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期内替代与跨期替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本文以 Amano 和 Wirjanto 永久性收入模型为基础,研究1960~2003年期间中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之间的期内替代弹性以及两者各自的跨期替代弹性,并结合新的理论发展,检验政府和居民消费之间的互补(替代或无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后政府与居民消费行为发生了结构性转变:政府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有了明显的下降,而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及两者之间的期内替代弹性则有了显著的上升,且改革后政府和居民消费仍然保持着互补关系。本研究也指出,现阶段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降低居民消费跨期替代弹性、促进当期消费,同时我们不能过度依赖扩张性财政政策,因为随着跨期替代弹性的下降以及期内替代弹性上升,政府与居民消费将由互补过渡为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消费的平滑性是扩大内需的政策产生效果的一个障碍。本文利用"相关性UC模型"来研究收入-消费关系,试图利用该模型中消费、总收入和持久收入之间新息的相关性来验证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更符合哪一种消费行为理论。最后实证结果说明,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习惯形成理论和预防性储蓄,持久收入假说都不能完美的解释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相对来说,其消费行为更接近于持久收入理论。  相似文献   

3.
李建军 《北方经济》2004,(12):33-34
消费倾向是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收入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的收入包括一时收入和持久收入两部分,而这两部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应当加以区分.本文从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持久收入假说出发,结合消费行为分析当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方面原因:即持久收入增长缓慢造成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日渐增大,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控制通货膨胀的任务依然艰巨。居民通货膨胀预期与人们的消费行为紧密相关,进而也成为助推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借鉴以往对通货膨胀预期与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大致测算居民预期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消费是所有经济行为有效实现的最终环节.唯有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才有经济增长持久的拉动力。近年来,有关城乡居民消费的研究已很多,而且相当深入。宏观方面一般都从消费倾向、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城乡居民消费构成等总量指标的变化方面去研究,如汪红驹、张慧莲(2002)分析了我国居民在20世纪90年代的消费行为。揭示出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的增强:微观方面,如范剑平等(2001)主要从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微观层面上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居民消费需求推动着生产不断发展、居民消费需求是防止经济剧烈波动的稳定力量、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四个方面分析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同时,又从全力促进居民增收、着力调节收入差距、注重提升消费意愿、切实增加有效供给、不断改善消费环境五方面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口变动是影响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乡村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也影响乡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乡村居民消费潜力是衡量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扩大的重要动力。因此,研究人口变动对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对于探索乡村发展规律、制定乡村发展战略、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提高乡村居民福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选取2000年至2020年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乡村居民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使用HP滤波法测算拉萨市乡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并使用VAR模型研究人口变迁对拉萨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0以及2012年拉萨市乡村居民的实际消费低于消费潜力,而2009、2011以及2014年实际消费高于消费潜力;2.人口城镇率的增长对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的提升有反方向的冲击作用,该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减弱。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引导理性消费观念;2.完善乡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机制;3、鼓励返乡就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内需不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居民生存型消费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并正向享受、发展型消费需求升级过渡,但产业产品结构、消费政策、消费环境和消费观念等却滞后于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的需求,致使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困难重重。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普遍升级的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生产力层次明显,同时由于多种原因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日趋扩大,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转换并不是在同一时点完成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优化面临着各种复杂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广东城镇居民消费趋势与启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光 《南方经济》2002,(12):60-63
消费是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如何启动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课题。文章对1997年以来出现“买方市场”后广东城镇居民消费增量投向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居民消费需求发展趋势,研究启动居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基础居民消费入手,在基于居民最优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加总社会消费函数,并利用经验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得出: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总需求管理的财政政策调整,不仅没有对私人部门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反而对私人部门的消费产生挤入效应。两者间显著的互补关系表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波动具有明显的稳定效应。但稳定效应的微观基础不是来自于有限期界的居民消费决策行为,而是来自于中国存在较高比例的流动性约束消费者,这一比例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流动性约束使得居民的消费行为对当前收入变化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常欣 《开放导报》2006,(4):23-26,66
本文主要从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互补性关系出发,提出政府支出结构调整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教育和健康服务等优效品的支付以及加大社会保障和收入支持的支出,以此促进居民消费快速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拉动转变。  相似文献   

12.
徐娟 《改革与战略》2011,27(6):27-29,46
当前把消费需求作为我国扩大内需的主阵地已经达成共识,但扩大居民消费却是举步维艰。文章认为,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关系:区别短期消费需求和长期消费需求;把握消费与投资的体制性差异,以投资启动消费;针对我国二元结构下的城乡消费差异,重点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注重消费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魏国平 《特区经济》2009,(10):144-14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消费的层次性是由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或住房支付能力决定的,住房供给的层次性也应该适应需求的层次性。本文分析了居民住房消费分层影响因素、需求与供应结构失衡的原因,提出住房分层消费与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然芬 《特区经济》2009,(12):181-182
农村大额消费刚性强,额度大,单靠农民自身积累很难实现,农村大额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不仅能把农村潜在的大额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刺激农村消费,而且为农村信用社巨大的存储差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信社拥有大量闲置资金却很难开展该项业务,而民间金融依托信息优势和乡土文化因素开办该项业务却很成功。农村信用社和乡村中介的金融联结(转贷、雇用、合作、担保四种联结模式)可以实现两者的优势合作,从而化解农村大额消费信贷难题。  相似文献   

15.
Understanding the diversity of the residential demand for various electrical services is critical for utilities and policymakers in conducting effective demand side management and narrowing urban-rural inequality. Previous research has usually treated the household as a unit of analysis, and thus may have ignored the fact that househol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s derived demand driven by specific services, which fails to examine the heterogeneous behavioral responses. Therefo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pattern of residential demand for various electrical services and quantifies the impacts of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in China. The conditional demand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e unique dataset of the Chinese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Survey of 2014 to estimate the electricity demand distribution in eight types of servic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on service-specific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gether, entertainment and food refrigeration account for about half of the total annu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followed by laundry, lighting, space cooling, and hot water. Rural households use about 7.2% of total electricity for cooking purposes, while urban counterparts hardly use electricity to cook at al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for space heating is negligible for both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Heterogeneity in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is found not only among different electrical services but also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16.
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框架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费需求越低.文章使用1978—2008年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收入水平提高10000元,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25.6%,边际消费倾向下降7%;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单位,居民消费率下降6.5个百分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居民消费率在2000—2008年间下降了3.42个百分点,解释了这一期间居民消费率下降的30.8%  相似文献   

17.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核心目标,但是,当消费背离了满足人的需要的目的,沦为经济增长的手段或工具时,扩大消费需求便与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确立合理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8.
消费需求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以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因此,充分利用财政税收手段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有利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疆1990年-2008年发电装机规模、全社会用电量、GDP、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用电量的原始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与ECM模型分析了新疆GDP增长与电力需求以及三次产业增长与其电力需求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疆未来一段时期的电力需求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A common method to reconstruct historical national accounts is the demand approach, which calculates agricultural consump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wages and prices of agricultural and non-agricultural products assuming constant income, own price and cross price elasticities of demand. This study uses agricultural data for Sweden 1802–1950, which is more reliable than for other countries, to put the approach to test. Time serie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emand approach could be modelled as a cointegra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 capita demand and the deflated wage. Income elasticity is estimated to +0.4. Using the estimated parameters to extrapolate Swedish agricultural consumption back to the Middle Ages accords quite well with other indicators. However, out-of-sampling shows that the 90% confidence interval is as large as ±0.15–0.25 natural logarith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