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3—2020年全国内地30个省市数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两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综合评价指数呈现持续上升态势,耦合协调亚类型尚未完全实现从受阻型向融合型转变。从时序上看,各省市的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但大部分处于基本协调阶段;从空间分布看,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呈现从沿海到内陆、从东到西等级降低的演变趋势,处于各阶段亚类型中的受阻或滞后型,其中广东省率先实现融合型转变。鉴于此,提出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长效互动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科技创新政策,促进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使用中国2010—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熵权法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空间相关关系,进而用PVAR模型分析二者的交互响应,得出以下结论:(1)2010—2020年我国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省域间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式分布。(2)从莫兰指数来看,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2020年,东、中、西部的差距明显缩小,各地区更为协调发展。(3)短期内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仅短期作用明显,长期的正向影响不明显。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绿色金融具有促进作用,但具有时滞性。  相似文献   

3.
朱建华  王虹吉  郑鹏 《经济地理》2019,39(12):119-128
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二者耦合协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以2011—2015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面板数据为例,研究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其结果表明:①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整体评价指数得分较低,绿色金融发展滞后;②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一般,循环经济发展与绿色金融支持基本保持初步耦合与协调状态;③从时间上来看,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耦合度与协调度在2011—2015年以保持稳定为主,但个别市(州)出现了下滑。因此,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务必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陷入"低发展陷阱"。  相似文献   

4.
我国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蓬勃发展,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提升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于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经济指数、数字金融指数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且空间分布存在“东强西弱”特征。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差距总体上呈现前期缩小后期扩大的发展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聚集效应呈增强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西部地区已经分别形成耦合协调度高值聚集区和低值聚集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市、区)的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省(市、区)的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持续增大,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绿色金融显著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在产业结构升级约束下,存在单门槛非线性影响;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中国应该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加绿色工艺生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0—2020年黄河流域沿线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利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黄河流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变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2010—2020年,黄河流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由濒临失调阶段上升为勉强协调阶段,空间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呈现扩大态势。(2)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关联特征不强,空间外溢效应较弱。耦合协调度“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下游地区,“高—低”集聚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上游地区。(3)绿色技术创新对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度驱动作用较大,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对黄河流域上游地区耦合协调度驱动作用较大,人力资本水平对黄河流域中游地区耦合协调度驱动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7.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动能、新优势实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2013—2020年河北省11个城市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和Theil指数对河北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但目前仍处于中级协调状态,存在较大的融合发展空间;河北省不同地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区域内部差异是造成河北省各区域的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各地区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不断拓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深度和进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创新和经济相关数据,通过对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分析,构建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准确测度和可视化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省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创新驱动超前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时序上看,各省域耦合协调度均有较大提升,但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从空间分布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特征。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有效促进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为典型样本,运用2013—2019年的相关数据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衡量指标体系,测度“一带一路”省域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变化,并基于GIS探求各省份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研究区域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华东地区常年处于高位,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度增幅较大,同时,随着各地区相关政策的落地,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差异有所降低。整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大多为绿色金融滞后型,深入绿色金融发展,积极引导绿色金融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是推动绿色金融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工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及评价,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处于稳步上升态势,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二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皖南最高,皖中其次,皖北最低”的特征;地方政府竞争、产业结构对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有显著负向作用,政府规模和城镇化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构建安徽省绿色产业体系、探索差异化协调发展策略、明确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二者良性互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22,(1)
以2010—2019年西部11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对各省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增长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发现:各省的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数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不均衡。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都偏低,说明西部科技和教育发展显著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增长。科技和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贡献偏低、科技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弱和教育投资激励不足是西部各省共同的突出短板。  相似文献   

12.
在新发展阶段,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机理,采用改进后的熵值法进行实证评价,并选取常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对2011—2020年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进行测度,以进一步探讨两者的耦合协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常州市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维度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绿色金融具有极好的发展潜力,并且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呈现平稳向好的趋势。然而,与实现良好协调发展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普适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为其他城市的绿色经济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实证分析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地域差异,呈东部、东北、中部与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态势;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效应。据此,提出完善绿色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投入等实践建议,以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与公共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我国28个省级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各省级区域科技创新系统与公共金融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较低,各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区域公共金融滞后于科技创新的发展;从纵向比较来看,与2006年相比,2010年各省市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且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科技金融的实施对科技创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创新公共金融政策和工具,构建区域性公共金融平台,提供长期持续的公共金融支持,实现公共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投入匹配,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与公共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我国28个省级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各省级区域科技创新系统与公共金融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较低,各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区域公共金融滞后于科技创新的发展;从纵向比较来看,与2006年相比,2010年各省市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且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科技金融的实施对科技创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创新公共金融政策和工具,构建区域性公共金融平台,提供长期持续的公共金融支持,实现公共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投入匹配,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以流域为视角,构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1—2016年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并结合GIS和泰尔指数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从时序角度看,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协调类型实现濒临失调衰退至良好协调的逐步升级;(2)从空间差异看,金沙江流域耦合协调状态区域差异明显且组内非均衡性显著,耦合协调类型呈现三角格局、半包格局、中心—外围格局、西北—东南格局的依次演化进程。建议金沙江流域走全域绿色发展之路,高效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唐欣  庄莹  王震 《当代经济》2021,(10):16-19
本文利用耦合理论来分析科技金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科技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2006-2018年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对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进行测度.结果 显示,北京市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数均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也逐年提高,从最初的勉强协调状态逐渐发展为高级协调状态,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增长滞后,基于此,提出增加科技金融经费投入,推动实现高耦合的良性共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注重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形成良好金融创新氛围等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北京市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对于促进二者高质量、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厘清二者作用机理基础上,运用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趋势面分析等方法明晰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对其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存在明显耦合协调关系,协调发展水平呈显著良性发展态势,但协调等级较低。(2)耦合协调水平具有鲜明空间特征,整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部凸起”空间格局;空间异质性显著,呈明显“豫、鄂—皖、湘—赣—晋”等级结构。(3)准则层障碍度呈展览规模>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投入>展览效益>科技创新环境,其中技术市场成交额、专业展馆数量和专业展馆面积是制约二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西南边疆地区的城镇协调发展对实现我国城镇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以横断山区为例,探析其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四个维度构建城镇化耦合协调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标准差椭圆分析横断山区10个州市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结果表明:(1)时间上:2010—2020年,横断山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整体变好,耦合协调度等级从中等协调上升为良好协调。(2)空间上:横断山区西北地区的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显著低于东南地区。(3)演化特征:2010—2020年,横断山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有南北向发展趋势,呈现先集聚后分散的特点。实现横断山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需加强跨区域合作,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冰冰 《经济论坛》2024,(4):125-141
为分析中国数字经济和工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区域耦合协调度和区域差异。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与工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整体上处于濒临和勉强协调的等级。区域间差异是耦合协调度差异的主要来源,并呈现下降趋势。文章提出分析影响区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误差模型(SEM),发现区域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研发强度对耦合协调度有正向的影响,而政府干预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负向的影响。为提高数字经济和工业绿色发展的协调程度,从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数字技术对工业的绿色化改造和区域差异化施策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