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朱岚岚 《物流技术》2014,(17):256-258
采用洛伦兹曲线分析港口物流集聚程度,并分析港口物流集聚的技术驱动力、区位驱动力、市场驱动力、经济驱动力和政策驱动力五大驱动力机制,然后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港口物流集聚动力空间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洛伦兹曲线分析港口物流集聚程度,并分析港口物流集聚的技术驱动力、区位驱动力、市场驱动力、经济驱动力和政策驱动力五大驱动力机制,然后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港口物流集聚动力空间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3.
文中通过分析物流产业内部B2B业务和B2C业务的不同经济属性和集聚发展特征,从理论角度论证我国物流产业内部的不同集聚结构标准,构建物流产业集聚模型;并从实证角度以我国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评价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基尼系数)、企业集聚程度(赫芬达尔系数)和集聚结构(E—G指数),验证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不同路径和趋势,提出我国物流产业应该走和如何走集聚化发展道路等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优化我国物流发展布局,提高物流效率。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缺乏对于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的认识。基于此,通过对2009-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流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运用空间自相关的研究方法,对2009-2021年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的变化情况以及空间自相关的演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目前我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现状表现为东高西低,京津冀、成渝、长三角、珠三角表现优异,总体呈现十字型布局,以武汉、郑州为代表的中部城市正在崛起;在此期间,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总体处于缓慢增长的态势,但是城市之间的差距依然非常大;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总体呈现集聚情况,这种集聚总体呈现出先增高再减小的趋势;中国城市物流发展潜力集聚情况总体变动较小,并且大多数城市处于LL(低低)集聚之中,HH(高高)集聚型城市数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物流区位概念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物流区位的形成机理,分析城市物流区位由非区位形态向区位形态和物流区位空间变迁的演化机理,揭示物流区位与城市产业空间和交通运输轴线的耦合特征,分析城市物流区位空间结构特征,提出点、线、环是城市物流区位空间结构的三大构成要素,探讨城市物流区位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地理区位与工业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刻画中国工业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中国工业污染排放表现出向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大核心城市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局部区域范围内,工业污染排放同样向区域核心城市集聚。在不同核心城市的地区中,以上海为核心的地区出现了工业污染排放再次集聚的次级高地;而以香港为核心的地区中,区域核心城市则表现出更强的工业污染排放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7.
马文省 《物流技术》2014,(13):265-267
为了合理进行物流项目管理和指导物流产业信息化的发展壮大,分析了物流项目和物流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关系,基于钻石模型,提出了物流产业信息化集群模型建立这一新思路;对市场集聚度、生产要素的集聚度、相关机构的支持程度等四个指标进行构建,得到了集群规模的支持度、科技人才集聚度两个直接决定物流产业发展的因子;最后从区域发展、人才战略、风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物流产业和进行物流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物流竞争力是反映物流发展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对于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至关重要。以东部地区各省市为研究对象,从物流产业规模、物流相关产业、信息化水平、物流通道建设四个层面构建出物流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TOPSIS熵值法进行评价,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东部地区物流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物流存在显著差异,物流竞争力的强弱依次为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海南省、天津市;我国东部地区的物流产业竞争力存在显著的同类聚集倾向,物流竞争力强的省份其周围省份的物流竞争力也强,反之亦然。因此,基于区域间物流竞争力的差异,提出提升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翁钢民  杜梅 《企业经济》2014,(3):151-155
为优化京津冀区域物流的空间布局,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京津冀区域13个市的物流产业进行定量研究,以人均货运量为指标,计算19962011年各年数据的Moran’s I值,并运用Moran散点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空间布局演变整体呈现空间集聚模式,但总体上区域集聚水平较低;区域内各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增大。因此,要加大京津冀区域城市物流设施的建设,合理布局交通,加大政策性鼓励,使物流业带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内各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坚持比较优势,灵活采用布局模式,合理调控市场,运用规划手段进行空间导引,真正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区位熵法对中部六省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就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六省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存在差异性,山西、湖北、江西、湖南四省物流产业集聚度相对较高,河南与安徽集聚度低;中部六省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国民生产总值的灰关联度较高,研究结论对促进中部物流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是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而物流产业集聚更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文章以广东江门市物流业为例,利用区位熵法对物流产业集聚状况进行定量实证分析,得出了江门市物流业集聚度和附加价值相对较低、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等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物流业转型发展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层面上,基于2002—2012年23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而且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东中部城市的制造业集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东部城市制造业集聚因要素成本上升等原因而使得其溢出系数小于中部;而西部城市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则不显著。这就要求合理安排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层面制造业集聚的格局,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区位熵法对中部六省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就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六省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存在差异性,山西、湖北、江西、湖南四省物流产业集聚度相对较高,河南与安徽集聚度低;中部六省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国民生产总值的灰关联度较高,研究结论对促进中部物流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7,(1):127-134
本文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思想,通过突变级数法测算区域技术引进综合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综合指数,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区域技术引进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在我国省域的分布格局及空间动态跃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区域技术引进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并形成了不同的集聚区域;区域技术引进高值集聚区一般也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高值集聚区。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技术引进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情况,得出技术引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发展质量视角,以我国2009~2018年30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物流产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区域物流产业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变化,并利用Moran's I指数模型对我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观测年份内,我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呈波动上升状态,但地区间效率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东强西弱”的格局;Malmquist指数表现出升降相继、涨落相连的特征,且该指数主要受技术进步影响;Moran's I指数验证了我国物流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模式主要为H-H型、L-L型,形成了“高—低”集聚的显著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以经济社会发展、物流发展现状、物流发展基础、市场需求、物流供给能力和绿色发展成效6个维度为出发点,采用熵权法对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测度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上升趋势,且物流供给能力尚待提高;下游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其发展水平始终处于领先优势;此外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创新含量和运输业务总量会制约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要加快构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智慧物流发展和顺应“一带一路”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选取集聚度的测量指标———区位熵系数,并且对其进行层次化的改进,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满洲里市物流发展的现状,得出满洲里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物流产业集群处于起步阶段的结论。最后,针对满洲里市物流产业集聚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以政府加强引导,培养专业化物流人才的措施来提升满洲里市物流产业集聚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软件定义"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上海在城市"大设计"产业体系中创新地提出了"软件设计业"的转型发展策略.通过考察软件设计企业在上海中心城区的集聚程度、集聚形态和集聚层次,可以看出,与传统软件业相比,软件设计企业在城市内部的区位选址有特定的偏好.进一步分析和总结这类企业集聚空间的分布格局和发展特征,结合城市存量空间与创新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要求,探讨这类产业集聚空间的优化策略与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集聚与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密切相关,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本质是不同区域的经济集聚程度发生了变化,是经济集聚与经济扩散的统一。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形成就是地理区位和政策影响下的经济集聚与扩散过程的统一,经济集聚在该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地理区位和政策通过经济集聚间接发挥作用,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引起区域的经济集聚与扩散现象。促进经济集聚(扩散)发展是一种内涵式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方式,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集聚的重要途径。在一体化和经济集聚基础上,加强城市群与发展轴的相互耦合,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引导"的区域发展新空间拓展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服务区更宜拓展为区域物流网络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璐 《中外物流》2006,(5):36-38
高速公路沿线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布设物流节点的最佳区位 从构成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要素分析,区域物流网络是由实现货物空间转移功能的线路和实现货物空间储存保管功能的节点两部分组成。区域物流网络中,节点要素一般是空间经济活动最密集、最活跃的地方,是物流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点”或“最高点”。物流节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宏观角度看,形成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次级物流中心城市和一般物流中心城市;从微观角度看,高层次的节点是物流园区域大型物流中心,中等层次的物流节点是小型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基层节点是货运场站。节点的层次越低,数量越多,从而形成金字塔形的空间结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