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试点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论述了村镇银行对农村金融的积极作用,分析了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加快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实施以来,村镇银行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与此同时,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吸储难、结算难、内控弱、人才缺、环境差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基于此,构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机制,对于扩大农村金融的有效覆盖,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潜在风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籍华 《企业导报》2014,(16):60-61
村镇银行是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也是我国目前农村信贷市场的新生力量,对"三农"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改革农村金融,为"三农"提供更多更好的进入服务。在政府政策扶持和农村金融市场引导下,村镇银行承担了一定的财政职能,且具有很强的发展动力,但因受诸多因素制约,以及农村金融组织自身特点影响,村镇银行存在严峻的信贷风险问题。为避免信贷风险,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必须及时采取有效路径防范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常见的信贷风险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月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在现阶段,体制限制、监管缺失、治理结构不完善、资金来源不足、经营成本高、风险相对集中、金融功能不全、创新后劲不足等问题,困扰村镇银行的发展。根据银监会安排,今年要以强化支农支小、发展普惠金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微贷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鼓励社会资本发起农村商业银行,持续提高民间资本持股比例,积极稳妥发展村镇银行,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  相似文献   

5.
村镇银行的成立对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村镇银行在发展中仍存在市场定位背离、吸储能力不足、服务功能不完善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而准入门槛过高、金融监管不完善、政策扶持不够是制约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促进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应从外部宏观环境和村镇银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6.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村镇银行设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贡献,并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村镇银行已经成为我国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它能够极大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改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度不够、供给不足的窘迫局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灵活的管理机制是村镇银行的优势所在,但是由于其成立时间较短、成本较高等显而易见的缺点致使其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挤压,村镇银行内部存在的金融风险严重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村镇银行对于金融风险的控制有待加强,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立足于金融行业。本文主要分析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的现状,提出几点如何加强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2006年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到2015年7月昆山鹿城村镇银行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的正式挂牌,再到2017年村镇银行培育发展十周年,我国的村镇银行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可避免。如何使其更好地遵循市场规则发展,如何面对各种风险和更加严峻的考验,就必须要加强村镇银行的内部检查和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1日,中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正式挂牌开业。这是中国第一家为“三农”量身定做的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诞生,将对全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在同时,作为拓宽农村金融市场的一大“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又该如何注重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1日,中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正式挂牌开业.这是中国第一家为"三农"量身定做的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诞生,将对全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在同时,作为拓宽农村金融市场的一大"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又该如何注重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1.
《Economic Systems》2002,26(3):231-247
In the 1980s, Japanese bank-driven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were often said to be part of the explanation for Japan’s economic success. However, these practices became suspected causes of Japan’s continuing recession following the burst of the financial bubble in 1990. Since then Japanese banks have suffered from increasing numbers of non-performing loans. Consequently, banks have become less able to act as the benefactors for Japanese firms. In response to the reduced supply of bank loans, Japanese firms have been exploring issuing corporate bonds and other types of public debt as alternative methods of debt financ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empirically how Japanese manufacturers have responded to the deteriorating financial conditions of Japanese banks from a corporate finance perspective. In particular, we are interested in knowing whether Japanese banks’ involvemen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e in public debt issuances. Our empirical results seem to suggest that Japanese bank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ir client firms’ issuances of public debt and hence continue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2.
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对策建议——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急剧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江西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相关制度建设滞后、负债率高,等等。并且,从加强平台公司债务融资风险管理、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机制、防范公司贷款风险、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融资配套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Recent deregul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by the 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9, also known as the Gramm-Leach-Bliley Act (GLB), places more relianc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oversee the action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e examine whether corporate governance variables explain bank shareholder reaction to GLB passage. We find that banks with better board oversight react favorably to the GLB and banks with less effective board monitoring react less favorably to the GLB. Banks with lower leverage, lower insider ownership, less board activity, a smaller board, fewer inside directors, and less visibility respond more positively to the GLB. Results indicate investor approval of the legislative effort to increase the ro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affirm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corporate oversight amo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authors thank the reviewers for their insights and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4.
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行评价,有利于商业银行评估与有效防范风险。公司治理质量的高低是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构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5.
湖北农村中小企业是联系湖北省工业与农业的桥梁,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应大力推进湖北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湖北农村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湖北农村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认识不足、定位模糊、模仿严重、活力不够等问题。文中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湖北农村中小企业的调查,总结出当前湖北农村中小企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但财务治理并不等同于公司治理,而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财务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而财务管理是一种运行机制,二者构成了公司财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财务治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战略理论的整合,财务战略是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联结的纽带。财务控制偏重价值管理,财务治理则偏重利益调整,财务治理是广义公司财务制度的一部分。本文就财务治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财务舞弊的国内外文献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剖析了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政府行为缺失等影响因素,提出加强政府法律法规建设的完整和及时性,提高其行为透明度,完善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建立监管理体系等,是解决我国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公司治理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层面,研究公司治理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文献比较少见。良好的公司治理能促进金融系统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企业公司治理状况、资产负债状况的改变能够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引起经济波动;公司治理水平会影响资产价格波动,从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投资者保护水平影响着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运行效率是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体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盈利性状况、稳定性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本文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运行效率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差异较大;稳定性状况是目前决定股份制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其次是赢利性与公司治理状况。此外,本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老龄化社会催生了我国养老金融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银行以产品为核心的工作形式逐渐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养老金融业务的有效开展,能够促使银行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实现客户资源整合,通过资源共享助力商业银行经营形式的转变。论文以邮储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为主要内容,探索在老龄化社会的外部环境下银行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