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立,物流业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行业,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有很强的拉动效应。物流资源配置水平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保障;而发展现代物流又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但是,近年来,中原经济区物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主要是由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水平的不平衡引起的。因此,研究物流资源配置水平对于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论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金融支持存在互动关系,当前,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存在对经济贡献度不足、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缺乏金融创新及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等问题。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来带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就成为必然选择,应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中原经济区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加...  相似文献   

3.
倪慧颖 《商》2013,(7):215-215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探索走出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以现代农业化为基石,以工业化为保障,以"三化协调"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原地区是联结中国东西部与南北部经济发展的节点与纽带。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既有利于本地区的战略性发展,又可以促进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当前,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内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等诸多不协调现象。文章在分析当前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探究了影响中原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区域合作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提升城镇化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处理好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保障。中原经济区在推进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缺陷。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促进中原经济区产业集聚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AHP原理,以中原经济区经济区为例,分别采用人口、经济、社会和居住环境等因素因子来构成综合指数测度城市化水平,然后通过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模型来分析区域经济的集聚现象。笔者发现河南省中心城市的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其核心城市的发展对于周边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负面影响,区域差异逐渐拉大,两极分化趋势在增强,外围城市边缘化趋势显著加大。  相似文献   

7.
吴文静 《品牌》2014,(11):16-17
城镇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本文系统阐释建设新型城镇化对中原经济区的意义,以及中原经济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最终给出中原经济区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原经济区边缘城市次区域必须遵循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强化与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群(经济区)经济联系,淡化行政隶属关系加强区域内部政策协调,大力培植本土特色产业,为推动中原经济区整体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文分析了中原经济区的各个位置发展,得出需要各个区域协同发展,最终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借力电子商务的优势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真正实现资源高效率、低成本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核心,其中心任务就是要实现"四化同步","三化协调"发展,最终目标是要促进本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就业、社会稳定。由于创业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创新的作用显著,所以,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就要促进更多的人创业,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本文首先对中原经济区进行一个概述,其次分析了创业型经济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沿边次区域合作与中国对外经济规划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藩  郭波 《财贸研究》2004,(4):23-30
深化沿边开放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 ,这样国际经济合作就必然加强。而深化沿边开放的近期目标是推动次区域经济合作 ,特别是加强中亚和东南亚的沿边经济合作。为此 ,应在对外经济规划尤其是对外贸易格局、产业结构、边境口岸的城市化建设三个方面做出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各个中心城市一直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路者”。分析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自身的发展和带动周边地区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16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分析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目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采用泰尔指数针对河西经济区、陇中经济区和陇东南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域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三大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经济区域间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甘肃省应科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以区域经济中心发展为推动力,加快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生产力,稳步有序推动城镇化,这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城市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选取影响中原城市化的重要因素作为研究变量,以AB两个地区为实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相关变量进行研究显示,B地区在城市化居民生活条件上,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娱乐支出等部分已经具备优势,但在城市化基本状况方面尚存在一定进步空间,可以通过改革提高城镇化率、增加人均绿地面积、增加人均道路面积三种途径来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内蒙古作为西部12省(市、区)之一和五大民族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全国经济发展乃至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区域资源大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显著提高,投资迅速增长,现已成为西部发展的新亮点。文章建立了地区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综合评价函数对西部地区进行地区经济实力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在全社会经济效益赢利方面处于西部省(市、区)中游偏上位置;城镇居民收支情况相对稳定,城镇居民生活相对比较舒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生活比较富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吸引FDI战略及中西部地区改善投资环境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特别是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中国吸收外资连续16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然而无论从流量还是从存量上看,绝大部分比例的外资都聚集在我国东部地区,FDI扩大了东部与西部的发展差距。从战略角度分析这种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为目前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选择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盛林 《财贸研究》2011,22(2):107-112
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但经济如何反作用于金融的研究鲜有所见。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利用中国县域经济金融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金融生态以及金融集聚程度等是影响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不同区域的哑元变量分析则进一步表明,地域经济增长的扩散回流效应和区域发展政策安排对金融发展的传导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微观金融主体也受自身经营规模、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经济资源,良好的工业基础,劳动力资源优势,在东北亚及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黑龙江省由于外资利用水平较低、对外经济合作没有形成规模,与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仍不足。黑龙江省为更好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应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改善投资环境,积极进行区域科技合作,构建出口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主要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市化水平偏低等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及全球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现代工业体系及居民消费结构得到不同程度升级,我国经济结构演变具备了各种客观条件。其演变的趋势表现为现代工业体系升级,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产业将呈较快增长趋势,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将加强。  相似文献   

20.
区域企业自生能力是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其包括区域企业创新力、创业力、集群力、成熟度和国际化能力等五个维度。根据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的区域企业自生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将各地区划分为高位调整型、积极赶超型、快速追赶型和双重拖累型等四种类型,同时,这些地区间企业自生能力指数的差距呈现出一种不完全的收敛态势。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基期的企业自生能力指数对该区域下一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因此,优质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应成为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应用区域企业自生能力指数考核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国GDP考核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