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昌明  杨明明  沈杰 《物流技术》2012,(13):274-278
首先对津冀港口群的竞争现状和各港口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了实现港口物流战略联盟的框架并构建了利益分配模型;最后从建立协调组织机构、通过资本运作、构建信息平台等方面探讨了津冀港口群实现战略联盟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津冀港口群的竞争现状和各港口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了实现港口物流战略联盟的框架并构建了利益分配模型;最后从建立协调组织机构、通过资本运作、构建信息平台等方面探讨了津冀港口群实现战略联盟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津冀港口企业的协同发展应重点放在如何依托资源整合方面,实现核心业务和服务链条的互联互通。本文提出应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和一体化管理,破解无序竞争难题,另外,以资本市场运作为突破口,创新路径,并提升龙头企业的域内资源整合力,解决港口投资运营主体众多、股权分散难题。  相似文献   

4.
雄安新区战略的出台,对津冀港口而言,机遇与挑战同在。因此,津冀港口竞争力研究对于雄安新区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了四个方面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港口区位条件、港口生产力水平、港口发展潜力、港口集疏运便捷程度,同时本文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对津冀四个港口的竞争力进行单排序和总排序分析。最终结果表明:天津港港口竞争力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河北港口中黄骅港发展潜力巨大,唐山港当前价值较高,秦皇岛港在四个各港口中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更多由政府主导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区域环境联防联治,基于市场共赢的产业协同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持续支撑。以天津、河北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共建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为例,通过分析梳理其主要特征,发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主要面临中关村企业较难实现转移、津冀产业承接能力弱、中关村企业转移缺乏持续性、北京新布局以及雄安新区建设等导致中关村企业更多处于观望状态等发展困境。发展与完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可以从中央统筹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创新先行先试;构建权责匹配,多层次的制度化合作机制;找准产业创新协同对接点,构建高效优质服务体系;聚焦重点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韩凤林  王魁彬 《物流技术》2000,(4):27-28,35
天津港地处渤海,外环黄海,背靠京、津、冀,辐射我国北方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与京沈、京福、山广、津石、津淄、京津塘等纵横交错的公路运输网络和京沈、京广、京九、京沪等铁路连接贯通,邻近我国第一个大型货运空港,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贸易往来。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交通中心和外贸进出口集散地。因此,它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物流枢纽,并实实在在地运作着。 港口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码头、库场和相关的配套设施与公。铁、水、航等多种运输形式,将进出口货物集中并分送到世界和全国各地,它…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地区依托丰富的港口资源与有特大城市支撑的腹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地区海岸线长5000多公里,与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构成"C"型结构,辐射到山西、内蒙古和河南等更远的地方,连通了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中等区域。津京两个大城市在该区域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腹地依托渤海的港口群,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系,京津冀一体化以及京津冀城市群构建的进程得以加快。聚集经济效应使得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但是该区域还存在着港口功能趋同、资源整合程度不够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低等问题。这就需要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深入思考资源深度整合的高效运营机制,强化港口间合作,突出优势和重点进行产业集群。在区域内和区际间通过协同发展强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大众标准化》2014,(11):66-66
京津冀税收协作会议近日召开,会议签署的惊津冀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谢,在统一政策执行标准、加强税收征管合作、推进税收执法联动、深化纳税服务规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这对于以税收便利化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湾区是世界经济高密度和高产出区域,该区域由港口、产业和城市三大要件构成其特殊性,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这类区域。随着我国大湾区建设理念的提出,如何找到建设的抓手成为推进湾区建设的难题。本文从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三群"协调联动发展的角度,剖析微观主体(企业和民众)、中观主体(地方政府)和宏观主体(中央政府)三大利益主体在大湾区"三群"联动发展中的动力机制,提出激活主体活力、强化跨行政区域的协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对策,以期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业节能减排是重点突破领域,供给侧改革是重要抓手.为探讨供给侧要素影响京津冀工业能源强度的区域异质性,利用2000—2017年京、津、冀三个区域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构建工业能源强度与劳动生产率、投资强度、能源消费结构、科技创新、环境规制等供给侧要素间的岭回归分析模型,进而运用通径分析法揭示各要素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   

11.
港口是水上运输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为关键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前沿阵地。正因如此,若想真正的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港口分布的规划和建设便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文中从客观的现实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相关理论成果,对于我国重要的港口地区,尤其是环渤海港口群、长三角港口群和珠三角港口群等区域的港口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且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等现代理论对目前我国港口空间格局的成因进行分析,最终对我国港口空间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港口建设的发展,最终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动力,并且为学界和社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由区域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地区迎来了发展的大机遇。然而其发展潜力和实际发展效果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了中央领导、政府组织和广大社会群体的高度关注,学术各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和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但主要聚焦于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河北省的定位问题等,对于功能定位之后的追踪调查是很少的。虽然目前针对京津两地的功能定位已经基本明确,但这样的功能定位的合理性受到相关人员的质疑。本文就以目前京、津、冀各自职能定位之后存在的不合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寻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创新引领产业成为京津冀三地大力发展与扶植的产业类型,但三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存在落差。人力资本作为核心创新资源,其投入水平与结构直接决定了产业创新绩效的高低。因此,本文从人力资本资源投入视角切入,建议以人力资本创新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北京为核心、津冀为两翼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协同创新模式,以提升区域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一体化离不开产业的协同发展,创新要素的流动在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其他城市对中关村科技资源的导流、创新创业要素欠缺影响产业转移、信息技术弱化区位对科技产业限制等新形势,本文从京津冀项目落地的筛选机制、京津冀产业的转移机制、京津冀创新要素的协同机制三个方面对中关村参与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院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世界性的大课题.由于政治考量、经济实力、产业层次、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若干差异因素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文章通过从组织管理、协同机制、规划法案等角度对世界六大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律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借鉴.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设立高规格办事机构、理顺三地协同机制、出台协同发展法规等借鉴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科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城市间的协同互动,都市圈日益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积极推动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期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在界定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协同方式三个部分;并从自组织机制、耦合机制、网络驱动机制和协调机制四个方面研究了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区域协调发展是世界发展潮流、落实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还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包括城镇组织结构、经济效率、区域交通系统、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性安排等方面还有待提升。今后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交通·产业·空间"规划协同创新等手段来破解区域协调发展困局,通过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理论创新、探索区域产业体系一体化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模式等方式来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为提高我国区域发展的全球竞争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文中分析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间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太仓市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存在高度的关联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太仓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共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群是一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进入成熟经济阶段的空间组织形态,也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地域单元。当前我国大城市群存在着"大而散""大而不强"的问题,根源于大城市群内部缺乏"协同效应",协同的障碍主要在于内部差异性大、行政区划分割及级别不对等、财税分灶体制等。大城市群要着力从基础设施、要素市场、产业分工、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积极推进内部一体化。在协同创新机制设计上要明确一个"核心",发挥市场主体功能,重视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利益共享和利益补偿机制,完善行政主体首长联席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20.
王婧  周佳 《物流技术》2023,(1):45-49+143
在珠三角九市港口的基础上,首次将澳门港和香港港纳入评价对象范围,采用DEA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港口2016-2020年间的物流效率进行评价分析,指出湾区内总体物流效率不高,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存在港口之间尚未形成整体意识、管理效率低下、港口发展不协调、同质化竞争严重、港口之间缺乏深度合作等问题。运用Tobit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提升大湾区港口群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