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李佳  闵悦 《南方经济》2020,39(12):55-73
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政策频繁变化将对银行产生不利冲击,并通过银行行为的变化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文章以2011-2018年中国银行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政策频繁变化进行衡量,充分识别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内在关系,以及相应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动机越强;(2)影响机制检验发现,银行期限错配、风险承担及盈利水平的不利变化,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中介效应;(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上市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中更为显著。文章认为,鉴于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在于应对外部环境及其对自身微观行为的不利冲击,监管部门应针对资产证券化的功能定位监管措施,并且尽量营造透明公平的环境,稳定银行机构对未来政策的预期,同时中小银行也要积极推动经营转型,主动增强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能力。文章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这一宏观视角出发,拓展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维度,基于银行微观结构的变化深化了对经济政策变化及不确定性影响效应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不仅需要加强外部监管,还需完善内部防控。本文以2007-2021 年沪深A 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金融行政处罚监管对银行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处罚监管能够改善银行内部控制质量,并且改善作用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通过对行政处罚公告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对机构和个人同时进行处罚时才能改善内部控制质量;对内部控制和信贷流程相关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处罚时均能改善内部控制质量。在中小银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的情境下,行政处罚监管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效果越好。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行政处罚监管通过发挥威慑效应、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进而提高了银行的内部控制质量。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行政处罚监管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研究结论对银行监管部门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要求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娜  王宣喻 《南方经济》2014,32(10):82-99
家族集中所有权、控制权和家族涉入管理对企业绩效到底有利还是有弊?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处于转型经济中的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更高,上述关系在不同经济体之间是否有区别?企业的治理效果取决于内外两种机制,内部的家族治理系统是对外部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的补充。我们选取处于成熟市场经济的德国上市家族企业与处于转型经济中的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进行实证对比,从制度的视角来探讨上述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两国上市家族企业的家族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结论表明治理结构并不一定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影响,不同的制度环境会导致不同的作用机制产生。  相似文献   

4.
信贷资源错配是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重要表现,而不确定性冲击会加大错配的程度。本文基于中国典型事实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讨论不确定性冲击作用于信贷资源配置的机制。研究发现:(1)不确定性冲击上升会影响银行对于风险的认知和判断,使得银行权衡高低生产率企业之间的风险等信贷需求方因素,导致其信贷供给行为在两类企业间存在着差异,进而使不确定性冲击产生信贷资源配置效应;(2)面对不确定性冲击,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通过结构性财政政策实施担保和救助能够有效增强商业银行的放贷意愿,改善高风险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改善投融资预期,缓解信贷资源错配程度。  相似文献   

5.
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银行系统的冲击是外部因素传导至国内金融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深入考察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风险和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构建个体层面的银行竞争指数,探讨了银行竞争对资本流动与银行信贷间的作用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跨境资本流入会带来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和信贷风险积累;在机制分析中,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了银行竞争这一调节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银行竞争会强化资本流入对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风险的影响;对信贷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流入会使投向企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信贷规模显著增加,对居民部门贷款则存在挤出效应;外资背景、是否上市、是否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等银行个体层面的异质性会作用于商业银行信贷对资本流动冲击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的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表现特征是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文章基于我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全面分析了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我国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特征。实证检验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有显著影响,货币政策越宽松,银行会承担越高的风险。而且,相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而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不确定性不仅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有负面冲击,而且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有显著影响。随着政策不确定性程度的上升,货币政策的变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而且这种影响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银行信贷依赖特征为探索银行监督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现实背景。论文以企业绩效作为公司治理效率的替代,基于银行监督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主线,深入分析了银行监督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监督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国有房地产企业和银行的产权同源性特征是导致银行负债的杠杆治理效应被扭曲的重要原因;虽然银行负债的杠杆治理效应被扭曲,但是银行监督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其与内部治理机制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要么表现为替代关系,要么表现为互补关系。在中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下,要发挥银行监督的功能,提高企业绩效,而且要解决中国银行出现的呆账和坏账问题,其根本出路就是要发挥杠杆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基于年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曹廷求 《改革》2004,(6):35-40
采用2001-2003年间11家商业银行的19个年报样本为依据,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及其与银行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样本银行股权结构并没有对银行绩效产生影响,董事会规模和高管人员薪酬激励对银行绩效有积极的作用,而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会议次数却对银行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银行规模也是提升银行绩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07-2017年我国93家区域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并结合省级宏观经济数据和地方官员变更数据,实证考察了中国地方官员变更引起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区域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官员变更引起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大了区域商业银行风险;(2)地方官员变更引起的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而不确定性时期的财政扩张,通过降低银行资产收益率增大了商业银行风险;并且财政扩张的负面影响大于政策不确定性的正面影响;(3)各省的市委书记发生职位更替引起的政策不确定性对区域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更大。文章研究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之间的联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是指运用一系列财务、非财务指标和一定的测评方法,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绩效和风险管理水平进行度量和评价。从银行外部来看,绩效考核是从银行所有者、投资者以及其他外部利益相关人角度,对商业银行绩效进行考核评价的过程;从银行内部来看,绩效考核是指银行管理层对员工、产品线或内部各单元所进行的考核评价,目的在于有效引导商业银行的内部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1.
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风险调整的绩效指标,利用随机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了外部治理结构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绩效,重点考察了区域市场化程度、金融市场化程度和区域法律执行程度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治理结构也是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重要因素;制度环境因素中区域市场化指数对银行绩效所起作用并不大,金融市场化指数和区域法律执行程度能显著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82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使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通过全样本研究发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会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供给减少;进一步分样本检验发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上市银行的贷款行为基本没有影响,但是对非上市银行的贷款行为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熊运莲  石恒贵  刘斌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116-119,138
文章从审计收费的视角研究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不同隶属模式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内部审计机构隶属董事会模式和隶属总经理模式具有明显的公司治理绩效,且隶属董事会模式的公司治理绩效好于隶属总经理模式,从而也间接说明:中国证监会和深圳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规定具有一定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流动过剩分为宏观层面流动性过剩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该文研究了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程度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商业银行自身层面以及双顺差、高储蓄、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外部视角分析了其产生的综合原因,并分析了商行流动性过剩对于商业银行、货币政策效应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效应。最后从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以及政府共同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治理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是经济活动的金融中介,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 PVAR)模型考察商业银行税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税负显著降低了信贷规模,对经济波动的直接冲击效应显著且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时,信贷渠道会放大商业银行税负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该冲击效应要远大于银行税负的直接冲击效应。在结构性减税背景下,应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总体税负、强化税收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充分释放税收“红利”,从而降低经济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16.
内部银行是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内部银行是模仿外部银行的机制建立起来的,它将国家银行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方法引进与应用于强化内部经营管理:企业集团内部单位有偿使用流动资金,在内部银行存款贷款,并通过内部银行对内对外办理结算。由于内部银行与外部的商业银行的目标不同,因此内部银行的作用也就不同于商业银行,内部银行的作用在于。  相似文献   

17.
李红坤  仵颖涛 《山东经济》2010,26(6):114-120
我国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以来,经营绩效得到了极大发展。究其原因,与市场竞争、公司治理日趋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保险业绩效不仅受到公司内部各个治理机制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依赖于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有机结合。单个公司治理和保险产品市场竞争因素都是解释中国保险企业绩效的基本因素,但它们都只强调公司治理中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其他更加重要的内容。在提高保险业绩效方面,公司治理和市场竞争两个方面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反映中国影子银行本质特征的DSGE模型,研究影子银行的内在扩张机制,并依据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实践设置三种资本监管政策,分析资本监管政策的福利效应并评估双支柱调控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信贷政策冲击和资本监管冲击都会给予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空间,刺激影子银行扩张。相比静态资本监管政策,动态资本监管政策可以增进社会福利,但表内资本监管政策因驱动影子银行规模激增,致使政策效力被严重弱化,其社会福利增加效应小于全面资本监管政策的该效应。基于拓展的政策前沿曲线分析可知,动态资本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双支柱调控能够增强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性,尤其是全面资本监管政策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监管套利、抑制影子银行无序扩张来协调货币政策稳定经济金融的效果最为显著。本文研究为我国探索将影子银行纳入宏观审慎监管和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金融资产配置视角,以2010—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R&D投资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正相关,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企业会加大R&D投资;金融资产配置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R&D投资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正向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东中部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R&D投资的相关研究,同时为我国企业坚持创新发展道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利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范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进行分析,得出集中度与利润回报率两者负相关的关系,进而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具有较高市场份额但银行绩效较低这一背离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