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夏热冬冷地区某铁路旅客站房为研究对象,进行高架候车厅高大空间热环境调研测试,结果表明,冬季高大空间底部人员活动区与顶部空间的温度梯度为5.0℃,渗透风量则达到2.0次/h,热负荷指标增加25%;采用地板辐射供暖后可有效降低高大空间的温度梯度,同时实现29.9%的供暖节能率;均匀布置回风口、合理降低喷口送风温度、采用顶部射流送风技术及对渗透风进行预热等技术措施,均可显著改善分层空调系统的冬季送风效果。研究结论旨在为高大空间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津西站高架候车室采用大面积玻璃穹顶,太阳辐射通过玻璃直射到人体上,会大幅增加人体的热感觉,这给室内热环境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空调系统的设置、气流组织模拟及人体热舒适性分析等三个方面模拟分析候车室内热环境,以期得到满足人体热舒适性要求的玻璃遮阳系数、温湿度、风速参数及地板辐射供冷参数等内容,为同类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铁路空调客车送风道试验台的研制与调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制铁路空调客车送风道性能实验台,重点对送风控制和测量系统、送风末端装置和风道的风量、静压及阻力测试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对Y25型硬座客车静压均匀送风道进行空气动力性能实验表明:该实验台的测试调节性能良好,风量适应范围广,同时可以模拟客车内部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高速列车车厢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列车送风道内加设调节板,以改善列车送风系统的送风均匀性及车厢内的气流组织情况。针对加设调节板后车厢内速度场和温度场的不均匀性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重点研究列车末端风口对气流组织的影响和加设调节板的优化方案,提出3种改进方案。通过仿真模拟,第1种和第3种方案均有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型空调静压式送风道的送风均匀性较传统送风道有较大的改善,在分析送风道结构和送风原理的基础上,计算出不同工况下静压箱条缝送风口出流的不均匀性系数,以及理论平均出流速度、实际平均流度、风道漏风系数及风道的最大和最小不均匀性系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提高和改善送风道的送风均匀性,优化送风道的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的选择是我国铁路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影响及决定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的因素很多。利用Logit模型研究速度目标值对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的影响,并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分析票价、旅行时间、舒适性等因素对旅客旅行行为和高速铁路分担率的影响,通过市场份额的变化为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的综合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客运专线不同速度等级匹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客运专线列车速度匹配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影响因素集分为两个层次,利用G1法计算出各层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为客运专线的运营管理及列车匹配方案提供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达性是度量交通网络结构的有效指标,也是评价区域(或城市)获取发展机会和控制市场能力的有效指标之一.阐述城市通达性的评价方法,以31个省会级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各城市的节点总空间距离、节点总时间距离,快速客运网的网络总空间距离、网络总时间距离,城市节点通达性系数以及中心城市的日可达性等方面,分析“十二五”铁路快速客运网建设对城市通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云谷空间作为杭州西站的亮点和创新点,在不同标高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在高架候车层有三处开口,此开口通过扶梯将广场层、站台层、高架候车层连通起来,如何设计连通体的空调系统,保证不同区域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采用模拟手段,综合分析冬夏季开口处的气流方向和渗透风量,以及开口对高架候车层与广场层空调系统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列车提速是一个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综合系统技术工程。针对列车提速后对空调通风系统的影响,从对车厢内的空气质量、舒适性,空调通风系统的送风量、耗冷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车窗的气密性;设置板簧压力保护装置和有源压力保护装置;调节送风量;降低空调通风系统的安装重心;采用高效换热冷凝器和蒸发器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冬 《交通财会》2014,(3):28-29
本文从投入的营运运力、航行距离(运距)、航行速度、停泊时间、装载量、运价等影响航运企业自营收入的几个因素入手,用因素分析法具体分析了船舶营运效率及运价对船舶收入的影响金额,以较为直观的分析结果为企业管理船舶的效率提供财务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高速铁路选择合理的速度等级,有助于铁路运输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日本新干线开通运营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运营速度。基于新干线速度等级的变迁历程,对新干线速度等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即旅行时间为新干线速度等级提出需求,地理格局和站间距设置影响其提速动力,技术水平和经济可行性影响其决策结果。针对新干线提速受限的影响因素,分别提出基础设施标准低、环境噪声限制严、制动距离要求高、能耗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的对策措施。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日本新干线经过多年的运营实践,在速度等级优化方面有诸多经验和教训,研究其影响因素和提速对策可以为我国高速铁路速度等级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影响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换乘若干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的换乘规律及特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的属性因素归纳为协调性、顺畅性、直捷性、便捷性和舒适性,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法)对相应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应用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建设项目效益后评价的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将空间距离模型应用于铁路建设项目效益后评价.空间距离模型可以对铁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量化评价,用单一指标表示后评价结果,而且还将后评价结果以点和线段的形式表现在效益立体空间之中.建立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空间距离模型的计算步骤进行描述,最后通过举例说明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货车周转时间是考核货车运用效率的综合性指标。通过分析缩短货车周转时间、提高货车载重力的利用和货物列车旅行速度等对货车使用效率的影响,从压缩货车中转距离、货车中转时间和货物作业停留时间等指标方面,提出有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达成线成都—遂宁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为例,通过计算机编图软件模拟分析,研究了在繁忙时段连续开行高等级旅客列车对全段通过能力和旅行速度的影响。总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等级列车的连续开行对全线通过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对高等级列车连续开行采用不同时间间隔时,在列车速度、扣除系数等指标的影响方面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的速度目标值是高速行车技术的核心指标,是高速铁路总体设计的决定性参数.根据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的定义,综合考虑能耗、时间、环保、竞争优势、安全和运营成本等主要因素,建立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选取的评判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评判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高速铁路不同等级速度目标值进行计算评判,并根据分析结果,说明高速铁路300 km/h速度等级在理论上是最经济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高速铁路车站附近电分相设置的合理范围,根据高速动车组出站过分相分析及出站间隔计算模型,采用动态仿真对动车组通过不同坡度、不同距离范围的电分相进行模拟,以速度损失和出发间隔作为主要约束,对仿真结果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在5‰的上坡,电分相应距离出站信号机3km左右;在10‰的上坡,电分相应距离出站信号机5km左右;在15‰的上坡,电分相应距离出站信号机5 km以上;在20‰的上坡,电分相应距离出站信号机7 km以上;平均坡度不小于25‰时,出站信号机附近不宜设置电分相。结合运营需求、地形条件和供电臂长度等因素,通过实例检算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19.
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运至沥青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必要时)等拌制成热拌再生混合料铺筑路面的技术,称为厂拌热再生技术。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是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车速是公路几何设计的核心控制参数,直接影响公路设施的营运安全与效率。公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影响汽车运行的各种设计要素通过一条主线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尽量保证汽车在全线能均匀地运行,从而做出一个标准一致的设计。当前常规道路设计规范中,有关道路平面线形的指标,都是以满足行车安全性为前提的,并没有系统考虑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路面平整度等因素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没有定量地对道路设计中的主要因素如曲线半径、行驶速度、加速度等进行规定。但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在人体,形成的某种主观感觉,即为行车舒适度。在高速环道线形设计中,舒适度指标在线形评价中地位突出。笔者希望通过对高速环道线形进行优化,使车辆的速度、加速度或其变率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为所希望的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