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耕地减少的矛盾,但由于处于探索阶段,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而美国实施多年土地发展权制度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有着很大相似性,其本质都是土地发展权的交易,而且在全美范围成功实施多年,因此该制度对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完善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2.
增减挂钩意义重大,不能轻易否定 <中国土地>:从国发28号文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出台到一系列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增减挂钩已经走过了近7个年头.它对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护耕地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就在国土资源部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增减挂钩制度的同时,该制度却遭到了社会各界甚至高层的质疑.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征地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宅基地管理、农村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通过调研发现,安徽、江苏、深圳两省一市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从长远看,应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和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要素市场配置和政府管控机制,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和税费调节机制。从近期看,要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快征地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和布局优化,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着力破解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和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导向下,改进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增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有效实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改革需要建立多维度的认知与共识。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演化与发展,先后支撑了区域内平衡、区际间协同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具有土地用途管制、财政转移支付、资源要素配置的基本特征,蕴涵了发展权、管制权和财产权三种权利的共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框架下,增减挂钩政策的改进与完善应着重考虑:自平衡和节余指标流转的时间融合,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城市开发边界内外空间融合,撬动全域全要素高效利用和土地利用转型;市场和行政机制融合,促进国土空间治理公平与高效。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剖析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探讨其实施的必要性.通过理论和文献分析,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目前土地制度下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统筹城乡用地安排的一项机制创新,能够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的流转,使其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政策存在城乡之间、村集体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和耕地质量、农民生计持续性等问题,但是在完备的保障措施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具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与数量模糊不清,农民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文章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从土地自然增值与人工增值等方面构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确定了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并选择辽宁省典型项目区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构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与方法测算结果均有土地增值收益存在,且当建新区用途为商住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高于建新区为工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在增减挂钩中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一般在600元/m~2左右。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指出应建立科学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农民利益保障监督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而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拆旧区房屋拆迁政策依据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嘉兴姚庄镇、重庆市和成都市郫县三地增减挂钩和房屋拆迁模式异同;指出实然层面,目前的拆旧区房屋拆迁表现出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交织的特点,不同模式房屋拆迁性质处于"民事拆迁—行政征收"光谱的不同位置;应然层面,增减挂钩政策体现政府规划权,拆旧区房屋拆迁是规划权行使造成的农民私有财产减损,应将其界定为"管制性征收"并进行相应的制度与政策完善。  相似文献   

8.
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凸显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焦点问题。然而,这一政策却在耕地保护、城市化、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村和农民权益保护方面遭遇了一系列难题。究其原因,乃是由于其未能关照"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权益"的三农问题多元价值体系,且未经系统考量和全面规划,并受利益驱动陷入了冒进的状态。有鉴于此,走出现实困境,应调整其基本指导思想,以维持农村稳定为基础,以维护农民权利,促进农村发展为根本,并着力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评价——基于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现有研究成果,梳理了增减挂钩政策演进历程,总结其在保护耕地、优化用地布局、易地扶贫等方面的成效和作用,指出政策推行中尚存在执行过程不规范、政策认知偏差以及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建议未来增减挂钩政策改革重点应放在保障农民权益、厘清央地关系、坚持市场导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现行"增减挂钩"运行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人地脱钩"频现,城乡二元分化;"挂钩"政策跑偏,农民合法权益受损;资金落实困难,城乡发展难以统筹。城镇化包含了人口集聚、土地利用变化、产业升级、空间流动等现象,既是农村和城镇之间土地等要素的互动,也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并伴随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必须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地、城市化和谐共进。建议完善"人地挂钩"的政策,包括清资核产,构筑挂钩基础;规范管理,建立流转平台;创新机制,注重部门协同;科学规划,确保有序推动。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地利用优化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了解土地利用优化调控的内涵及基本模式,国内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进展格趋势,对研究LUCC与我国土地利用调控的结合方式和途径具有重原意义。对此,本文作了系统的阐述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土地退化与土地养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其中,土地质量则是指土地的或健康状况,特别是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地持续利用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地质量的核心是土地生产力,其基础是土壤肥力。土地退化的形成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土地退化或土地质量下降往往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地退化不仅危害资源环境,也对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破坏作用。因此,无论是从土地退化形成的原因还是从后果来看,土地退化也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具有社会、经济性质。  相似文献   

13.
介绍基金投资,土地投资和土地基金投资,并说明土地基金投资的三项有利之处,最后介绍了土地基金运营方式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累退税、土地市场与地权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土地市场存在的情况下,分析累退税制度对地权配置的影响。研究方法:历史文献、逻辑推理与案例比较。研究结果:(1)人头税与土地税实际上均与土地挂钩,导致了事实上的土地累退税;(2)明朝的士人优免制度形成了制度上的土地累退税;(3)豪强与权贵具有更强的逃税和避税能力,造成了事实上的土地累退税;(4)中国近年来具有土地规模累进特征的农业补贴制度,对地权配置的影响起到了与土地累退税类似的效果;(5)具有土地累退税特征的财税制度影响了土地市场运作,促进了地权集中,导致了效率和公平双重损失。研究结论:应改革具有土地规模累进特征的财政补贴政策,实现单位面积农业补贴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一些地方在开展农地整理工作时,片面强调增加耕地面积,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却忽视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致使土地整理后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危及土地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1.土地整理项目忽视生态效益的原因分析。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看。现阶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制定的时候往往着眼于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土地的质量、达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改善生产条件以及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对于土地整理的生态保护这一要求考虑甚少,也缺乏对土地整理规划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合理性的论…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的产权经济关系与土地价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投资、整理地块经营使用及产权转移均涉及其产权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且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土地价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先针对不同土地整理方式分析其产权关系和经济关系,再从土地整理开发投资的角度分析土地整理投资与土地价格的关系,讨论了整理地块价格评估的方法,并提出整理地块的价格评估应以产权关系为基础,遵循市场规律、公正地评估其公开市场价格,引入价格机制促进土地整理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三个范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土地经济学中,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资本三个词被频繁使用,究竟这易替代、易混用的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它们之间又是如何转化的呢?现从资源、资产和资本的概念出发,分别探讨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的内涵,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出三者之间的联系,最后指出了三者之间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土地文化与文化土地内涵丰富。土地文化类型多样,具多元性、技术性、实用性、美学性等特征。文化土地建设迫在眉睫,其建设遵循的是自组织系统观、多元价值观和高品位审美观,目的是体现土地的真实价值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土地细碎化与农用地流转市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土地细碎化导致效率损失,改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土地细碎化,这已经被许多入视为常识。但是,长达千年的土地细碎化历史对此常识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中国人多地少的事实出发,提出现阶段农用地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就业保障功能、难以分割等性质,导致土地交易成本远远超过地块的规模经济,因而,在农民内部难以通过市场调整合并地块。只有农户大幅度减少并实现永久性向城市移民,才能逐步改变土地的上述性质,使农业用地的市场化调整具备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土地供应与宏观调控--对当前土地政策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的土地供应政策会形成不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会导致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土地利用中作出不同的行为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利用土地供应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其实质是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国家各级政府通过对全国或本辖区内土地资源的供应总量和结构的干预,对一定范围内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进行引导和调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