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构建东亚共同体符合全球区域一体化潮流趋势和东亚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是中日两国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日本模糊的历史态度、中日之间对东亚共同体机构的分歧以及美国干预等因素都阻碍了中日合作构建东亚共同体的进程.为促进中日合作,进而早日实现东亚共同体的理想,东亚各国对于日本侵略历史应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中日两国应该努力摒除分歧,寻找更多的共同利益,共同创新东亚一体化机制问题并努力发挥美国在东亚一体化过程中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
“东亚共同体”从概念的提出到真正成为东亚各国共识的10年,是东亚各国之间经济依存度和互补度不断提高的10年。中国已成为推动东亚共同体加速成长的积极中坚力量。对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中不断扩大的影响力的担心,促使日、韩、印、俄都力图积极加入这个合作进程。由于中国参加东亚共同体进程的势头只会增强不会减弱,因而其他国家的态度也会越来越积极。尽管推动东亚共同体进程的核心和主导力量是东盟国家,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明确了东亚共同体的含义,提出了东亚共同体的理论,该理论包括东亚共同体的决定理论和过程理论.而后应用该理论分析了东亚共同体政策,提出了"2020+3"年的东亚共同体目标:东亚共同体的建立将重塑亚洲和世界.  相似文献   

4.
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利弊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洪 《特区经济》2011,(3):89-90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一直落后于其他地区,随着东亚地区合作的深入发展,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东亚共同体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指出了目前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有利条件。但迄今为止,东亚共同体还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它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又必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21日.日本新首相鸠山由纪夫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按照欧盟横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明确表示了希望把东亚共同体建设成亚洲版的欧盟,井先后在联合国大会演说、就职演说以及其他场合多次谈及东亚共同体。从此东亚共同体这个课题成为了东亚各国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为亚洲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一直致力于创造东亚共同体,本文就日本政党提出的东亚共同体的整个来龙去脉是如何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构建中的东亚共同体:经济基础与政治障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东亚共同体正在由理想变为现实。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着这一历史进程 :积极推动因素主要来自经济层面 ,包括区内经济开放性与内聚力的增强、现有合作机制的进展与不足、主要经济体对外战略的转变、来自区外一体化加速的压力以及多边贸易体制的困境和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等 ;消极阻碍因素主要来自政治层面 ,包括目标定位的模糊、社会制度的差异、主导力量的错位、美国因素的干扰以及政治关系的滞后等。前者说明构建东亚共同体有其坚实的经济基础 ;后者说明构建东亚共同体尚待跨越一道道政治障碍。同时 ,构建东亚共同体 ,与中国和平发展也存在多层面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曹玲 《中国经贸》2014,(3):170-170
本文通过对中日韩“东亚共同体”构想的阐述与比较,得出在建立“东亚共同体”过程中,中日韩三国在成员国的范围、构建模式、主导权以及美国的因素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分歧以及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政府回避中日自由贸易区的原因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中国政府主动建议的中日自由贸易协定,日本政府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意味着日本政府不仅在政治上没有真正把中国作为友好的国家,而且在经济上也没有把中日经济关系作为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有利因素。其背后是日本政府蓄意争夺东亚经济联合的主导权。鉴于中日自由贸易协定是打破当前中日关系僵局的重要途径,作者认为,对发展中日经济关系和促进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共同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应该一如既往地继续倡导中日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政府主动建议的中日自由贸易协定,日本政府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意味着日本政府不仅在政治上没有真正把中国作为友好的国家,而且在经济上也没有把中日经济关系作为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有利因素。其背后是日本政府蓄意争夺东亚经济联合的主导权。鉴于中日自由贸易协定是打破当前中日关系僵局的重要途径,作者认为,对发展中日经济关系和促进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共同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应该一如既往地继续倡导中日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朝向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迅速建立起“10 3”的合作机制,在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逐步确立了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长远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东亚地区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将最终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东亚区域合作是我国所在的亚太和东亚地区的两大机制(以APEC为代表的亚太合作机制和以东盟+3、东亚峰会为代表的东亚合作机制)之一。重视东亚区域合作是我国大周边战略的关键,但是,相对于亚太合作或亚太合作机制,东亚合作机制的建设难度更大,东亚一体化的目标更加遥不可及,主要难题是如何处理美国因素和解决主导权问题。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bond market development has been one of the central pillars of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with concerted efforts made by the East Asian economies to integrate regional bond markets. As a result, aggregate intra-regional bond investment expanded from US$49.56 billion in 2003 to US$352.18 billion in 20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attern and determinants of intra-regional bond investment in East Asia. We analyse regional foreign holdings of long-term and short-term bonds in eight East Asian economies. Bond market size turns out to be the main concern of regional foreign investors participating in East Asian long-term bond markets. This analysis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bond issuance and bond yield volatility in attracting regional foreign short-term bond investment. Therefore, initiatives to improve regional bond market development may be crucial to stimulating intra-regional bond investment and in turn enhance East Asian financi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4.
贺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34-48,156,157
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是分析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理论新视角。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在不同阶段提供了各具形态的区域性公共产品,这成为日本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和实现自身大国外交战略的核心途径之一。在日本国内,功能性合作被普遍视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和关键内容,而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则是开展功能性合作的重要方式。在东亚的区域合作中,亚洲各国既要珍惜传统友谊、政策宣示的积极作用,也要通过制度性建设和功能性的外溢、通过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以及相互利益的交换和妥协等方式给予刚性支撑。在当下的东亚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联合供给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开展功能性合作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政策选择。积极扮演区域性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有效促进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二战后日本亚洲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应该积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以共同供给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形式进一步推进东亚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5.
安蕾 《南方经济》2019,38(8):21-38
近年来,东亚一系列区域金融合作引起了学术界对地区金融一体化现状和收益的极大兴趣。文章基于价格和数量的测度考察了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的程度:抛补利差和股权溢价的β收敛结果表明,危机之前东亚金融市场的全球和区域一体化并行,但在近几年,区域一体化趋势更强劲,超过了全球一体化;金融引力模型的结果表明,东亚主要的跨境金融投资者的区域内金融资产持有量比金融引力模型预测的水平更大。此外,面板回归确定了较高的金融一体化作为更广泛的金融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会显著降低东亚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常账户失衡,因此,区域层面的金融一体化可以作为加强东亚国家的增长来源和提高经济弹性的重要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趋势对东亚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东亚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要求加强东亚货币合作。鉴于亚洲地区政治经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整个亚洲的金融合作条件远未成熟,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往来密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路径和前景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的参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1997 Asian currency crisis, new interest has emerged in the formation of a common currency area in East Asia. This paper provides estimates of trade and welfare effects of East Asian currency unions, using a micro-founded gravity model. Counter-factual experiment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various hypothetical currency arrangements for East Asia suggest that an East Asian currency union will double bilateral trade in the region, but the resulting welfare effects will be moderate. However, if Japan, a major trade partner for East Asia, is included in the union, welfare effects increase substantially. The evidence thus suggests that certain regional currency arrangements in East Asia will stimulate regional trade rigorously and can generate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welfare gain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domestic investment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is financed by domestic, (East Asian) regional and global savings in order to infer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regional vs. global capital markets in East Asia. Panel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regional saving in East Asia plays a much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global saving in financing investment in the reg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global capital flows, despite its huge volume in East Asia, does not contribute to proper investment financing.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Japanese saving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egional investment but Chinese saving does not.  相似文献   

19.
张云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3):62-77,157,158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东亚地区带来很大挑战,东亚国家成为中国以外确诊病例较多的国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空前深化的客观事实。东亚地区一体化源于危机,也是在“转危为机”中得到发展,东亚金融治理机制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与以强制执行力为基础的国家治理不同,国际治理需要在地区国家间构建以相关科学知识共识为基础的地区性知识权威以及以政治和社会舆论认知共识为基础的地区性认知权威提供保障。作者将从知识和认知的新视角出发,探讨东亚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理论与政策问题。包括东亚地区公共卫生治理在内的功能性国际治理能够有效并且有持续性,需要两个层面的与知识相关的共同体:一个是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意义上以专业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家网络知识共同体,另一个是超越上述专业知识、具有跨国合作解决功能性难题共识的更加一般性的政治和社会认知共同体。中国与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作为非西方世界两个正在崛起和已经崛起的大国,中日具有知识上的巨大互补性。中日合作可以为国际公共卫生领域新的规范建构提出更多“东亚智慧”,起到政治引领作用,为东亚地区培育和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及健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theoretically grounded empirical contribution aimed at shedding light on Japan's policy stance on East Asian neo-regionalism. It aims to examine the recent region-building process in East Asia. The dynamics in East Asia suggest that regional institutionalization, brought about by norm diffusion based on the idea of neo-regionalism, is likely to follow a progressive and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 (ASEAN)?+?3 (South Korea, Japan and China). It provides a wide spectrum of regional-integrationist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offer as full a picture as possible of Japan's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The key finding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Japan has changed from a being “reluctant”, to becoming a “proactive” state in the context of regional collaboration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