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李鹤 《致富时代》2010,(6):118-119
介绍服装美学的内容与研究对象,以及服装美学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分析服装美学与生活美是相辅相成的,服装美学可以使服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章可循。阐释服装美学与现代服装艺术的结合,以及现代服装消费文化与服装美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侯蕴珊 《商》2014,(11):265-265
创意服装不同于一般实用性服装,具有超前性和注重个人风格,是设计师精神意象的表现。创意服装的意象表现升华了服装的审美价值,也突出了人的特有的精神价值。从意象审美的角度思考创意服装,是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从现象学角度观察服装,意象是情感的对象化,意象表现就是借助客观事物表达人的内在感受,弄清服装为什么能表现人的内在可以对创意服装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服装艺术与服装展示分类有所不同。服装艺术包括实用服装艺术,娱乐服装艺术和纯粹服装艺术,是具体的艺术形式,而服装展示则指代展示的一种形态,并不是展示的物态。通常非为静态,动态展示,还有准动态虚动态展示,因此,服装艺术和服装展示在表现手法和关注点则各不相同。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可供探讨的基于服装艺术门类下对服装展示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春苗 《商》2014,(34):281-281
在我国高等教育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下,服装专业如何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参与和举办专业大赛的形式,改善服装教学中教、训分离的现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知识系统化,智能化是现代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迅猛突破,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应用,使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装在功能、形式、结构、色彩、制作上发生了根本变化。服装流行的周期越来越短。WTO的加入使服装企业面临再次抉择,机遇与挑战共存,对于国门的开启,有些服装企业不知所措,如何应对?让我们通过下面几组设计作品领略服装的  相似文献   

6.
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每一件服装也有自己的“身份证”,那就是服装上的小标识。当你在选购服装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这些小标识?不要看这些标识很小,上面可是大有文章,懂得识别和使用这些小标识能够帮助我们选购到一件让自己称心满意的服装。目前,我国服装市场上,服装标识混乱,消费者在选购这些服装的时候易产生错误消费,使得生产这些服装的企业和商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更有某些服装生产企业或代理商、经销商在标识上大做手脚,制售假冒伪劣服装,坑害消费者,牟取暴利,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的现代生活昭示出体育休闲是现代人生理成长与心理愉悦的最完美的结合,体育服装已不仅局限于运动赛场,把运动服做给所有人穿,已经成为各生产厂商共同面临的新课题。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幅提升,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中国制造的洗牌和升级正在加剧,国内运动休闲服装的营销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分析运动与休闲的密切关系入手,提出体育营销是国内运动休闲服装营销的必由之路,并阐述了成功的要素以及现存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浙商》2006,(5):60-61
我们无权苛求中国的企业家,由于他们的努力,我们用20年时间走完了美国人100年、日本人40年才走完的路。中国服装发展到了今天,我们要做的,也许只是忘记历史曾经导演的一些非常规的戏剧,比如说:那段服装极度稀缺的“西装热”年代,静下心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孙喆  周莉英 《商》2013,(9Z):279-279,276
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女性对于自身形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女性服装的形式也从简单趋向多样化,相应地,其装饰手法的表现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原始手工艺到现代的电脑印花、机器加工。影响都市女性选择服装的相关因素很多,本文从心理舒适性的角度来研究服装装饰手法对都市女性对于服装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服装设计师综合素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启凤 《中国市场》2008,(26):68-69
随着国外品牌服装的进入,对国内服装制造业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中国服装要在国际服装市场立足,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装设计师队伍。本文就现代服装设计师的人格魅力,专业能力,品牌运作能力等来分析国内现代服装设计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结果表明作为一名现代服装设计师必须要具备团队的合作精神、全面的专业技能、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品牌的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有幸拜读了前任副总理钱其琛的著作《外交十记》,由于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主题为服装,所以我的目光也格外注意人的着装,而正巧我从钱副总理文章的插图中发现其着装的变化正是我国服装近20年发展变化的缩影。近20多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令人鼓舞的事,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加入WTO、上海世博会、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回收……世界聚焦中国,中国面向世界,这个时候格外引人注目的便是人们的着装及谈吐。正是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才穿出了自信、穿出了气度、穿出了洒脱、也穿出了巨大的商机。服装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从不同的角度为中国人生产各式各样的服装。在这样的背景下,服装连锁业也呈迅猛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2.
侯昕婕 《致富时代》2010,(4):150-150
色彩是服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服装色彩,常被人们视为服装美的灵魂。针对技校类的学生在服装色彩方面基础比较差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Adobeillustrator这个软件,使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很快地给特定的模特更换衣服的颜色.这样在所学的理论知识上得到更好的实践,这种把传统教学和现代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节约学生的学习成本,还能提高学生的配色美感。  相似文献   

13.
政治制度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魏 《消费经济》2004,20(4):48-51
中国古代服饰历经数千年,深深地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一方面,政治制度限制了服装尤其是男式服装的自由发展,使中国服装缺乏个性风采,在艺术样式上趋于单一规范;另一方面,政治制度又使服装朝着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方向行进,始终保持着传统哲学奠定的理性气质,起着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随着服装产业时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已不再只讲究“物美价廉”,更多的是要在品位、情趣、精神上获得满足。服饰品牌成为人们职业特点、生活品位、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现代人的“无字名片”。因此,品牌消费已成为服装经济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解密库玛     
同黎娜 《中国市场》2007,(25):32-35
它的出现被媒体普遍认为将会改写现代批发模式,它更被认为是服装批发市场升级的成功典范,它曾经组织了超大规模的“万人招聘会”,它还为市场的商户配备了专门的宣传小分队……  相似文献   

16.
对于婴幼儿的服装款式而言,服装的装饰性以及服装的功能性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而婴幼儿的皮肤的角质层相对较薄,因此,根据这些特点,在婴幼儿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要全面的对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服装产业是现代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现代服装产业不但代表了现代潮流发展的方向,也是现代轻工产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体现产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以服装产业为代表的轻工产业必须要从品牌专业化角度入手,通过产业集群化方式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品牌经济的发展概念及内涵出发,在大连普兰店服装产业发展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服装产业集群化和品牌塑造对服装产业发展的作用,并根据大连普兰服装店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普兰服装产业品牌化发展、集群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印象中,“翻改衣服”乃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而今,当人们过上小康生活,服装修改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时兴。于是,有心者抓住商机,做起了服装修改生意。  相似文献   

19.
高晓霞 《商》2013,(21):315-315
从古到今,衣食住行一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元素,衣被人们放在首位,可见衣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我国虽然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服装出口大国,但我们不是服装强国,我们没有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著名服装设计师,也没有领导世界服装潮流的能力,我们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而国外的服装是在销售中获得了很大的利润,这就是品牌服装的无形资产,是品牌自身的魅力、价值。目前为止,我国国内的品牌服装数以万计,但能够享誉全球的却寥寥无几。创立品牌是服装企业的必由之路,只有品牌服装才会使企业获得较大的利润,并得以生存和发展。并且在现代各个行业各种产品中,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服装行业更是如此。由于服装需求的特殊性,更要求服装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必须树立品牌理念,建立自己的品牌,准确的r定位,并建立完善的品牌运作模式,强化服装市场的销售管理,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提起江苏省常熟市宝鼎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人们一定会认为这是一家生产服装的企业。说起宝鼎男装写字楼,熟悉的人又都知道这是一个专供企业销售高中档男式休闲服装的经营场所。其实,宝鼎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是拥有专营各类中高档男装的服装专业市场,拥有商务中心、会议中心、宾馆、饭店、企划室的大型综合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