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逐步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乡村振兴不仅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还要留得住青年人才。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而且还能将先进的思想、技术带到农村,革新农村产业模式,并在基层实践中锻炼自我,发挥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从政府、高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俊  邓显石 《经济师》2023,(8):146-147
高职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就业创业作为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展示,其成效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文章首先论述了高职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然后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困境,最后从政策制定与宣传、高职院校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等角度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3.
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部署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如何开展高质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下高校面临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性的积极面,挖掘人类优长并促进其积极机能的发展,使人的生活更加富有意义,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新定位的新理念,将有效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助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宁高倩 《经济师》2023,(5):149-150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有效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为农业农村提供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渠道。基于此,文章从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入手,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概括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和意义。在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提出具体的提升路径和策略。达到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优化创新创业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以期厘清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农民工返乡创业总体上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能够为乡村振兴增加新的动能。(2)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能够改变乡村原有产业结构和传统发展模式,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资金支持,有效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从而实现乡村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的目标。(3)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效应,东北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由于规模较小而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优化返乡创业外部环境、健全帮扶政策、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地制定返乡创业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返乡创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开始复苏,催生出了许许多多的发展机遇和就业创业机会。与此同时,各地一、二线城市人才市场日趋饱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将目光聚焦于家乡农村,尝试返乡创业的新型发展道路。为了满足大学生的返乡创业需求,我国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并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内在和外在环境。基于此,对当下部分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状况进行了研究、整理和分析,阐述现阶段影响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各项因素,从返乡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多个角度提出一些促进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效策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12)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激发了社会创新基因和创业价值实现,对创新工匠型人才培养也提出现实要求。对创新特征、方法及创业本质的价值实现的分析,以促进创新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成长。  相似文献   

8.
自“十四五”规划以来,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培养的大学生到乡村创业逐渐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鼓励高职院校大学生毕业后到乡村创业意义深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就高职院校大学生乡村创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所遇困境进行总结,就其发展路径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9.
吴艳珠 《经济师》2023,(8):133-135+145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落实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非公企业是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发挥着活跃市场经济、拉动创业就业的功能作用。当前,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仍存在着学习成效弱化、社会活动参与度不足、党员干部培养机制不健全以及组织活动缺乏创新等问题。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非公企业的独特运行规律,以理论教育为先,促进党建工作模式推陈出新,持续丰富人才培养方式,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实践活动,从而使非公企业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新常态",广东高校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支持青年创业作为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创业教学为基础、制度创新为保障、平台建设为支撑、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为手段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从2012年建立创业学院以来,平均每年有320多人自主创业,占当年毕业生总数近5%,远超全省不足1%的平均水平,累计创业人数1000多人,有3000多人次在各类创业比赛中获奖,拥有一大批创业成功典型,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经济地理》2021,41(7):222-230
从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乡村发展现实困境与国民旅游需求新变化出发,文章在科学解读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概念内涵基础上,探究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馈机制,并基于文旅融合视角提炼了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文化与旅游发展目标一致,内在逻辑统一。文旅融合通过产业融合、主体融合与功能融合实现资源、经济与社会多维效应。旅游系统与乡村地域系统的耦合联动关系是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互促互馈的逻辑基础。文旅融合通过文化挖掘、旅游利用、城乡流动的方式与资源、产业、功能的路径,在要素增值、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机制下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创造新的需求与动力反促文旅融合。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存在城郊融合振兴、特色开发振兴、休闲农业振兴与乡村工业振兴的典型模式。强化文旅融合的多功能价值,彰显旅游发展的乡村元素,促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联动发展是文章得出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以乡村 振兴战略目标为导向,首先对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的内涵与实现机制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是新 时代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发展目标、核心内容和特色所在。 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出发,结合研究团队所 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黄山店村示范点建成案例,系统 阐述了以支撑“产业兴旺”、实现“生态宜居”、促进“乡风 文明”、推动“治理有效”、助力“生活富裕”的绿色发展理 念为引领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刘玉霞 《经济师》2023,(10):124-125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较多,如乡村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乡村旅游地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为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可从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力度、健全乡村旅游的政策、创新开发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着手,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李二玲  邓晴晴  何伟纯 《经济地理》2019,39(12):110-118
在全球乡村面临衰退的背景下,探讨乡村振兴的实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农区发展理论出现争论的基础上,从产业兴旺和集群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的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区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化解当前国际上农区发展理论中关于内力驱动与外力驱动、多样化与专业化的争论,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三个维度,即专业化程度、空间集聚性和组织厚度,可以将乡村振兴模式划分为五种模式,在空间上体现了不同乡村发展高地的实体马赛克,在时间上又恰好耦合了一个产业集群的动态发展规律。因此要在中部传统平原农区实施乡村振兴的"集群"战略,可以从促进农区的产业集聚开始,通过培育专业村和产业集群、走精明专业化发展道路,来促进集群区域成为本地的"乡村创新极",带动全域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如何为乡村振兴赋能一直是旅游领域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基于乡村振兴研究视角,文章分析了乡村旅游在资源、功能、政策方面的独特优势。以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为出发点,梳理了乡村旅游在产业、生态、人文、治理和经济五个方面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结合乡村旅游瓶颈问题探讨了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路径。借助全域旅游和市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依托创新驱动和民宿引领升级旅游服务,坚持绿色生态和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益,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保障持续发展,全面为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倡导创新型社会发展的今天,我国十分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促进社会创新发展的同时使人们能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有效就业,使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得以缓解.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以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必要性以及问题的探究,详细介绍了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我国农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我国农村许多地区通过电商创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出现了电商创业集聚现象。然而,该现象背后的原因还不明晰。本文通过江苏沭阳花木"淘宝村"的纵向案例研究,从动态演化视角阐释了农村地区电商创业集聚过程及每个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沭阳"淘宝村"电商创业集聚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成熟、转型和升级四个阶段对应的关键动因分别是地区文化传统、创业带头人的榜样示范效应、基础设施状况改善、制度支持与政府引导,解释了在道路和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时创业文化传统以及创业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可以帮助创业者克服困难,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的制度支持与引导又能促进电商创业集群的快速转型与升级。因此,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应该侧重于基础设施投入、创业带头人的培育及产业集群的引导和治理,同时重视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促进农民创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庞渤  耿稚雨 《经济师》2023,(11):131-132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银行业必须立足“三农”,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加大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信贷支持,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文章通过对数字化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及面临的问题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银行业实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积极探索和实践具备农村特色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本文针对新时代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文化振兴建设展开分析。首先,介绍文化振兴内涵与意义,明确开展文化振兴建设的价值。其次,分析现阶段文化振兴面临的问题,分别从注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大力建设乡村文化体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明确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路与方向,以期能够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20.
晁洁  龚航 《经济师》2024,(3):189-190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开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为全面落实落细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进行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也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大军中。虽然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取得显著成绩,但高校同样面临着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缺乏,产学研合作不深入等问题。文章从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大赛等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