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行和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欧国际贸易往来。面对新形势下我国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出现的新格局,要保持中欧班列运营规模和提升效益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其中枢纽节点建设是提高中欧班列运营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兰州是中欧班列规划的重要枢纽节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节点集散的作用,分析兰州枢纽节点开行中欧班列的现状及发展潜力,并结合其他枢纽集结中心发展现状,分析兰州枢纽节点建设的影响因素,提出打造中欧班列重要通道节点、打造中欧班列中转集疏枢纽、建设中欧班列物流商贸交易平台、提供智慧管理服务等建设策略,为兰州打造中欧班列重要的集结、中转枢纽和分拨中心,提升中欧班列运行品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萌 《中国储运》2022,(5):189-190
在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欧班列发展势头迅猛,文章就中欧班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对中欧班列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东部通道中欧班列作为深化我国对俄、对欧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阐述东部通道中欧班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东部通道中欧班列存在的俄铁口岸运输效率不适应、本地货源不足以支撑班列开行、回程班列货源组织比较困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出提高俄方通关便利性、多措并举开好中欧班列、加大回程班列组织力度、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对策,为东部通道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欧班列作为承担"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物流营运的重要载体,积极融入全球物流供应链,实现沿线国家互利共赢,促进地缘经济的融合发展。从中欧班列服务世界抗击新冠疫情、中欧班列促进亚欧互联互通、中欧班列促进地缘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中欧班列拉动沿线地缘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中欧班列促进地缘经济发展优化对策,即:发挥中欧班列品牌带动作用,灵活运用政府市场补贴,构建中欧班列重要物流节点,加快中欧班列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顶层设计,依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在合作平台上运营的中欧班列是欧亚大陆货物运输新通道,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运输合作平台,是中国铁路部门与国际社会的重要衔接。中国铁路"走出去"不同于传统的劳务输出和工艺品输出,而是意味着中国与其他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储运》2017,(2):109-109
2016年12月6日上午,载有41车集装箱的国际货运班列从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开往7423公里以外的俄罗斯莫斯科,标志着西安至莫斯科的中欧班列正式开行。这是继中欧班列“西安-华沙”“西安-汉堡”开行以来,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城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对南昌市当前公共交通调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证了南昌市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智能调度预期的功能,并对智能调度系统的框架体系进行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8.
生产调度和车辆调度是供应链的核心,为了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性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基于供应链视角,针对供应链生产运输联合调度(IPVRP)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审查和分类现有关于供应链生产运输联合调度问题的既有研究,追溯供应链生产运输独立顺序调度形成机制,比较生产运输联合和独立调度,提出生产、库存和运输中存在的特点和考虑因素。在此基础上,对IPVRP的现有数学模型、求解算法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约束条件及属性、添加不确定性因素等研究方向,有助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客户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路局调度所是直通运输方案实施者,是路企直通运输这一新的组织模式效率和效益的源头。为促进直通运输步入有序化、正常化、规范化,需要加强联合调度模式研究,创新信息整合、流程再造、作业组织、联劳协作、调度指挥等,确保直通运输组织稳中求进,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铁路编组站调度自动化管理水平,针对当前我国编组站运输调度工作存在的问题,以任务识别自动化、资源配置自动化、方案调整自动化为目标,从硬件结构、软件结构、系统功能、系统流程4个方面对编组站运输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该系统将铁路局集团公司、车站和机务段的调度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以"推流—计划—控制—评价"为主线,采用基于策略的人机协同、闭环驱动方式,实现编组站车流推算、机车调度、计划编制、流程卡控的自动化。实践证明,该系统进一步强化了班计划和阶段计划的权威指导作用,减轻了调度员的安全压力和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0月12日,杨传堂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电视电话会上强调,"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行业监管、运行管理和运输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一直以来,公路治超工作饱受社会争议,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智能信息检测和监控系统,实施信息平台监控下的非现场执法,使现场无人智能系统完成取证与非现场履行执法程序的人员相分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和系统功能完  相似文献   

12.
交通运输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交通运输业发展难题、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效能与行业管理水平,迫切需要通过先进信息化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尤其需要尽快构建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甩挂运输是指牵引车按照预定的运行计划,在货物装卸作业点甩下所拖的挂车,换上其他挂车继续运行的运输组织方式[1].此种运输形式可以使牵引车在货物装卸搬运停靠站排队等待的时间显著减少[2],对于牵引车作业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牵引车与挂车之间并不固定,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由分离[3],在此种形式的作用下,可以...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有将一件物品运输到另一个地方的需求,而在企业生产经营当中,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对货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运输问题日益复杂,所以如何使运输成本最小化,成为了每个企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的内容就是研究解决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寻求较优的运输方式。在本文中,我们运用的是MATLAB软件编程计算方法,帮助求解模型,对企业运输问题举例加以说明,并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铁路运输调度系统深入推进货运增量行动、客运提质计划和复兴号品牌战略重要举措,为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输量提供了强有力的运力支撑。从推动客货运输增量举措实施、提高调度精细化水平、加强组织均衡运输、推进运力结构优化、完善重点运输保障供给等方面,分析铁路运输调度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研究提出铁路运输调度高质量发展优化策略,即:做好路网能力统筹,强化运力供给保障;加大运输挖潜力度,强化调度指挥保障;坚持服务大局,强化重点运输保障;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强化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以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智能化建设为背景,梳理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复杂路网条件下,基于公交化运营模式的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运输调度指挥需求,研究面向运输生产全过程的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综合调度系统智能化总体方案,设计覆盖决策制定、决策执行与执行评价三大环节的系统总体架构,阐述运输生产计划协同编制、调度应急智能辅助决策、调度命令一体化管理以及管控一体化闭环管理等核心功能,提出可充分共享云平台资源、易维护升级的云计算技术架构,应用信息融合、数据挖掘、智能计算、安全卡控等智能化技术,实现运输调度全过程数字化贯通、流程互控与专业协同,满足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高效、安全、智能化的调度指挥要求,适配深圳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协同运营目标。  相似文献   

18.
调度所作为铁路运输组织的龙头,在日常运输生产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广泛应用,智能化调度所也必将是铁路智能化发展的先行官。在阐述智能化调度所的主要特征和设计架构的基础上,以北京局集团公司调度所为例,探索其构建智能化调度所的具体实践,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通过剖析智能化在调度日常指挥、应急处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构建智能化调度所的方向,为加快智能化调度所建设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9.
大型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及列车进路的冲突是调度调整的重点,为了提高调整效率和效果,在将问题抽象为时空网络上多商品流的基础上,考虑技术作业要求、作业间隔时间、线路和进路运用规则等约束条件,以列车总晚点时间小、旅客便捷性好为目标,构建集到发线、咽喉进路和到发时刻为一体的车站作业调度调整0-1整数规划模型。针对调度调整的强实时性,设计基于列生成的求解算法,并以长春西站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满意的车站作业计划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铁路行包大列运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附加值快运货物的运输需求发展较快,而铁路行包大列产品在运输能力、服务水平上还存在差距,尚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在综述国外行包运输产品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铁路行包大列运输现状,提出加快完善网络节点布局、扩大行包大列运输能力、提高行包大列运行速度、规范货物装载、加强客户服务、完善产品形式等建议,以促进行包运输高质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