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户创业概率和机会型创业概率将分别提高19%和25.8%.同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与代际差异,其中,中西部地区和壮年农户创业决策受到互联网使用影响相对较大.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农户社会资本和改善融资渠道提升农户创业概率.在替换了互联网使用的代理变量之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影响结果依旧稳健.  相似文献   

2.
农民数字素养赋能农户创业决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重庆市5个数字乡村试点的现实情况,结合当地典型案例分析,利用数字素养理论和“三维资本”理论,分析农民数字素养对农户创业决策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提高农民的数字信息素养、数字社交素养、数字再创造素养和数字安全素养,有利于农户做出创业决策;(2)农民数字素养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心理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而促进农户参与创新创业;(3)数字素养水平不仅将影响农户是否创业,还将影响农户在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决策。重庆数字乡村试点区县在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促进农户创业中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快建设数字基建、丰富数字素养培训内容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选取甘肃省六盘山地区获得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的贫困农户为调研对象,基于其满意度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改进的TOPSIS融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整体满意度较高。不同市县贫困农户对金融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影响该地区贫困农户对金融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排序的前4位障碍因子依次为对扶贫贷款期限满意度、对金融机构便利性满意度、对扶贫贷款额度满意度、对扶贫贷款种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始终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而创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使用2010—2018年CFPS三期混合截面数据,实证研究了认知能力对失地农民创业决策及其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认知能力能够显著促进失地农户创业行为,信息效应、风险偏好效应和社会互动效应是认知能力对创业产生影响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认知能力的提高对年轻家庭、中部地区家庭、城郊家庭和征地补偿款在25%—50%水平上的家庭的影响效应更大,对机会型自我雇佣的影响更大。因此,地方政府和失地农民应充分意识到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农户需提高认知能力水平,政府应制定恰当的失地农民创业政策,提升农户的创业水平和绩效,为失地农民解决生存发展问题铺好政策道路。  相似文献   

5.
杨晓燕  夏咏  王钰 《武汉金融》2022,(10):51-59
提高农户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破解农户融资困境以及助推农户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构建“软信息-金融借贷-农户创业”的理论框架,结合Logistic模型和逐步回归法等,从金融借贷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了软信息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人格特征和风险态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创业,正规借贷显著促进农户创业,而民间借贷对农户创业无显著影响;社会网络、人格特征和风险态度通过影响农户正规借贷进而促进农户创业,正规借贷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民间借贷在该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鉴于此,本文认为要从源头上推动农户经济发展理念更新;优化农户创业的外部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要依托金融科技将农户软信息“硬化”,完善农户信用评级,甄选潜在创业者。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化技术赋能金融的新产物,也是促进农户创业、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增收效应;农户创业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但中介效应不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收入结构的异质性。因此,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强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政策与农户创业扶持政策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引导农户创业类型的多元化成为当前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增收效应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长期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和新趋势,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创业相结合,保障了农户借贷资金的不足,克服信息密集程度和流动性,提高了农户创业的积极性,推动了河南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采用2016-2021年的面板数据,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对河南省农户创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对于农户创业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各地区发展差距仍然很大。河南省需因地制宜,分域施策,创新发展战略,提高农民的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8.
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仍是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针对这部分低收入农户致贫的实际情况,江苏省东海县通过采取"三个突出"措施,有效破解低收入农户因病致贫难题,助力低收入农户走上致富路。本文针对东海县现行帮扶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解决因病致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鹏 《征信》2017,35(10):46-48
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金融机构将农户信用记录作为金融机构扶贫贷款发放的重要参考依据。现实情况是,因种种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信用记录,让贫困农户无法顺利得到金融机构扶贫贷款支持。因此,应针对贫困农户不良信用记录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湖北省红山镇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者的129份问卷,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者服务动机对金融精准扶贫绩效的影响机理及其感知公平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受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者在服务动机与感知公平方面处于偏低水平;金融精准扶贫绩效可分为覆盖共建绩效、配套绩效和示范绩效三方面,且三种绩效水平均相对较低;良好的服务动机可以显著提升金融精准扶贫绩效水平,而感知公平是服务动机与金融精准扶贫绩效的关键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通过静态职业选择模型对农户创业选择进行推演分析,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对数字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型农户创业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数字金融能通过提升农户经营能力、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等路径支持农户创业;在农户创业水平层面,数字金融能显著提高农户创业收入、扩大农户创业规模。最后提出了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户创业数字金融服务、政策引导数字金融向脱贫地区倾斜、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深入剖析农户创业与家庭金融投资的内联关系意义重大.首先采用数据调查、Probit等多种命题研究分析方法,对农户创业与家庭金融投资间的影响渠道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其次采用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联立方程等多种回归检验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户创业与家庭金融投资间存在正向驱动关系,农户创业水平的提高引致家庭金融投资的新增.异质性分析显示,农户创业对于低收入、高房价及教育程度(初中)的农户而言,促进家庭金融投资的作用更加明显.根据解释机制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农户创业有利于提升财产收入、增加要素投入、刺激金融信贷,进而提升家庭金融投资意愿,社会资本则显著削弱了农户创业对家庭金融投资的正向影响.根据Shapley分解结果,发现生存型自我雇佣对农户家庭金融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农户创业意愿,对于破除农户家庭金融市场的"有限参与"之谜、减缓农村"金融排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2016年湖北武汉地区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法的平均处理效应模型,估计了农户信贷约束对其创业行为的影响,避免了样本选择性问题引致的估计偏误。研究表明,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如何缓解农户遭受的信贷约束是今后创业政策制定和调整所必须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已形成较完善的分析体系,极大地丰富了精准扶贫的内涵。但多为针对单一贫困地区的扶贫实践研究,缺乏多地区的比较分析,难以在实践上为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提供具体参考。同时,由于每个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存在不一致,如何提高精准帮扶的精准化程度,为贫困地区选取一种合适高效的帮扶方式,是精准扶贫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精准帮扶,以比较分析为研究视角,选取甘肃省慈王村与湖南省双阜村为调研对象,分析总结两个村精准扶贫模式的实践情况及成效,进而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精准帮扶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通过机制检验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四种渠道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就企业扶贫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产业扶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强,教育扶贫次之.本研究能够为企业在后扶贫时代制定扶贫策略和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按照"先脱贫、后小康"的扶贫工作要求,建立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工作台账,对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分类施策,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排查摸底更精准针对贫困农户不贫困等问题,该县于今年2月底重新启动"精准扶贫"贫困户排查,要求调查扶贫对象更精准、扶贫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背景下,利用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脱贫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产业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扶贫政策显著抑制了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安慰剂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对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力度较大的地区而言,产业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的抑制效应更加突出。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明确了生计模式和致富意愿是产业扶贫政策降低脱贫群体生计脆弱性背后的深层原因,其中生计模式呈现了更为明显的渠道效应。在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本文为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深入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现扶贫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唯一理性选择。扶贫攻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精准扶贫对扶贫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金融扶贫的内在逻辑是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基础。本文在张家界地区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扶贫的内在逻辑,分析了通过创新信贷合约缔结方式使得贫困农户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履约能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成果(CLDS)的匹配数据,基于认知能力和物质渴求的内生动力视角,分析二者在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家庭创业行为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发展并未显著影响农户创业决策,但有助于农户创业程度的提升;(2)认知水平对数字金融与农户创业程度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物质渴求的调节作用却相反,物质渴求较低的家庭更能够从数字金融的发展中获得创业鼓励。  相似文献   

20.
有效衔接时期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扶贫工作的经验总结,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要求。由于资源禀赋受限及基层设施欠账、内生动力不足及抗风险能力弱、帮扶举措不准及兜底保障有限等因素影响,导致低收入农户韧性、可持续性不足。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必须要坚持内生动力与外在助力相结合,在志智双扶“造血”、就业“固血”、产业“活血”、政策“输血”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