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视察时指出,甘肃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要"挖掘潜力、扬长避短"。笔者认为,要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首先应搞清楚什么是甘肃之长即甘肃的比较优势。这样才能挖掘潜力、扬长避短,实现甘肃转型跨越发展。一、什么是甘肃之长甘肃最大的比较优势:一是黄河;二是荒地;三是甘肃的后发展优势。特别是黄河与荒地,是甘肃独一无二的资源比较优势。这就是甘肃之长。(一)甘肃的水资源比较优势。甘肃第一个比较优势是黄河  相似文献   

2.
王伟 《发展》2012,(6):91-92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把甘肃省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2010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3.
为了树立和落实全面、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工作,甘肃省环保局污控处从2005年4月12日开始,历时20天,先后赴兰州、白银、临夏和甘南四市州,对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黄河甘肃段全长913公里,干流流域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人口728万(沿黄四市州)。流经甘肃省甘南州、临夏州、兰州市和白银市,按流程分为玛曲段(433公里),临夏段(114公里),兰州段(152公里),白银段(214公里)。黄河甘肃段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流域,人口密集,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例为46%,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58%…  相似文献   

4.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是一个狭长型省份,东西连接陕西、新疆,南北襟带青海、宁夏,位于西北中枢。丝绸古道横贯东西,黄河干流纵穿南北,历史文化渊源流长。甘肃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类型多样,民俗风情浓郁,形成了丰厚的旅游资源,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胜地。以丝绸之路和黄河干道为构架的旅游线路,则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黄金品牌。近日,本刊记者就甘肃旅游业发展,采访了甘肃省旅游局局长贾笑天。 据费局长介绍,2002年甘肃省旅游  相似文献   

5.
一、甘肃省中药资源的现状及药品分类 甘肃省由于特殊地理环境药用植、动、矿物资源特别丰富,有接近1600种,其中276种属全国重点中药品种.目前,甘肃不仅具有区域优势的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甘肃中药的“五朵金花”,还具有天麻、杜仲、麻黄草等特殊中药,而且拥有陇西文峰镇、首阳镇、岷县城郊和兰州黄河市场为主体的四大中药材集散地.  相似文献   

6.
干果类     
《发展》1999,(6)
13.甘肃枣甘肃枣种类丰富,分布广泛,红枣品质优于北方各种枣子,著名品种有临泽小枣、鸣山大枣、民勤小枣、靖远小口枣、晋枣、夏枣、梨枣等。临泽小枣生于河西临泽。1988年在全省枣子鉴评会上荣获甘肃省优质农产品称号。1994年获全国名优特新林产品博览会银...  相似文献   

7.
《发展》2006,(11):I0008-I0009
靖远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腹地,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现有18个乡镇、182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黄河流经县境9个乡镇154公里,分别占甘肃和白银过境段40%和72%。靖远县是甘肃蔬菜第一大县,靖远羊羔肉、茄子、辣椒、鸡蛋等13种农产品已获国家级绿色认证。陇上佳肴“靖远羊羔肉”是我国首例以哺乳类动物为地理标志保护注册的商标。  相似文献   

8.
《发展》1999,(6)
·甘肃室内展区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参加’99世博会的又一大展区。这里向来宾突出介绍了甘肃的自然风光、花卉、园艺、黄河赏石及园艺科技等内容,并以古朴、自然、雄奇的特点,追求“清新、恬静”的风格,体现了甘肃人民勤劳、朴实、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其主入口左侧以...  相似文献   

9.
鲁明耀 《发展》2007,(8):21-21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的转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提高对整个甘肃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难题也在于此,甘肃省的农业不是一个强势产业,和周边其它省份相比,其竞争力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目前,外省农产品纷纷进入甘肃抢占市场,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甘肃农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中东部特色农业经营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对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肃是农业大省,有特色农业资源,为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现状一、依据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甘肃省部分地区特别注重发挥本地农业资源…  相似文献   

11.
《发展》2009,(5)
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迁入宏伟的新馆,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科技人才开发及管理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科技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这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极大。甘肃省需要认真解决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形成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必须紧紧围绕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以科技进步与创新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和科技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把甘肃省科技人才资源变成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动力。本文在深入分析制约甘肃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水平的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甘肃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和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商贸中心和科研教育基地,黄河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省辖内14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对甘肃省地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由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3个方面组成的地市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甘肃地市经济竞争力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甘肃地市经济的发展对各地市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的依赖程度大,最后,通过比较优势对各地市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和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商贸中心和科研教育基地,黄河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经济》2010,(1):60-63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和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商贸中心和科研教育基地,黄河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多年来我们一直关心甘肃与其他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问题,最近我们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甘肃与其他地区人均国民收入的比较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经济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均国民收入高于西部平均水平。下面我们来研究甘肃的人均国民收入与陕西、湖北、江苏、广东和全国的差异。由于甘肃和陕西都属于西部地带,我们首先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宋秉棣 《发展》2007,(8):41-42
康克归,男,出生于1955年9月23日,甘肃省临洮县人,中共党员,市场营销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委会副会长、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委员会会长、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镇康家崖村党支部书记、甘肃腾胜农产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相似文献   

19.
蒋江川 《发展》2002,(7):4-7
甘肃公路建设发展比较滞后,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基础设施是先行开发的重点,这就给公路建设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抢抓机遇,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缓解“瓶颈”制约,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甘肃省交通运输体系的综合分析甘肃地处西北内陆腹地,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虽说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九五”以来的快速发展,落后面貌有所改变,但从总体上看,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不健全,发展很不平衡。1.甘肃位于长江、黄河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但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甘肃沿黄各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提出沿黄生态经济带“一核、一区、一圈、多点”的总体布局构想,对于精准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推动甘肃省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以及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甘肃沿黄地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仍存在生态环境压力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严重阻碍其高质量发展进程,建设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沿黄生态经济带十分必要且紧迫。为此提出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构建流域高质量发展联动机制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