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荣花 《物流科技》2014,(5):117-119
低碳物流作为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受企业青睐。顺丰快递作为我国快递行业的引领者如何实现低碳物流顺应社会的发展?基于此,笔者通过对顺丰低碳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顺丰快递的实际情况,提出电子单据、信封包装二次利用的低碳物流设计策略,希望对顺丰快递低碳物流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顾璟 《物流科技》2022,(16):14-16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负担,出现了生态恶化、能源枯竭等问题,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重要战略任务便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低碳与绿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物流行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能源消耗量向来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碳”目标的达成,能够促进物流环节的低碳化与绿色化,助推行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文章将立足“双碳”目标背景,从物流企业视角出发分析企业绿色发展转型的对策,为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在广东省和清远市低碳发展规划下,建筑陶瓷如何低碳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综述了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概况和建筑陶瓷主要低碳技术,利用访谈、问卷等方式调研了清远建筑陶瓷低碳发展现状,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目前低碳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地方特点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正式确立后,我国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并加快落实推进。通过综合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关政策的实施成效,研究揭示实现双碳目标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围绕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区域协同推进双碳目标落实的整体方案和政策建议,为双碳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协同研究提供实证依据,也为其他后发地区落实双碳目标、编制减碳背景下区域规划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等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作为碳排放“大户”的建筑业开启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保障性住房是面向特定的居住群体的,推进绿色低碳保障性住房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将“碳中和”理念贯彻到保障性住房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从功能布局、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装配式建造、海绵城市建设、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结合丁家庄A28地块的实践进行保障性住房社区绿色低碳的建设研究,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保障性住房社区建设技术体系,为低碳保障性住房社区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双碳”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建筑装饰装修的行业特征,对建筑装饰装修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总量分解,从材料生产及运输、建造及拆除、运行五个主要阶段阐明建筑装饰装修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计算机理与计算方法。依据该计算方法对不同建筑类型的深圳市政府投资装饰装修项目进行碳排放计算,建立行业碳达峰预测模型,设定多种单一情景和组合情景,分析行业碳达峰时间与影响因素,得出使用绿色建材及低碳运输方式是影响装饰行业碳达峰时间的重要因素等结论,从建筑装饰装修的行业角度初步给出绿色建筑促进碳中和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低碳物流不仅是国家“双碳”目标下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国际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兰州国际陆港低碳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梳理,探究如何加快兰州国际陆港的物流产业低能耗、智慧化、信息化发展,为兰州国际陆港低碳物流建设发展给出相关政策性新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使得物流行业蓬勃发展.成本管控也成为了物流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顺丰控股率先结合现代科技构建成本管控生态网,引领物流行业进行成本管控,本文通过顺丰控股案例的研究,无论是对于其内部成本管控进一步优化还是对于行业内其他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3月底,顺丰速运(以下简称“顺丰”)正式推出一站式“门到门”的陆运物流产品“物流普运”,直面德邦、天地华宇、佳吉等国内公路运输物流企业,这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相似文献   

10.
“碳中和”“碳达峰”是全球气候治理背景下我国所提出的能源改革发展目标。绿色物流秉持这一生态环保发展理念,通过优化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物流体系、构建生态供应链模式等多种方式促进物流企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当下生鲜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绿色物流发展理念,对优化生鲜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能源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环境问题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低碳和绿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因此,物流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加快向绿色发展转型。文章系统阐述了低碳物流产生的背景,分析了物流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以及物流企业向绿色转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双碳”目标提出我国物流企业向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代表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碳达峰和碳中和以下简称为“双碳”)。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全面部署了降碳减排工作。低碳混凝土是建筑的基石,发展低碳混凝土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和雾霭等一系列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构成重大威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大力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将“碳达峰”和“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双碳目标的愿景。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广东省冷链物流行业低碳化、绿色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F集团是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企业,生产的高质量产品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低碳经济时代,F集团紧抓数字化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布局带来的发展机遇,在碳中和的发展路径上做出了尝试与探索,实施了“生态循环产业链+乡村振兴”“数字原粮”等举措。其在行业内首创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模式成为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南通城市交通碳排放现状,识别了未来南通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主要交通方式和控制措施;结合南通实际,分析了城市快速发展和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南通城市交通碳减排面临的挑战,以及“双碳”目标下南通城市交通碳减排面临的机遇;总结了国外城市交通的碳中和实施路径,从空间结构、绿色出行、智慧交通、交通能源和交通碳交易等方面,提出“双碳”目标下南通低碳城市交通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推动物流产业的低碳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分别从政府、企业和人才培育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低碳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具体而言,低碳物流发展应从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着手,实现节能减排,并积极推动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等,推动全产业链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形成,实现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7.
“双碳”目标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全新开端和战略选择,意味着中国以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成为“双碳”战略实施的主战场。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和双奥之城、国家低碳省市试点,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十四五”时期是北京市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完成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谋划期和起步期,任务重、要求高。本研究围绕如何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北京贡献,基于将北京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首尔和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的碳排放基础现状、气候目标与路径等进行比较,揭示北京市碳中和的主要挑战与面临形势,对北京市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逐步落地,作为碳排放大户的交通运输领域对从业者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作为新兴产业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或将为物流业带来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落实,对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各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也应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积极作为,为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低碳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李忠艳 《物流技术》2023,(9):33-38+109
以物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除了西藏、港澳台的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碳中和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对碳中和效果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物流产业集聚主要通过扩大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途径促进碳中和效果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物流产业集聚对东中西部碳中和效果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物流产业集聚对西部碳中和效果发挥显著的促进效应;最后纳入交互项进行调节检验,发现物流产业集聚对碳中和效果影响系数的显著性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厘清物流产业集聚对碳中和效果的作用测度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碳中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