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文献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选取我国网络招聘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地方性、行业性网络招聘平台,利用2010-2012年这些公司的季度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我国网络招聘平台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进行验证,并结合模型,从双边客户——招聘企业、求职者的参与度影响因素的探讨中,得到对网络招聘平台发展的些许启示.结论证明了我国网络招聘市场是典型的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双边市场,即求职者的参与程度和招聘企业的参与程度相关程度较高;此外,求职者参与程度还深受用户对招聘网站的满意度的影响,而对招聘网站的综合性并不敏感;招聘企业的参与程度也与招聘平台与外部达成战略合作(上市、收购等)的时间有关,而与其对招聘网站的满意度关系不大.因此,在行业同质化严重、市场割据格局相对稳定的背景下,网络招聘平台提高针对求职者的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其满意度相比提高招聘企业的满意度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招聘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尽管在中国网络招聘模式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招聘的定义及发展历程,分析了2010年~2015年我国企业网络招聘市场规模的总体状况,最后分析了网络招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5G通信网络技术、AI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全球迈入大数据时代。企业发展的各方面都在顺应时代变化,如招聘层面众多企业纷纷从传统招聘向网络招聘转变,采用网络招聘来有效节约人力成本。本文基于网络招聘信息安全探寻BOSS直聘发展运营模式,针对公司平台信息安全、求职者信息泄露、企业招聘真实性、会员权益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从技术、服务和管理层面完善BOSS直聘发展运营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招聘和网上求职日渐成为时尚。虽然网络招聘平台"便捷、快速"的优势简化了求职者投递简历的过程,但存在着网络招聘服务同质化日趋严重、海量信息的处理难度增大、技术和服务体系不完善及客户对网络招聘缺少忠诚度等问题。而云招聘的出现是互联网技术在人才招聘领域应用的又一重大突破,企业若采用云招聘将会更快、更准、更灵活地招到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人才的竞争,招聘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脑在中国的快速普及,网络招聘以其操作便捷、应用广泛、无时间和地域限制、成本低廉等优势成为主流招聘渠道,彰显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从我国企业应用网络招聘的现状入手,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网络招聘为例,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应用网络招聘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真假难辨、招聘效率和质量不理想、招聘网站服务功能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对应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我国企业网络招聘的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6.
当前,网络招聘已成为招聘的主流形式之一,为我国企业招聘员工、补充人力资源存量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对于网络招聘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点在于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招聘系统优化等方面。通过使用SWOT分析这一工具,对我国当前网络招聘产业进行一个具体剖析,从而让招聘网站、招聘企业及求职者对网络招聘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新兴的第三方支付产业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本文以双边市场理论为基础,从网络外部性和价格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双边市场特性。并就第三方支付的产业特点,从定价策略、锁定用户策略、开放平台等方面分析了如何促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人力资源平台已经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针对网络人力资源平台的研究也不断引起学者和产业界的关注。然而对于网络人力资源平台这种具有典型双边市场特征的行业,许多问题无法通过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本文将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分析我国网络人力资源平台的市场形态和特点,构建垄断平台相关定价和利润最大化模型,探析网络平台企业制定商业策略的影响因素以及平台的行业准入、竞争策略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网络人力资源平台企业制定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交网络服务平台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目前,社交网络招聘已经成为了企业招聘中的一种新兴方式,并对企业的招聘形式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先对当前企业网络平台招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招聘中如何借力社交网络服务平台来提升企业招聘效率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管娇娇 《江苏商论》2016,(10):68-70
目前,互联网快速发展,通过网络招聘,企业想要用最短的时间寻求所需人才已并非难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招聘工作速率。本论文详细阐述了网络招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深入研究网络招聘,并提出有关建议,为我国企业采用网络招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宋婷婷  韩宇 《商》2013,(8):41-42
随着我国网络使用普及率的不断上升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招聘逐渐受到众多求职者及招聘企业——尤其是IT企业的青睐。对于大型IT企业,招聘职位多、流程长,如何选择适合的招聘系统,对招聘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招聘效率,在招聘到适岗人才的同时,提升企业雇主品牌形象,是每位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力资源从业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招聘由于其覆盖面广、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点,如今已逐渐成为企业人才招聘的最主要方式。然而,企业在进行网络招聘时存在招聘人员与求职者缺乏互动、反馈不及时、求职成功率低、企业招聘信息不够真实新颖、岗位描述不清、招聘职位种类和层级有局限性、网络招聘形式的运用面小等诸多问题,导致招聘结果不理想。因此,为提高网络招聘的有效性,需采取全面提升企业招聘人员的能力,提高网络招聘反馈的及时性。企业招聘信息的设计要真实有效,形式新颖,内容准确、针对不同职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招聘平台;针对不同职位的等级,选择不同的招聘方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在进入Web2.0之后,社交网络发展迅速,Facebook、Twitter和LinkedIn等国外社交网站获得巨大成功。社交网络招聘也依托社交网络,开始有取代传统招聘模式之势。本文通过研究社交网络和社交招聘的国内外现状,为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社交网络招聘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网络的迅速发展为企业的人才招聘提供了新的渠道,相比于利用传统媒介(报刊、广播、电视等)进行招聘,网络招聘更具效率和成本优势,但是传统网络招聘在发展过程中不免出现虚假信息泛滥、目标搜寻精准度低等问题,直到社交网络的出现和兴起,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网络招聘的不足。为此,从实际出发,将传统网络招聘与社交网络招聘进行对比,指出二者在影响范围、影响方式和有效性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5,(1)
随着Linked In进入中国市场、新浪微博"微招聘"的正式发布,社交招聘话题又引来新一波热议。笔者在此分析了微招聘相对于传统网络招聘的优势和自身的一些局限性,以及传统网络招聘的不足,最终得出结论:社交招聘必将日渐主流!  相似文献   

16.
具有间接网络外部效应平台的动态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边市场是指平台两边有两组不同的代理人,通过一个公共平台发生交易,双边市场的重要特征是平台两边不同用户之间存在着间接网络外部性,用微分博弈的最优控制方法研究双边平台网络中在位者平台和高质量进入者的动态竞争,发现驱动市场成功的长期市场结构和市场效率的关键依赖于平台的质量和间接网络效应。均衡时两个平台或者共存或者占优,依赖于平台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力资源招聘外包得到充分发展,更多企业运用外包的形式进行招聘寻求人才,然而在该市场不断发展扩大的同时招聘外包也展现出内在的风险。参照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的需求情况,对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外包进行风险分析,尝试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去探索其风险的评价方法,提出一系列规避策略来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外包中的诸多风险,以实现行业间共赢、促进外包产业健康发展,为企业管理方面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江艳 《市场周刊》2020,(16):0157-0157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招聘成了企业主要招聘方式之一。但网络招聘还在发展中,企业在实际运用网络招聘时常遇到简历信息虚假、招聘成功率低、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区块链技术”拥有去中心化、信息查验、信息保护等特性,可以应用于企业网络招聘中,帮助企业解决网络招聘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网络招聘效率,促进网络招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以广泛运用。如今,网络招聘逐渐成为许多企业主要的招聘渠道。然而在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招聘仍然属于一个事务性较强的工作。许多招聘人员的日常工作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在简历筛选和电话邀约的进程中,间接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低效率。本文从引入智能化网络招聘系统对企业招聘的影响出发,针对企业网络招聘工作现状的低效率问题,提出了一些变革和改进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双边市场是现代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跨边网络效应是双边市场的主要特点之一,对平台的价格策略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常见的双边市场现象入手,对跨边网络效应的概念进行详细论述,并从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