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蓬勃发展,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提升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于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经济指数、数字金融指数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且空间分布存在“东强西弱”特征。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差距总体上呈现前期缩小后期扩大的发展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聚集效应呈增强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西部地区已经分别形成耦合协调度高值聚集区和低值聚集区。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理论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的机理,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了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际单位的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省际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程度较低,且整体上耦合协调度较低,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的现状;(3)影响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主要有政府支持力度、创新能力水平、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因此,各地区可因地制宜,通过改善以上因素来提升本地区的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倒逼和驱动数字经济新动能释放。在梳理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机理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运用障碍度模型与面板Tobit模型诊断2个系统的障碍因子,探析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动态增长态势,且皆由最初“沿海高,中西部低”差异分布转变为“中间高,南北两端低”差异分布。(2)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整体上渐趋优化,但与优质协调差距较大,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东中西+T字形’→‘南北两端+T字形’→‘南北两端+中间地带+T字形’”的演化过程。(3)大多省域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前3位指标层障碍因子相同,中西部地区及中间地带、南北两端准则层障碍度排序为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基础,东部地区和“T字形”地带为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可达性、对外开放度、...  相似文献   

4.
数字要素作为近年来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本,已成为驱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构建包含“新发展理念”多维属性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测度了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的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和分维度指数,结合各省份数字经济综合指数,建立计量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经济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其次,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创新、协调、共享”水平,但是对“绿色、开放”作用不显著;再次,创新的赋能效应最大、共享最小;最后,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其中中部地区作用最大,东部和西部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未来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伴随中国创新投入的持续提升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数字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是否协调不但影响创新体系运行,也会影响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基于此,在构建数字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Moran指数探究2015—2020年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呈良好上升态势,但两者综合指数较低,且数字技术创新滞后于数字经济发展;(2)从耦合协调特征看,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总体耦合协调度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但仍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其中东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发展至勉强协调阶段,中部地区为濒临失调,东北和西部地区则表现为轻度失调;(3)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且呈现出明显的地理空间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形成高耦合协调度集聚区,东北及西部地区则属于低值集聚区。研究结论可为指导相似地区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协调发展以及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构建三级指标体系测度中国省级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区域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水平提升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当期区域创新水平上升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上一期发挥促进效应。第二,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当期数字经济水平提升和上一期区域创新增加均会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IV因果中介效应回归表明,数字经济提高可以促进区域创新发展,进而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区域创新具有中介效应。第四,分地区来看,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通过直接效应影响本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具有直接效应,但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会显著降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互动机理及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反映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然后采用2008年的指标数据,计算并评价了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协调性。研究表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也相对较高,表现出明显的从东部到中西部的梯度递减趋势;东部地区省份和大部分中部地区省份,社会保障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社会保障水平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从协调度所属等级来看,类似于"橄榄球"状,优质协调和严重失调的省份较少,基本协调和轻度失调的较多,且东部地区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首先采用熵值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和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会降低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阻碍周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2)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提升周边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3)分区域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按西部、中部、东北、东部的顺序递减,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西部地区不显著;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按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顺序递减,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西部地区也不显著。(4)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弱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创新和经济相关数据,通过对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分析,构建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准确测度和可视化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省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创新驱动超前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时序上看,各省域耦合协调度均有较大提升,但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从空间分布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特征。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有效促进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tackelberg博弈-DEA模型测度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及空间演化。研究表明,从整体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总体呈攀升态势。从演变趋势来看,30个省份的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呈持续升高趋势,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已基本实现持续增长,但经济转型升级子系统指数增长相对缓慢;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不断增长态势,中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呈稳步增长态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创新驱动子系统指数增长较为迟缓。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实证分析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地域差异,呈东部、东北、中部与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态势;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效应。据此,提出完善绿色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投入等实践建议,以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Dagum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模型从八大经济区、不同城市规模两大视角,揭示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的地区差异及空间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但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差异性分析发现,耦合协调水平区域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分别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及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之间。城市规模上的差异则表现为城市规模相差越大,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越大;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具有高度空间相关性,并随时间推移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耦合协调发展对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择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Tobit模型分析各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0年全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上升态势,通过关系判别特征发现生态林业发展相对滞后。(2)2011—2020年全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生态林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部、东部、西部逐步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3)城镇化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决策、交通便捷程度对促进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11~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系统矩估计(SYS-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从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存在差异,就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力度而言,使用深度最强,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弱.并且,数字金融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也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显著,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在数字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燕尾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中部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存在协调互动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加强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中部崛起,东部发展和西部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动能、新优势实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2013—2020年河北省11个城市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和Theil指数对河北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但目前仍处于中级协调状态,存在较大的融合发展空间;河北省不同地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区域内部差异是造成河北省各区域的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各地区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不断拓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深度和进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了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中国31个省域2003—2017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研究发现,耦合度呈波动上升态势,而协调度先上升后波动下降。从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看,吉林、黑龙江、江西、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和宁夏的耦合水平和协调水平较低,辽宁、浙江、福建、山东、海南、重庆和陕西的耦合水平和协调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省份及西藏、青海具有较低耦合水平和较高协调水平,其余中西部地区具有较高耦合水平和较低协调水平。从三系统发展类型看,中部地区、除重庆外的西部地区与河北省属于经济、旅游与生态环境基本协调发展地区,其余省份均属于超过生态环境承载阈值。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创新已经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通过激励数字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且其使用深度对经济增长、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均是最大的,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数字创新的作用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强,对数字创新促进作用在东北地区较强;而数字创新在中部地区的中介作用较大,在西部地区则较小。因此,应当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多方推动数字创新战略实施,形成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格局,促进经济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协调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中部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存在协调互动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加强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中部崛起、东部发展和西部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作为驱动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在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基于城乡均衡发展视角,选取2011—2020年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探析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上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抑制效应,且这一影响存在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表现为在东部地区会抑制城乡均衡发展,在中部地区有利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一影响路径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趋势。研究结论对中国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