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一种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就是强调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科学治理。它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好资源和环境,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三赢”。  相似文献   

2.
试析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稳定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但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并不是等同的概念,这是因为经济稳定应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上的稳定。而经济增长也不代表经济发展,如果只有产出的增加而无其他的改变那只能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经济增长如果不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体制、社会领域的变革,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王琴英 《经济论坛》2007,(24):12-13,2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概念已被广泛地接受.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寻求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和欲望,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变成了思考环境、发展和经济三者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战后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深刻反省,在发展理念上发生了一些巨大变化,其中最为主要的变化,就是彻底抛弃了“发展=经济增长”这种既浪费资源,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增长模式,而逐渐确立了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理念——TOD模式.TOD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价值取向,其基本内涵是在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时候,而不去做危及后代生存的事情,其特征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目标.TOD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范式,在探讨TOD发展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经验与教训,并归纳出相关启示,为我国政府承担起城市治理重任,有效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等问题,提供智力支撑与理论依据,以实现我国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按照联合国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情况下满足我们现在需要的那种发展。亦即是说,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固然,一定条件下对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福利效应方面往往  相似文献   

6.
<正>“可持续”与“可承受”,二者在英语中同为一个概念(Sustainable)。事实上,只有可承受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而可持续的发展必然是人类可以承受的。我们之所以提倡“可承受的发展”,就是为了走向“可持续的发展”(Sustainable Deve lopment)。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第42届大会提交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著名报告,对“可持续发展”一词下了通俗而又简单的定义:“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可见,“可持续发展”讲的是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就是在发展中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就是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重视社会的协调发展,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经济效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许多人看来,发展就是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的标志就是速度。于是人们常常把国民收入增长率、或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或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当作衡量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指标,一味地追求增长速度。现在的问题是;上述增长率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经济的发展?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国民随着经济发展在物质生活上得到实惠即福利的增进? 让我们先看一下建国以来国民收入增长率同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概念出现,是在国际社会关于环境问题的讨论日趋激烈的20世纪70年代末。它的实质是寻求代际公平,也是对过去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其他多方面需要的一种纠正。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  相似文献   

8.
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一般而言,如果注重经济发展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则可能会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财富的积累。因此,我们要采取合理的对策,在经济得以适度增长的同时又能够保证生态环境不惨遭破坏,使得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区位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立增 《经济论坛》2006,(14):69-70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正确的区位模式选择,对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妨碍后代人需要的一种发展模式。可持续旅游是指在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增强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发展能力。从乡村的概念及特点来看,乡村旅游正是一种强调乡村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和谐共存并…  相似文献   

10.
张洁 《当代经济》2003,(2):39-40
绿色税收是为了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绿色消费而征收的税收,即可持续发展税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要求。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它是一种以追求环境与人类和谐生存为目标的发展,较之以往的发展模式,代表一种更高级的效率目标和更深远的公平理想——既保证当代人之间的环境权利公平,又保证后人生存权的公平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而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不仅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国民经济得以进步的源泉。当前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要想对当前农业经济现状进行改善,则需要通过宏观政策及微观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解决,需要依靠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思路,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与当前国际潮流相适应,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更好的解决。文中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彭珂 《经济论坛》2001,(24):29-29
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环境保护论者提出的一个崭新概念。随着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深化,可持续发展原则成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最好解决方法,很快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当代和后代人类的“需要”,体现了发展中国家要求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立场;其二强调了后代人类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着重指出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要求当代人类的发展不损害后代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生态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和协调性的原则,是一种以自然持续发…  相似文献   

13.
人的素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最初源于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由于坚持“见物不见人”的方法论,现有理论主要强调人口规模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没有突出人的素质和质量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有可持续发展只是一种初级发展战略。随着人的素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原有理论存在不足,需要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志范 《时代经贸》2010,(6):229-230
我国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绝不能模仿西方发达国家高物质消耗和环境破坏的传统增长模式。应当利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资源配置方式和后起国优势,走出一条崭新的人本经济增长道路,以高素质的人而不是物的生产作为经济增长的中心。这是一条将人的发展与经济、环境、制度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与发展、经济增长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思想和社会领域的一场革命。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吴峰枫 《江南论坛》2003,(12):22-24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建立在保护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即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我们宜兴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但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开发无度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坚持走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房地产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一方面,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必须是在环境条件允许下的发腱。另一方面,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要有利于环境的发展,同时要满足环境对其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是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2003年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339.22万公顷,与上年相比,耕地减少  相似文献   

19.
影响城市发展的十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布伦特兰夫人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内涵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21世纪议程》在全球范围内贯彻实施,我国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目标是:建设成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城市。随后,国内许多城市纷纷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城市远景规划目标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它包括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子系统。其中,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本文拟从这三个子系统出发,探讨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10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新型工业化进程是一个产业结构进行复杂、动态调整的过程。它不等同于仅仅发展工业,更不是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以重工业化为国民经济主导的时期,而是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实现仅仅靠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不够的,也需要政府规制的改革与完善,来促进产业战略性调整,在资源禀赋有限、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