则妥善解决贸易争端,促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发展。双方表示将适时举行第四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  相似文献   

18.
王应贵 《亚太经济》2020,(2):52-58,150,151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订缓解了全球经济压力,稳定了金融市场预期。跟一般国际经贸协议不同的是,这份协议载有具体的商品与服务清单及采购数量。以协议所指定的商品与服务基准年(2017年)出口贸易为出发点,从数量目标的实现基本条件和难易程度看,商品出口的数量目标尚可实现,但服务数量目标难度较大。第二轮谈判将重点讨论降低双边关税水平,但谈判时机和进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交流朝着制度化、机制化方向发展,为两岸经贸交流开创了新的局面。1~10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8364亿美元,其中.我对台湾出口160.1亿美元.自台湾进口676.3亿美元。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974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4.2亿美元。台湾是我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五大投资来源地。但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两岸贸易投资有所下降。对此.大陆紧紧抓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21日,第27届中国-欧盟经贸混委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的一大议题就是近期备受瞩目的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问题。根据会后披露的消息,中欧双反已对和平解决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初步一致,将通过协商妥善解决问题。其实,从今年年初起,光伏产业纠纷就使得中欧双边贸易寒风阵阵。但是,中欧所谓的"贸易战"是打不起来的,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