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本文采用最新测度生产者服务品进口技术含量的方法,估算了2004~2012年间我国生产者服务品进口的技术含量水平,分析了生产者服务品进口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并运用6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看,生产者服务品进口技术含量的提升可以促进我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第二,从生产者服务品进口分项层面上看,生产者服务品进口技术含量越高的部门,其对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第三,从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分行业层面上来看,生产者服务品进口的技术含量对知识和技术密集行业的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在机理。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是制造业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自身效率,降低了制造业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最终提升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本文运用中国地区层面1998~2004年以及细分行业1993~2003年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1)生产者服务业的扩张促进了制造业的整体效率提高;(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最为明显;(3)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效率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保险业发展的影响;(4)科学研究对制造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它与当年制造业的效率呈负相关,但可以提升次年制造业的竞争力,并且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行业协会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支点”对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有信息传递、信用中介、行业细分和范围拓展等作用,为了强化行业协会功能,加快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本文提出坚持行业协会的民间性、明确行业协会的公益性、发挥行业协会信用中介作用、加强品牌建设、进行行业协会跨区域的交流、重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中期以来,生产者服务业(也称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且持续快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及研究.文章将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并归纳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生产者服务业的功能及其增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态势及其经济学特征作了客观描述,并从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者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生产者服务业与生产方式三个方面对其功能作了刻画,文章认为,生产者服务业是实现服务经济的重要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生产者服务业成了世界经济中增幅最快的行业。北京发展经济应利用好首都优势资源,同时,要坚持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本文从北京的特有功能定位、提升北京城市功能和促进北京的城市国际化进程三方面分析,认为北京应当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从北京生产者服务业有良好的基础,北京具有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的资源优势,总部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北京生产者服务业集群发展三方面分析,认为北京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国际代工”模式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在中国"国际代工"的背景下无法形成良好的产业互动。实证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与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以代工生产和加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制造业外向型发展模式确实阻碍了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关联。  相似文献   

8.
生产者服务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基于工业生产进程的细分和中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的基础上,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它是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收益的形式增加原生产部门最终产成品价值,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的增长型行业。本文主要采用模型的分析方法,揭示出生产者服务业一改过去由单个企业独立从事研发、生产、销售、运输、策划及售后服务等一条龙的整体经营模式,深入到企业生产的中间环节,精炼出提升制造业产品价值增值的知识型服务,从而降低成本,实现生产者服务业的规模效益和制造业产值的有效增长,成为促进一国国际贸易增长持久、有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献综述:生产者服务业概念、特征与区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经济国际化背景下,各国都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决定了城市乃至国家的竞争力,那些具有世界意义的城市总是以生产者服务业为主导产业,都市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决定了城市与国家的竞争力。本文对生产者服务业概念、特征及其区位活动进行综述,以期从中获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报告》2007,(171):1-22
内容摘要: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迫切要求中国加快制造业升级的步伐。制造业升级离不开生产者服务的有力支撑。为此,本文结合中国实际,首先界定制造业升级和生产者服务的具体内涵;然后,利用国内外多个年份的投入产出表,分析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外存在的异同,并进一步从中国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所存在的问题着手,探寻二者在中国互动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最后,提出可以从市场环境建设、关键性人才引进、吸引国外高端生产者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1997、2002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已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均呈现不断升级趋势;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呈现出显著的互动关系,但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研究对于我国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relevancy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table of China collected from 1997 to 2007.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Firstly,the tertiary industries have become the main consumer for producer services.Secondly,there is an uptrend of the intermediate demand 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to producer services as well as the intermediate input structure of producer services to manufacturing.Thirdly,the influence that manufacturing pull the producer services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function that producer services promote the manufacturing.Finally,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s significant in China,but the relevancy level of the two industries is still low.The stud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ulations of the related industrial policy.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疆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紧迫性进行了阐述,并明确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新疆工业竞争力具有明显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快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举措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产业分工重组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服务企业作为产业分工重组深化的产物,是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利益的获取。本文运用了专业化分工理论分析生产性服务企业从产业分工中内生的原因、条件及过程,并讨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特点及交易网络的扩展对行业发展规律的影响,试图对生产性服务企业的产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市场结构的形成提供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4.
通过拓展Feder两部门外溢模型,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外溢模型来考察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对技术外溢效果的影响.采用1991-2003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存在显著的技术外溢,中部地区技术外溢则集中在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同时西部地区出口贸易技术外溢作用不显著.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各类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外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均是影响技术吸收的重要变量,同时金融发展水平的作用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商品生产是商品出口的基础,产业结构是一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但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仅仅按照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产业结构的世界分工是远远不够的。本文通过对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相关性分析,认为我国应该主动通过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参与国际分工,而不是被动地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适应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小城镇劳务输出的概念和意义,论述了我国小城镇劳务输出的总体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给出我国小城镇劳务输出的途径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小城镇劳务输出途径选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品房持续涨价的制度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分析我国房地产业管理制度缺陷及其对房价的影响,并提出了创新城市住房保障资金筹集模式等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Hummels 等(2001)的分析框架,本文利用OECD(2009)提供的投入产出数据库和联合国COMTRADE 贸易数据库测算了1993 年至2008 年中国出口中的国内价值和国外价值含量,结果发现中国出口中的国外价值自1993 年以后明显上升,来自其他国家其中主要是东亚地区的中间产品,通过融入中国的生产体系将其价值体现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并在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在中国各行业的出口中,高技术制造行业出口比重迅速上升,但其出口中国外价值含量较高;低技术制造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但出口中国外价值含量较少,出口价值基本都由本国创造.  相似文献   

19.
柴利  赵勇 《新疆财经》2010,(6):43-48
出口补贴政策一直是各国政府重点研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之一。本文在Stackelberg寡头垄断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两国企业共同竞争海外市场时,追随者企业所在国的补贴政策对各国经济活动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补贴政策会增加本国企业的产量,提高本国企业的利润和净福利,甚至会在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提高本国总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0.
日韩两国产业比较优势模式的变化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韩两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利用UNCTAD Comtrade Database提供的数据,计算两国出口商品的相关系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表明日本十大出口商品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韩国变化比较明显,出口结构不断获得优化,使得日韩两国产生很多重叠的优势产品;同时体现出两国出口商品的相关性不断增强的趋势,并且日本的优势产业仍然集中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日本,韩国还存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的特征.两国比较优势模式的变化特征进一步表现出日韩间产业内贸易不断得到深化;贸易关系是竞争与互补并存;日韩FTA的建设,可以始于建立共同的比较优势产业联盟;中日韩三国间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经济合作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