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是工会战线上的一名“新兵” ,急需了解和熟悉工会各方面的工作 ,特别是工会财会方面的业务工作。每当《中国工会财会》杂志一到我的手中 ,不管多忙 ,我总要先粗略翻翻 ,览其全貌 ,然后再对若干篇章分别细加品味。必要时还给予圈点 ,给以评议 ,从中引出反思。读了1999年第5期《中国工会财会》 ,使我产生这样一种印象 ,贵刊是工会财务干部的“政策大全” ,是从事工会财会工作的“重要工具” ,是了解全国工会财会工作的“活字典” ,是反映中国工会财会情况的好“窗口”。为了使《中国工会财会》不断进步 ,再创新高 ,也想对贵刊今后的改…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理论探讨”与“是非评说”栏编辑同志:收到《中国工会财会》第二期,读后感到贵刊的编辑工作越发好了,不但栏目进一步丰富,而且有些栏目也进一步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我尤其喜欢"理论探讨"与"是非评说"栏。我认为"理论探讨"栏是体现贵刊专业刊物特色的"刊...  相似文献   

3.
要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的监督杜心宁拜读了《中国工会财会》1996年第二期、第五期施忠顺、孙大成两位同志的文章,颇受启迪,谨陈管见就教于方家。笔者赞同孙大成同志的意见,认为施忠顺同志将工会经审监督和工会会计监督的区别归纳为“事后监督”与“事前监督”,从而得...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贵刊1993年第3期“读者、作者、编者”栏,刊登文锋同志揭露王臻抄袭他人作品的错误行为。这是维护作者权益及刊物声誉的正当之举。笔者发现,贵刊1992年第4期“工作研完”栏目中杨魁林“财会人员要定期轮换业务岗位”一文,抄袭了贵刊1985年第11期发表的甄伯南“财舍人员内部定期调换业务岗位好”一文,请予  相似文献   

5.
贵刊2001年第2期刊登了刘曜同志《用Excel精确确定内含报酬率》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后,2001年第10期又刊登了薛建民同志《用Excel求解内含报酬率更简便的方法》一文,介绍了利用Excel中“单变量求解”功能来精确确定内含报酬率。其实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Excel自带的“IRR函数”。因为“IRR函数”的功能就是“返回一组现金流的内含报酬率”。仍沿用《刘文》案例,即:设某投资方案初始投资额为50,000元,项目使用年限为5年,第1~5年的现金流入量分别为8,000元、12,030元、13,900元、15,000元、25,000元,试确定该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刊刊登《会计人员“四难”》一文,经读者来信指出系抄袭之作,现予刊登,并向读者致歉。《上海会计》编辑部: 您们好!贵刊1992年第11期刊登的王臻同志的《会计人员的“四难”》一文。读后,我发觉该文是完全抄袭  相似文献   

7.
贵刊2001年第6期刊登徐文丽同志的《浅谈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文(以下简称《徐文》),读后颇有收获。但新《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已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这样,在2001年1月1日之前与之后,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就有了差异,对《徐文》的部分会计处理方法也就觉得有些欠妥。笔者对《徐文》提两点商榷意见:(1)《徐文》是按原具体会计准则(财会[1999]29号)进行会计处理的,文中处理的是同类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不是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业务。《徐文》没有明确指…  相似文献   

8.
李鸿寿同志是会计界的老前辈,他在《财会通讯》1986年第1期会计监督职能专题讨论表了个态,认为会计部门仅仅是执行机构,不具备监督职能。李鸿寿同志的《我认为宋小明同志的观点明确》,全文如下:“看了《财会通讯》1985年第9期登载的宋小明同志的文章,我认为他的观点明确。他说:‘不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会计都不曾具备过监督的职能’这句话,我认为是对的。会计部门是执行机构,不是监督机构,而且是被监督的主要对象。审计部门才是监督机构。如果说会计部门也是监督机构,为什么还要内部审计机构来监督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会财会》今年第1期的“卷首语”栏目刊出了朱思泽同志的文章题为“认清形势全力以赴做好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我认为这是一篇对全年的工会财务工作具有极高指导价值的好文章,很值得工会广大财会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10.
贵刊1992年第8期刊登了俞文青同志的《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核算》一文,该文认为:“无形资产也叫无形的固定资产”意即无形资产是固定资产的一种。笔者对此持有异议,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上海会计》1987年第9期刊登申方成同志“读‘女出纳员的黄梁美梦’有感”一文,引起我的一点感想,总替目前有些企业的财会部门耽忧,感到管理松弛,漏洞很多,迟早可能出纰漏。这并非“杞人忧天”。 《上海会计》1984年第3期第45页载:据上海市南汇县调查,75个社办企业中,有73个企业银行印鉴和现金支票是由一人保管的。 《商业会计》1987年第2期第34页载:湖北省一个年方21岁的女出纳,利用手中掌管全部支票印鉴的方便条件,一年套取现金3万元,被捕入狱,后畏罪自杀。  相似文献   

12.
贵刊88年第5期刊登的《净现值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根本性指标》是何文标同志替明楚富同志《引进项目的企业经济评价》补正的文章。但我认为没有“补”到“正”处。 明文对一个项目的三种投资方案作了比较,但未选择。何文为了补正明文,提出用净现值作为经济评价(实际上是方案选择)的  相似文献   

13.
读了《上海会计》1992年第11期刊登的游经元同志《也谈销售实现的时间标志》一文(以下简称《游文》),笔者认为《游文》对赵平安等同志写的《取得债权≠销售实现》一文的质疑不能成立。现谈点刍荛之见, 与财会同仁切磋。 我认为,“取得债权≠销售实现”的立论是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14.
也谈《更帐》沈延仁《中国工会财会》1994年第3期刊登的王丽娟同志撰写的《更帐小议》一文,笔者阅后有点不同见解,由于笔者会计基础理论和业务素质所限,仅供参考。为了叙述方便,将作者文中例举的帐薄上错误记录和更正方法摘抄如下:例1,一笔收入“应记”拨交经...  相似文献   

15.
读了贵刊1992年第4期李王生同志《我国贷款利息支出渠道亟待改变》(以下称为《李文》)和1992年第11期刘治平同志《也谈我国贷款利息支出渠道》(以下称为《刘文》)两篇文章后,启发较大。但对两文有些观点不敢苟同,笔者谈点粗浅看法,与两位作者及同仁切磋。 一 当前利息既不能记入产品成本,也不应由企业税后留利中列支。 《刘文》认为利息应计入产品成本,“使企业用于支付利息的那部分  相似文献   

16.
看了交警刘浩同志爱读《中国工会财会》的文章 (刊第 7期 ),感想颇多。   首先,我为《中国工会财会》叫好。她不仅拥有 14万固定订户,还造成了农民喜欢、交警爱读、经理参评、“半拉读者”亦颂的“你爱、我爱、他也爱”的群众学习氛围。   其二,交警刘浩值得我们工会财会干部学习。一是他爱学习的习惯。假如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酒鬼”,决不会在朋友家接电话时,自觉不自觉地翻起《中国工会财会》这本专业性很强的期刊,而且总结出一二三,发表一番评论来。二是他敢于批评的勇气。你听:“如此好的刊物,为啥今天才相见,除了我平…  相似文献   

17.
贵刊1998年第5期发表了王升同志的《浅议固定资产清查的会计处理》(以下称《王文》)。该文建议将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净额列入“资本公积”科目。笔者认为:在未对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形成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以前,对固定资产清查结果作简单的会计处理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8.
读了贵刊第五期童坡的《一起大贪污案的勘破》,不免觉得疚痛。说句实在话,若不是手懒笔滞,早些动笔,或许这类的贪污案是可以防患的。好在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凡是从事财会工作的同志应该不难看出邮汇购书漏洞的明显之处。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宣传不仅在于对群众说明讲解 ,更要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这就要求宣传的内容要真实 ,材料要生动 ,手法要亲切 ,还要能够对读者给予适时适度的引导和启发。自1999年第11期《中国工会财会》“国庆征文”栏刊出田月“难忘那个小会计”一文后 ,我们陆续读到张兴平、王东样写的“一片冰心在玉壶———‘难忘那个小会计’读后感”(见《中国工会财会》2000年第2期)、田月“一次心灵的震撼———‘难忘那个小会计’写作感受”(见《中国工会财会》2000年第3期)和《中国工会财会》编者写的“一石激起千层浪———‘难忘那…  相似文献   

20.
实话实说     
我是个对财会工作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和《财会》月刊交上朋友来之一次偶然的机会。1997年12月份的一天,工会的同志给我送了份第12期《中国工会财会》,一再交待我抽空翻翻,很明显是想求得今后工作上多支持。出于礼貌,我翻了,谁知翻着翻着,竟翻出了感情,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