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SITC7)产业内贸易为例,首先说明了SITC7在我国与东亚国家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产业内贸易水平,接着从FDI、零部件贸易和公司内贸易三大方面阐述了东亚产业内贸易的内在机制——东亚国际生产分工网络。同时,我国的加工贸易和“三资企业”也对产业内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地区的经济数据,发现随着中国对东亚生产网络的不断融入,零部件、半成品和资本品的贸易得到迅速增长,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不断提升,并且主要从事产品分工的中后期环节.另外,在同东亚地区的贸易形式上,中国表现出了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尤其是在中间品和资本品类别中.通过对GL指数建立计量模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同东亚区域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科技水平差异以及经济自由度的差别,与其国家或地区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负相关.并且,国家或地区经济自由度的影响作用很大,故从制度方面加快区域内部自贸区的建设对于加深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江爱平  李湘黔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99-202
产品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新的概念、方式和机制,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发展中一个新现象、新问题。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贸易的扩张,解读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地区的经济数据,发现随着中国对东亚生产网络的不断融入,零部件、半成品和资本品的贸易得到迅速增长,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不断提升,并且主要从事产品分工的中后期环节。另外,在同东亚地区的贸易形式上,中国表现出了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尤其是在中间品和资本品类别中。通过对GL指数建立计量模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同东亚区域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科技水平差异以及经济自由度的差别,与其国家或地区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负相关。并且,国家或地区经济自由度的影响作用很大,故从制度方面加快区域内部自贸区的建设对于加深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姚海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127-131
产品内分工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分工模式,它是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或环节通过空间分散化而形成的一种跨国性生产体系。文章针对国外学术界有关产品内分工的现有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分别从产品内分工的概念界定、发生的动因、产生的效应和实证度量等方面予以归类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就有关产品内分工的研究动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产品内分工与中美结构性贸易顺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持续的中美贸易顺差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和东亚诸国的产业升级以及对华产业转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的转移所导致的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本文实证分析表明,产品内贸易与中美贸易顺差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是产生中美之间结构性贸易顺差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产品内国际分工及其三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分析研究,是认识当代国际生产体系结构变动及其特征的重要切入口。本文试图突破以往从贸易、投资或管理理论单一视角予以分析的传统范式,尝试运用空间区位、所有权、交易机制三维框架,分析当代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形成机理,以期获得对这一当代新国际分工样式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8.
"雁行模式"衰落和以此为基础的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兴起为中国提升其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机遇。本文证实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正在形成并且中国已经参与其中,进而分析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的现状和挑战,认为中国必须利用东亚区域分工模式转变的机遇,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采取措施提升其在区域内生产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9.
产品内分工视角的物流产业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产业界定问题是目前理论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并且这种产业界定不清的状况直接导致物流产业扶持政策的受众对象无法明确界定,从而影响了物流产业政策的落实与深化,这表明该问题还十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解决。作为新兴的复合产业,物流服务产品具有显著的产品内分工生产特点,本文尝试从该角度出发对物流产业进行界定。文章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物流产业界定主要观点,然后结合物流服务产品和产品内分工概念,对物流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0.
在同一产品内部,出口产品价格高的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高端;反之,处于低端。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与世界价格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结论认为:中国出口产品绝大多数处于低端位置;随着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中国分工地位逐渐恶化;加入WTO促进出口增加的同时降低了中国分工地位,中国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悲惨增长";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偏低,两者不匹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认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比较优势的转化及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使中国在东亚国际垂直化分工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  相似文献   

12.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认识到域内合作的重要性,东亚区域合作蓬勃发展。十年之后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客观上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呈现出了一些新态势。与此同时,鉴于中国及东亚各国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东亚区域合作应在遵循东盟主导的基础上开拓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增强区域凝聚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合作的机制化水平,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垂直分工、技术转移与东亚区域生产整合:中国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中整合过程的国际分工地位和特点,以及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对外资的高度依赖性,进而总结了东亚生产和贸易模式的变化和中国在新三角贸易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东亚地区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加速发展,但拥有巨大合作潜力的中国和日本在探讨自由贸易协定方面却出现了相反的势头,日本不仅回避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地区与中国展开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竞争,而且在中日关系不和谐的情况下继续制造矛盾。实际上,这些现象是日本实现政治军事大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因可以从日本外交政策中找到合乎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钟乃仪 《亚太经济》2007,91(1):16-20
企业活动的国际化在东亚日渐形成的国际分工体制中是个极其重要的关键因素,探索其为何要走向国际化,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特别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显然具有适时和现实的实践意义.在当前分工最活跃的东亚地区,这些理论的新发展正在被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空间经济学关于市场一体化与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关系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研究发现随着珠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增强,其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地方化程度已有很大提高;同时,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激烈的结构调整,使部分产业出现扩散效应,进而促使珠三角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分工与集聚。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re have been two related trends shaping global trade during the past couple of decades: the increasing role of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s and the rise of China. Increased complexity in global trade has generated a need to construct more processed trade data — trade in value added — in order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broad picture of trade in value added between the EU28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 We find that East Asia is important as a final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export destination, especially for Nor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while for CEE countries it is more important as an import source for both final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trade. Trade with East Asia is least important for Sou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of an EU country seems to b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explaining the importance of supply chain trade with East Asian countries. The data also suggest that supply chain trade could support the growth of domestic value-added exports to the supply chain trade partner country as well as to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I. IntroductionOn 4th May, 2005,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China, Japan and Korea(ASEAN+3) decided to take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The Finance Ministers of the 13 ASEAN+3 countries agreed to strengthen the Chiang MaiInitiative (CMI) into a more effective and disciplined framework by: (1) integrating the CMIwith an enhanced economic surveillance process for the ASEAN+3 countries; (2) adoptinga collective activation and decisio…  相似文献   

19.
近年,日本经济显现复苏迹象。一般认为,对东亚出口增加是带动经济复苏的牵引力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与东亚国家和地区间贸易格局的新特点,阐述东亚因素促进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说明互利情况下,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亚经济周期协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东亚经济周期的波动较大,周期的同步性和协动性较低,并且低于欧盟的协动程度。而且从东亚的次区域进行考察,东亚并不存在明显的几个同步的经济周期的次区域,只是东盟之间存在经济周期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的调整机制。因此,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经济周期一体化标准看,东亚组成货币联盟的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