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主要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经济发展韧性,且这种影响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尤为显著。对此,需要通过加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经济建设技术与政策投入力度、拓宽数字经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经济发展韧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区住和历史因素、国家政策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从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经济现象。各国的国情不同,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差距的程度和产生原因也有所不同,因此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选择和具体措施也有所不同。我国幅员辽阔,欠发达地区的情况迥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巨大的区域差距。总结国外采取的一些有效的经验和措施,对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源  陈永红 《生产力研究》2022,(11):26-32+161
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用200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其一,数字经济扩大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其二,区域创新水平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发挥了遮掩效应;其三,农村人力资本具有逆向调节作用,能够降低数字经济给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农村人力资本结构的调节作用更优。未来,应进一步加快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技术创新,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同时要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培育信息化人才,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胜强  周兵 《经济问题》2008,341(1):53-55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7.
代谦 《经济学动态》2006,(3):19-120,F0003
2005年12月2~4日,由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德国杜伊斯堡一艾森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区域差距、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印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国内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100多人围绕着中国区域差距、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以及区域差距问题的国际比较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9.
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新经济地理、要素流动与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差距的扩大,而非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新经济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具有区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中西部地区大量的生产要素进行跨区域流动,加上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中央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以便在全国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进而达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2013—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法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明显抑制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扩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提高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可显著促进资源配置能力提升,阻滞市场分割。进一步分析可知,数字新基建发展通过打破市场分割局面,遏制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扩大。为最大化发挥数字新基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的能动效应,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成因、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制度、历史和区位、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市场意识等诸因素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和扩大;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或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遏制,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3.
14.
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性别红利”,对于家庭福利改善以及共同富裕实现都至关重要。通过构建测度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结合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从母职惩罚角度检验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缓解母职惩罚,帮助母亲群体增强工作的稳定性和便利性并促进她们的就业参与,从而提高女性收入、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区位选择、地区差距与区域经济分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的空间分布存在“倒U形曲线”。为了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落后地区地方政府采取贸易和要素管制政策。这种政策导致发达地区产业的提前进入,出现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为了保护本地市场,地方保护性政策得以产生并不断被自我增强,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分割。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能够改变地方政府的最优政策选择,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李立华 《经济前沿》2003,8(9):16-19
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中,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提高即从1981年的年人均458元到1995年的3892.9元,到2000年则增加到6316.81元,增加了13.8倍;而农村居民的年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0年的2253.42元,增加了16.7倍。但是随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地区间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逐步扩大,而且差距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三重开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三重开放能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国际开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省际开放水平表现出直接负向作用、省内开放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国际与省际开放水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转移程度较高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距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产业结构上看,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变化,又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产:苏北的作用进一步增大,而苏南、苏中则表现为减少,产业的地区间分工得到强化;二产:苏北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而苏南、苏中的作用下降。三产:苏北、苏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而苏南的作用下降,由此可见,苏南除总体的份额还比较大外,经济发展的势头并不令人满意,苏北发展的较大外,经济发展的势头并不令人满意,苏北发展的较好,并在农业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苏中则表现为进步不大。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分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启仿 《经济地理》2004,24(3):334-337
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两种因素分解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1978年-2000年,从三次产业的层面来看,第二产业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第一因素,但其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是第二位因素,其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第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几乎不起作用;从空间层面来看,地带间差距始终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