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京晶 《亚太经济》2011,(3):116-121
本文基于通货膨胀国际传导理论,指出开放条件下输入型通胀传导路径主要包括:进口价格路径、国际金融衍生品价格路径以及贸易顺差引致货币供给路径。通过选取2005-2010年期间月度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输入型通胀因素与国内物价波动之间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国际金融衍生品价格、进口价格主要改变生产厂商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表现为PPI的变动。由于虚拟部门集聚资金对货币供给量的分流作用,以及PPI与CPI之间传导不通畅等原因,输入型通胀因素对CPI波动的影响程度被大大削弱。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合运用VAR模型、GARCH-BEEK模型和DCC-GARCH模型,对中国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以及不同类型通货膨胀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以及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均值溢出方面,仅存在人民币汇率对PPI通胀的单向溢出效应;在波动溢出方面,汇率与PPI通胀之间存在双向的ARCH型溢出效应,同时汇率对CPI通胀和PPI通胀、CPI通胀对PPI通胀存在单向的GARCH型溢出效应;在动态相关性方面,人民币汇率、CPI通胀与PPI通胀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时变特征,但多数时期是正相关关系。为此,政策当局要进一步稳扎稳打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过度波动以维护汇率稳定,实现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倩  李东涛 《中国经贸》2010,(8):140-141
价格是国民经济的睛雨表,近年来受国际原油价格和食品价格一路走高的影响,我国的PPI与CPI指数也呈直线上升的态势。分析PPI对CPI的价格传导路径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成都市为例,选取成都市2005年到2007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经过ADF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双残差法相结合的方法,勾勒出一幅PPI影响CPI的路径图。总结发现,对于成都市来说,价格传导主要从原料和采掘类开始,逐渐传导到各类中。  相似文献   

4.
货币供应、通胀预期管理与物价调控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VAR模型的物价波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显示,1992年以来货币因素对CPI的贡献率为70.03%,货币始终是影响我国物价的主要因素;但2003年以来,影响物价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物价上涨主要由劳动力成本、通胀预期和货币因素共同拉动,其对CPI的贡献率分别为39.97%、26.73%和25.19%,输入性通胀因素对CPI的贡献率为8.11%。现阶段稳定物价水平不仅要注重控制货币供应,更应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通胀预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通货膨胀机理变化及政策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构建了一个全球化背景下基于两部门悖论的简单模型框架,对全球通胀变化及其机理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全球通胀呈现几个突出特征:一是结构性价格上涨已经并很可能在未来成为通胀的主要表现形式;二是由金融投机引发的初级产品价格暴涨成为导致CPI、PPI大涨的重要原因;三是CPI、PPI明显上涨时,往往已处在经济金融泡沫最后破裂的前夜,因此在衡量周期变化上CPI特别是核心CPI会相对滞后。本文认为,鉴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运行和通胀机理所发生的变化,要深化对技术进步、生产率改进、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以及国际货币和汇率体系变化等多重因素的监测分析,在宏观调控中更加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价格变动,探索更为科学合理地衡量整体价格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在VAR模型下建立了CRB,IPI,CPI和一阶养分形式的DPPI四者之间的脉冲关系,通过观察冲击变量对响应变量的反应程度定价格传导及滞后期数的显著性,得出了以下结论:(1)CRB到IPI、DPPI,IPI对DPPI,CPI对DPPI,IPI存在明显的价格传递关系,而其余价格链的传导均是无效的;(2)我国自2009年以来物价的不断上涨部分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商品流通的上游端——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影响,即输入性通胀地表现在了PPI上,但它对CPI的升高的解释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较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使得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成为影响国内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本文将SVAR模型引入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总体通胀和结构性通胀的冲击效应研究中来,发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冲击既有总体效应又会产生结构性通胀效应。对总体效应的研究表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冲击具有持续性,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是国际石油价格冲击我国CPI的主要传导渠道。对结构效应的研究表明,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冲击最大的是居住类和食品类价格,国际石油价格上涨1%对两者12个月的累积冲击效应分别高达1.56%和0.75%,而这两项也是近年来推动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因此,多头并举应对国际油价上升的冲击对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了江西省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CPI和PPI月度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同时对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且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研究CPI和PPI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显示,CPI和PPI的传导路径不通畅;CPI和PPI都对自身的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CPI对PPI的增长有着正向的作用,但影响有1个月的滞后期,PPI的变动对CPI有着正影响.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包含联邦基金利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PPI、CPI和Shibor这6个变量在内的VAR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后,美元加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降反升,是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渠道;人民币短期内贬值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不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外贸易是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影响我国物价水平与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方式,其中,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反应并不显著。大宗商品价格是美元加息对我国溢出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对强弱才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共经历了4次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CPI增速连续6个月以上超过3%),分别发生在1991年5月至1997年4月、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纵观四次通货膨胀,其发生的国内国际背景不同,诱发因素、表现形式、传导机制等也寻在诸多差异,本文从通货膨胀理论出发,比较分析了这四轮通胀周期的影响因素,指出货币因素是影响第一轮通胀的主要因素,成本因素是影响第二轮通胀的主要因素,而输入型因素是影响第三轮和第四轮通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丁永健  鄢雯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61-65
通货膨胀是当前中国经济的突出现象,对通货膨胀是否由国际输入存在争议。通过对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间的宏观经济数据分析表明,中国的物价总体上受到美国、欧盟的影响,并存在三条传导路径:价格传导、货币供给传导、总供求传导。因此遏制通胀不能仅靠国内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还要注意防范国际通货膨胀的输入性影响。政策建议包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节总供求,以及控制贸易规模和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国际初级产品分类价格对中国物价的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效应具有由短期波动到长期均衡的动态机制特征,其对PPI和CPI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各分类价格指数对国内物价的影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燃料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最大且持续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03年2月至11月间我国月度股票收益率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价格传导关系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1、股票月度收益率与CPI和PP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2、股票月度收益率与PPI呈反向变动关系;与CPI呈同向变动关系:3、向量自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滞后1期的股票收益率对CPI在统计上有影响,滞后2期的股票收益率对PPI在不同统计水平上也有显著影响。滞后1、2期的PPI对股票收益率在不同统计水平上也有影响。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支持了向量自回归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一国经济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当国际市场上存在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的现象时,这种价格上涨就会通过该国与国际市场的传导途径传播到国内从而引起国内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去年以来,中国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固然有国内经济增长较快带动需求强劲以及供需结构不合理等内部因素推动,但国际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以及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导致广义货币流动过剩,则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这也使得我国此次通货膨胀呈现明显的输入型通胀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上海价格指数数据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RE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及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的传导效应。通过DAG技术和多元动态因果检验,给出4种价格指数的同期因果流,揭示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和信息传导。实证研究表明,PPI对CPI长期传导效应显著,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对CPI有一定的弱传导效应。我国应重新编制CPI,提高居住类权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上海价格指数数据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RE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及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的传导效应.通过DAG技术和多元动态因果检验,给出4种价格指数的同期因果流,揭示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和信息传导.实证研究表明.PPI对CPI长期传导效应显著,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对CPI有一定的弱传导效应.我国应重新编制CPI,提高居住类权重.  相似文献   

17.
<正>综合考虑翘尾因素、新涨价因素、抑价因素,预计2022年浙江PPI从高位明显回落、CPI温和上涨2021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全球货币宽松、制造业需求复苏强劲等因素影响,浙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创近年来新高,受猪肉价格长期低位、散点疫情抑制居民消费需求恢复等因素影响,浙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总体运行在较低区间。展望2022年,综合考虑翘尾因素(2021年浙江省PPI翘尾影响2022年PPI上涨2.1%左右,CPI翘尾影响2022年CPI上涨0.99%左右),碳排放成本显性化、产业转型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重要经济数据。从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到两个重要物价指数CPI、PPI,尽管有些指数出现小幅波动.整体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但复杂因素也在增加。尤其是“食品型”通胀正在积聚能量。  相似文献   

19.
孙力军  朱洪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6):32-34
文章用两种方法测度了我国通胀预期:(1)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衡量通胀预期;(2)ARMA模型对通胀的预测值。并计量分析了影响通胀预期的因素,结果显示:CPI上升、正产出缺口增加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是形成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利率、人民币汇率和食品价格对通胀预期的形成作用不显著和影响较小。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动态微调,是目前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期如何防控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论丛》2008,(5):28-31
复合型通货膨胀袭来自去年年中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兑主要非美元货币如欧元、英镑、日元、加元、澳元、卢布和人民币等出现加速贬值,全球通货膨胀率快速攀升,不仅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而且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也出现轮番普涨的势头。因对铁矿石、石油等能源和原材料以及对部分粮食和食用油的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我国承受着愈益增大的成本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