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的创新载体,科创板市场改革能否达到改革预期目标,是当前资本市场热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市场定价效率的视角,对科创板基础性制度改革下的定价机制改革效果进行评估,着重考察询价机制改革和价格限制改革对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比主板及创业板市场(试点注册制改革之前),科创板市场定价效率显著提升、价格发现功能显著优化。从具体改革路径来看,询价机制改革更好地实现了发行定价市场化,通过“询价机构报价行为”路径提升了科创板新股发行定价效率,且促进了中长期理性定价;价格限制改革则更好地实现了交易定价市场化,不仅抑制了科创板新股首日溢价程度,也加速了市场日后均衡价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对资产进行合理定价。国际上常用的IPO定价评估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绝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和实物期权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它们各自都有优缺点。而当前我国IPO定价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抑价幅度过大、机构投资者操纵新股询价、发行监管部门的权力与责任不对等以及发行公司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改变这些不足的方法是坚持IPO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尤其是要引入问责机制,进一步完善IPO询价制度。  相似文献   

3.
新股发行机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项重大的制度变革,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改革在取得了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新股市场化定价与严格的发行审核存在矛盾;二是保荐机构与发行人利益密切导致发行价格高估;三是新股配售制度不合理使询价机构竞相提高报价。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制度,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安排来实现。通过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逐步为今后实行注册制创造条件;要强化发行市场的监管,加大违规惩治力度;应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询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杨超 《时代金融》2012,(21):248-249
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于准确估计公司价值有重要意义,因而完善我国的IPO定价机制,提高市场定价的效率便显得尤其关键。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IPO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力图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本文分析了询价机制下我国IPO定价机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超 《云南金融》2012,(7X):248-249
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于准确估计公司价值有重要意义,因而完善我国的IPO定价机制,提高市场定价的效率便显得尤其关键。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IPO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力图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本文分析了询价机制下我国IPO定价机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新股询价制度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但询价制还没有实现新股定价的彻底市场化,市场还没有经由IPO询价获得更为令人满意的资源配置效率。询价制存在着缺乏询价制度所必需的基本市场结构,忽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询价机构不诚信、进行利益输送,询价机构定价能力偏低等问题,迫切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下,未上市的企业通过IPO(Initial Public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可以使拟上市公司资产扩大,对企业未来发展注入资金。国际上IPO定价方式有三类:固定价格定价方式、累计投标询价制、拍卖机制。当前我国主要采用询价方式,但我国当前IPO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行公司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IPO抑价明显、机构投资者操纵新股询价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重新认识新股定价的多主体博弈过程,论证新股行政性定价机制的引入是政府为了避免发行市场“信息陷阱”的合理选择,它保证新股发行成功,但导致新股发行的混合均衡,牺牲了资源配置效率。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可以实现分离均衡和资源配置的双重目标,但必须考虑到实现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9.
施耀  宋一鸣  陈作章 《时代金融》2013,(18):257-258
作为证券市场一项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内容,我国新股发行机制自2009年重启IPO以来进行了三次市场化改革,新股发行机制日趋市场化,更加注重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然而,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一直存在着申购机制不公平、询价机制流于形式、"三高"现象严重、炒新股投机需求旺盛推高价格等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从制度设计的本源出发,继续完善现行的发行询价制度,引入辅助性机制调节价格,推进证券监管体制改革,变审批制为注册制,将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投资银行是直接融资过程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作为融资产品的“卖方”代表,其核心竞争力源于它所构建的投资者关系网络,但现有文献对于投行-投资者关系在证券发行中的作用还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本文利用机构投资者在中国IPO新股发行中的完整询价记录,基于报价参与和报价水平两个维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关系强度测算方法,并由此细致刻画了投行-机构关系对股票发行、定价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投行可以驱动关系机构主动认购其承销的IPO新股,并引导关系机构给出与投行估值水平保持一致的高位报价,进而有效缓解了IPO拍卖制下的“投资者参与不确定性问题”。(2)关系机构的捧场报价显著提高了股票发行价格、增加了投行的承销收入;但是当新股交易价格在长期内逐渐向其内在价值水平收敛时,受到关系机构捧场支持越多的IPO新股,其长期回报率相对越低。(3)投行与机构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互惠的,一旦投行被赋予新股分配权力,它明显倾向于将新股抑价发行带来的巨大利益分配给在前期捧场的关系机构,二者的关系越强,机构报价被认定为“有效报价”的概率越高,而一旦被认定为有效报价,关系机构的新股需求更是将被优先满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380家IPO公司机构投资者报价的详细数据,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及承销商在IPO定价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越高,询价阶段的机构投资者报价越高。总体上,承销商在机构报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调了发行价,但其上调幅度与投资者情绪无显著关系,而与机构报价相对公司内在价值的高低显著负相关。此外,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以内在价值减发行价度量)显著负相关、与IPO溢价和IPO首日回报率显著正相关。本文丰富了IPO定价的相关文献,并对市场化定价阶段的新股定价监管策略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2月7日,中国证监会颁发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5年开始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改革为市场询价定价制度.实行十年来,证券市场发展突飞猛进,与我们实行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不无关系.但是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比较,我国IPO询价制度还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冯虹 《财会学习》2005,(5):32-35
IPO定价是国际金融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一,其发行定价机制非常复杂。新股定价是IPO的核心环节,只有选择合理的定价方式才能充分反映市场需求。确定合理的新股定价发行方式,不仅关系到新股能否顺利正常地发行以及发行人、投资者以及承销商的利益,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我国加入WTO后,证券市场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IPO定价方式将进一步朝着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资本市场对外逐渐开放。  相似文献   

14.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机构投资者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地1996~2006年A股市场IPO样本的研究发现:IPO抑价率与IPO政策变量及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和发行配售,对IPO抑价率的降低起到了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市场发行定价效率。总体上看,现阶段中国A股发行市场定价效率仍然偏低。高抑价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制使股票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议价能力发挥不足,根本原因还在于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7.
《会计师》2014,(3)
本文首先对证监会最新发布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行分析,包括发行定价逐步市场化、老股转让制度,解析制度的主要目的并结合奥赛康最新案例分析应用于实践尚存在的弊端,最后,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建议,包括适度限制老股转让比例、加强参与询价投资者高报价的监管及处罚、完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及投资者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价值不确定性理论解释IPO定价管制对投资者"炒新"行为的影响,并以2006年6月-2012年2月的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对于定价市场化阶段,定价管制期间的IPO溢价(以首日收盘价减去估计的内在价值度量)显著更高。并且,新股上市前价值不确定性越大,定价管制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大;上市时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越高,定价管制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大。上述发现都支持了价值不确定性理论对投资者"炒新"行为的解释。为增强结果的可靠性,我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时间序列上其他可能因素的影响,结论保持不变。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新股定价管制的经济后果,并对注册制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证监会最新发布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行分析,包括发行定价逐步市场化、老股转让制度,解析制度的主要目的并结合奥赛康最新案例分析应用于实践尚存在的弊端,最后,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建议,包括适度限制老股转让比例、加强参与询价投资者高报价的监管及处罚、完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及投资者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价值不确定性理论解释IPO定价管制对投资者"炒新"行为的影响,并以2006年6月-2012年2月的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对于定价市场化阶段,定价管制期间的IPO溢价(以首日收盘价减去估计的内在价值度量)显著更高。并且,新股上市前价值不确定性越大,定价管制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大;上市时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越高,定价管制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大。上述发现都支持了价值不确定性理论对投资者"炒新"行为的解释。为增强结果的可靠性,我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时间序列上其他可能因素的影响,结论保持不变。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新股定价管制的经济后果,并对注册制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