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经历了高—低—高—低的演变过程,区域差距明显缩小。东西差距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且出现了区域分化等新问题。南北差距虽呈现扩大趋势,但仍低于东西差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将长期表现为东西差距问题。因此,要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必须对现有区域政策进行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2.
3.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差距经历了差距拉大—逐渐缩小—缓慢增大—逐渐缩小—维持不变的过程,逐步趋于收敛,其深层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基础、资本投入、区域要素配置、区域要素使用和制度因素的地区异质性。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不断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资本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开放水平,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完善与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要求相适应的宏观区域政策和区域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一、缩小镇江区域经济差距及协调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然、历史、客观、主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会出现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和不同程度的区域差距。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的区域经济差距比发达国家更为广泛和深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地区差距拉大,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现象。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中国在连续20多年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我国四大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可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在各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别,呈现非均衡状态。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距的原因有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因素等。要促进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必须结合区域经济政策相关理论,运用合理的区域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7.
院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为背景,重点探究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策略。通过对1992~2013年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差距的测算与分析,总结地区差距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镇化等方面的表现,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统筹黄金水道与综合交通建设、协调行政区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并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整合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议建立全方位开放的地区发展格局、建设立体化、城镇化、生态化流域经济、统筹运用梯度、反梯度与地方化开发模式、推进重点领域与重点地区的率先突破,以及促进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区域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在区域发展的"极化效应主导"阶段,应从经济转型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功能分区、财政转移支付与产业内生能力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在"扩散效应主导阶段",可从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产业链整合与产业技术联盟、"四化同步"与统筹城乡发展等角度进行政策工具创新,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评价体系,运用线性加权和法求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指数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变异系数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另务均等化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共性问题。现阶段,中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但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为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更加注重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系统性与可持续性,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在实现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格局基础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于此,本刊特邀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发表真知灼见,以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一、分析方法 巴罗和萨拉-伊-马丁(Barro,Sala-Martin,1990)提出新古典模型中一个经济的变迁增长过程可以表示为: l/T·log(Yit/Yi,t-T)=xi+log(Yi/Yi,t-T)·(l-e-βT)/T+uit(1)式中:j指某一经济,1为某一时点;Yit为人均产出(也可以是人均收入劳动者人均收入等其他经济指标);X1为稳定状态的人均增长率;Yit为t期有效工人(将所有的工人数折算成拥有技术的工人数)的人均产出;Yi为稳定状态的有效工人的人均产出;T为观察期的长度;β为…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共同富裕只是这一社会发展的前奏,并且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在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就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美日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演变路径,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选择形成借鉴.结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预估,参考美日欧政策对消费市场的撬动作用,进一步提出消费者政策的支出规模.最后通过美日欧新能源汽车对应发展阶段政策分析,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着眼点.  相似文献   

15.
波兰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转型以来,波兰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欧洲和欧盟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波兰区域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发展条件比较一致,经济总量集中度较高,人均水平差距相  相似文献   

16.
17.
2019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60.6%,同期中国的人均GDP 突破一万美元大关,达到10276 美元.在随后的2020年和2021年,尽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中国的人均GDP仍旧稳定保持在一万美元之上,2021年,中国的人均GDP超过了1.2万美元.然而,中国区域之间存在悬殊的差距,以省为单位计算,2019年,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其人均GDP为23085.18美元;最低的地区是甘肃,其人均GDP为4782.86美元,两者相差近5倍.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重要前提,探索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演变规律,预判未来变化趋势及影响,是完善区域政策的重要前提。基于文献回顾、Gini和Theil系数测算及Fisher分类统计等多种方法,将1978—2013年期间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变化趋势划分为4个阶段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基于空间结构分解的各子项阶段划分有所差异,西部内部差距处于倒U型发展态势的前半段是现阶段中国不具备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基本条件的主要原因。中国未来应通过建立东中西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共性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统筹好城乡区域发展和人的发展,在构建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发展格局和共同富裕等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核心的重点,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区域差距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缩小区域差距、城市化发展具有一致性。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失衡配置问题显著。以变异系数来衡量均等化水平,结果显示出:各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缩小,但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差距渐趋扩大,其中社会保障和医疗水平差距巨大。这一局面的形成除了历史因素和资源禀赋影响外,政策机制是造成区域差距的关键。因此,应加快公共服务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