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块链作为一种集成的综合性技术系统,具有去中心化、安全性、可追溯性和匿名性的特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根据区块链中有无数字资产或权益分为无代币区块链应用和有待币区块链应用两大类,同时应用中面临区块链技术本身的性能扩展、安全风险、金融监管难度增加等挑战,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区块链共识算法评价体系标准化、区块链技术应用安全、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金融监管、法定数字货币应用作为研究重点,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金融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结构在快递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去中心化、数据可溯、集体共识、可编程和安全可信等特点使得区块链在实现权力经济、信任机制变革的基础上,将引起供应链中已有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面变革,推进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实现货币区块链和商品区块链的跨链交易。  相似文献   

3.
区块链是新发展的一种互联网技术,凭借着去中心化、不可更改、集体维护等特征性为重新打造当前金融产业提供了可供实现的机会和可能,特别是给证券市场、支付、信用贷款等资金频繁交易的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的机会和更大的机遇。本文就区块链和互联网金融分别做以解释和说明,并对区块链和互联网的结合,做以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4.
张烁  齐林 《科技和产业》2021,21(4):72-79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以其技术优势引起各个领域的探索式研究和技术创新.以2016—2020年C N K I数据库中关于区块链技术的286篇核心期刊为依据,研究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性、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分析区块链技术研究的核心技术分布、应用领域和发展态势,并运用文献计量结合Pejek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显示:该技术运用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等计算机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安全性高、独立性强、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价值共创;在金融、版权保护、信息安全领域凸显出应用价值,正逐步面向多领域进行应用和赋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的迅速发展,以其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不可篡改等特点为各领域的发展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作用是继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后的又一伟大创新技术引领着金融领域的变革。文章对区块链金融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包括其对再回购协议市场,现金股票市场以及杠杆贷款交易市场分别进行了分析,以期资本市场能够快速高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区块链技术能够在没有权威机构授权和授信的情况下,使两个以上没有建立信任关系的主体达成合作关系,具有开放透明、去中心化等多种特征,可以形成共识、可追溯、防篡改等多种机制。因此,本文概述了区块链技术的意义和特征,并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机制,同时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广东精准扶贫的创新机制与创新路径,希望能够为推动广东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会计领域的改变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最热门的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透明化、以及信息不可篡改等,利用区块链的特点正好可以合理的解决现行会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无法固化交易信息、以及会计处理的过程中的可信性保障等。本文将以"区块链+会计"的发展作为主要的论点,重点分析区块链技术对会计信息未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伟  蔺宏宇 《产权导刊》2016,(11):65-69
1 区块链原理简述 1.1 区块链的定义和特点 区块链是一种共享分布数据库,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的方式组合成特定的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其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去信任的共享总账,可以安全存储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中自我验证的数据,是一种集体维护的,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  相似文献   

9.
伴随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兴起,以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逐渐运用,区块链技术受到了保险领域的关注,其安全性与去中心化等特性,能够有效解决保险数据信息安全与理赔欺诈等问题,可以助推保险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的兴起,出现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计算区块链技术。由于区块链技术基于权力下放并结合了时间序列数据、集体维护、可编程性以及安全性和可信度,所以它特别适用于构建可编程货币系统、金融系统甚至宏观社会系统,因此无论金融机构、高科技公司甚至政府都非常重视区块链技术。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概念,以受众最广的比特币系统作为分析对象,阐述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发展趋势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对现阶段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使其转变自身发展的方式、积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区块链便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的思维及共识机制在多个行业内实现了有效融合。图书馆在最近几年也经历了多次发展与变革,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智慧概念之后,区块链技术也悄然改变着图书馆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怡萌 《科技和产业》2019,19(8):116-119
首先对"一带一路"区域中跨境支付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其次引入区块链技术,分析区块链去中心化、非对称加密等特点弥补目前跨境支付领域的不足。同时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若将区块链技术引入"一带一路"跨境支付中应着重关注支付安全性问题与区块链分布式建设水平。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不断上升、贸易种类多样化以及贸易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导致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扩大,银行考虑中小企业规模小、还款能力差、监管成本过高等因素往往拒绝其贸易融资信贷申请。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特征,为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本文通过梳理我国贸易融资现状与现存问题,分析区块链技术解决贸易融资问题的机制,并对比银行、中下企业上链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当引入区块链后,银行能降低业务风险、增加客户粘性,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大体量的学生健康档案管理亟需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和手段。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去信任化、数据透明、不可篡改的优势,能有效实现解决健康档案管理有史以来存在的诸多难题与隐患,规避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中档案漏发、错发、医疗数据交换的安全认证、个人数据的隐私等问题。文章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在学生健康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安全问题跳跃,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医疗数据的开放,另一方面也能保护隐私以及有效降低健康大数据管理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相对传统金融,区块链金融凭借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已经成为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也需要以区块链技术助力金融领域的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总结海南区块链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剖析海南区块链金融存在的问题,最终从规范区块链程序编写、构建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创新应用场景、培养区块链金融人才4个维度提出了海南省区块链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博弈模型探讨冷链物流中企业之间合作的不稳定因素,对区块链技术如何保障冷链物流环节的稳定运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冷链物流环节的稳定运转受到市场约束,区块链技术通过改善冷链物流中的信息不透明现象,实现去中心化及链上数据的不可篡改,利用其技术特性保证冷链物流链上企业的稳定运行与协调合作,最终实现参与主体在整个环节的稳定合作与收益。  相似文献   

17.
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5G和射频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利用模式,给图书馆智慧服务注入了新的动力。其中,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点,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区块链+”模式将进一步深化图书馆智慧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精准、智能的服务。文章探讨了“区块链+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区块链+射频识别”“区块链+云计算”等融合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和实现策略,以期推动图书馆智慧服务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掀起了一波发展浪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普及推广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金融服务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领域,合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行业预计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支付、资产管理、证券等多个细分领域的痛点问题。文章聚焦于区块链金融,针对其发展特点分析其发展的风险和实际问题,并基于此,为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块链技术有潜力改变全球经济的运作方式,也给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我国银行业布局区块链的比例全球最高,目前,"跨境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和"资产证券化"是我国银行业发展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应用模式,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领域也存在着自相矛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金融科技的出现,深刻的改变了金融业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但是,金融科技带来的消费者信息保护及救济问题、市场的波动问题、监管乏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面对新兴的金融科技,我们应当秉持包容、科技、穿透式监管的理念,既鼓励金融创新,同时进行动态监管,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应用沙箱监管,对金融科技的创新进行可行性检验,确保其安全性。将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和自治性的特点融入到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之中,促进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