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引起社会普遍不满和对社会稳定构成实质威胁的是居民主观层面所不认可的收入分配格局。本文尝试考察我国居民的主观收入不平等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在将主观收入不平等合理分解为认可的不平等和不认可的不平等基础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本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居民认可的收入不平等与再分配偏好显著负相关,而不认可的收入不平等与再分配偏好显著正相关。此外,公平认知对居民的主观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当前政府的改革应该从消除体制性障碍入手,特别是要消除行业垄断、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等,创造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为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数据,从居民再分配偏好角度研究基本养老保险的再分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基本养老保险提高了居民的再分配偏好水平,从主观方面验证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作用;较低的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是导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对收入分配产生逆向调节的重要原因;在年轻群体和拥有农业户口的群体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再分配偏好的逆向调节作用更加明显。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社保基金改革,尽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再分配偏好的提高反映出民众对当前收入分配状况的不满,本文致力于从个人利益和分配公平两个角度对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进行解释。根据Roemer的理论,本文从成功可控性的角度构造了反映居民分配公平观念的变量,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微观调查数据和Ordered Probit模型,研究发现,个人利益论和分配公平论在中国都能得到实证支持,即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不但存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显著的追求分配公平的动机;同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结论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总之,确保机会均等、维护分配公平对于降低居民再分配偏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再分配注重公平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应发挥哪些职能 ,以实现社会公平 ?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继承和创新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其亮点突出体现在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蕴涵着从分配的起点至终点都要重视公平问题。厘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公平和效率各自的内涵,有助于澄清人们在公平与效率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并纠正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为制定切合国情的分配政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引入收入分配边界概念,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市场均衡模型,研究外来劳动力对某一地区收入分配水平的影响.分析表明,如果流入者是某一地区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净受赠者,那么,劳动力流入使得该地区的收入分配边界收缩,至少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如果此时给予流出地劳动力转移支付,将使流入劳动力的数量减少到一个合理水平,劳动力流入地区的所有居民都会获益.此结论不仅对发达地区政府针对外来劳动力流入采取的限制政策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也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进行财政合作,利用收入再分配手段合理配置劳动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收入再分配实践中,由于存在不到位或扭曲现象,致使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发生逆调节效应.本文针对我国再分配领域的实际,就再分配制度建设应着重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以社会保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作用需要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察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12年在四川、黑龙江、湖南、山西、江苏、海南等省采用经验分层和非严格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城乡入户问卷调查,对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宏观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包括了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客观测量与主观评价。本研究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从总体上看,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但是的确存在一些扩大收入差距的制度安排。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效果还存在若干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中国近年各种商品价格走势,相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房价的快速上涨。在我看来,房地产业的兴起不单只是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的体现,还是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变的推动力之一。下面我们将在本文就中国房地产业对收入再分配产生的影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公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即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也是以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为原则的。社会保障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其互济、共济的原则,是社会保障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制度,在其制定和运行中也必须体现公正公平。结合中国现实,本文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公正原则应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文雯 《财经研究》2015,(11):20-33
识别收入分配的性质,找到社会接受和认可的收入分配状态,对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数据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认知和诉求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居民对于权力决定成功、资本所有者剥夺劳动者、税收调节不到位等分配不公现象的认知显著增加了其收入分配不公平感,而这种不公平感的产生源于上述因素强化了居民对于农民、农民工、工人的实际收入偏低以及省部级以上官员、市长、大型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实际收入偏高的认知.收入分配改革是一场关系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变革,考虑到不同阶层在公平认知和诉求上的分化,国家需要在改革中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取得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和类似于税收再分配的分解方法,将卫生筹资的再分配效应分为三部分:累进效应、水平平等效应和再排序效应。卫生筹资增加了收入不平等,表现出了亲富人的再分配,主要原因在于水平不平等和再排序效应,如果相同收入的人群进行相同的卫生支付,再分配效应将会降低64%,另一原因在于卫生筹资系统的累退性。在同为从穷人到富人的再分配中,农村卫生筹资亲富人的再分配程度高于城市;农村卫生筹资的累退程度大于城市;农村卫生筹资的水平不平等小于城市。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政再分配与减贫效应的数量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正致力于践行共享发展新理念,测算现行财政再分配体系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收入分配差距、减轻贫困,从而实施更为"精准"的财政再分配,是关键一环。本文拓展了传统财政再分配分析方法,将财政收入端和支出端纳入统一研究框架,基于CFPS2012入户调查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构建居民收入核算账户,运用标准财政归宿法,测算出中国居民的财政净受益;采用"匿名"与"非匿名"评价指标,综合测度了"一揽子"财政工具的再分配和减贫效应。结果显示:中国财政分配体系对市场分配整体上呈微弱的正向调节效应,财政体系整体使全国基尼系数下降了4.06%,其中,基本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转移支付和直接税的边际贡献分别是2.48%、2.34%、1.75%、1.19%,而间接税的边际贡献为-1.57%,起逆向调节作用;中国财政再分配工具具有显著减贫效应,财政再分配使全国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均下降20%以上,其中,支出端具有"济贫"性,收入端的间接税具有显著"劫贫"性。总体上,弱累进财政再分配体系甚至逆向调节的财政再分配工具,与共享发展存在矛盾。实现共享发展,迫切需要重构"精准"财政再分配体系,加快构建以税负归宿公平和公共支出受益归宿公平为核心的现代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收入再分配实践中,由于存在不到位或扭曲现象,致使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发生逆调节效应。本文针对我国再分配领域的实际,就再分配制度建设应着重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当前我国不同劳动群体闲暇偏好及其偏好变化对相关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初级劳动者来说,重要的是增加他们的收入,满足他们对商品的需求;对于大部分处于中间层的劳动者来说,提供休假制度比降低日工作时间更有意义。为延长高层群体的劳动时间又缩小高低收入群体收益分配的差距,较合适的办法是降低劳动所得累进课税的税率而提高资本所得累进课税税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出现的过大的收入差别,是在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调节为主转向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经济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具体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政府垄断资源以行政配置方式进入市场导致收入分配不公;二是政府限制资源流动和市场竞争导致收入分配不公;三是政府职能错位造成财政收支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必须建立政府垄断资源公平分配的机制;取消政府对资源流动和市场竞争的不合理限制;按注重公平的原则改革税收和财政预算制度;还必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再分配倾向的决定:对既有文献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再分配倾向决定领域的既有文献进行详尽考察,认为从内在动力角度来理解各种决定因素才是根本,归纳提炼了再分配倾向决定的四大动机:经济利益动机、风险规避动机、公平信念动机和声誉理想动机。再分配倾向决定的四大动机通过不尽相同的理论逻辑机制和多种实证影响因素对人们的再分配倾向产生影响,四大动机的框架为实证研究中的因素筛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于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提出应用实验手段的重要性,并应注意宏观变量对再分配倾向的内生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