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涉及死亡、死亡的方式以及死亡在人心中的形态,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日本民族的道德与伦理的文化意识,他将佛教和哲学思想中关于无常的观念彻底地融进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审美仪式上,他非常重视佛教禅宗的"幽玄"理念,使物哀加强了冷艳的因素,比起"物"更重视"心"的表现,以寻求闲寂的内省世界。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从而形成举世闻名的川端康成式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死亡认知与死亡教育需求程度,为以后开展大学生死亡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样法,对某大学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共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关于死亡的认知反应高于与非医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总体上对死亡教育有较大需求。结论:大学生对于死亡认知有待加强,学校需加强死亡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前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面临着生死观不够科学、学校缺乏系统的死亡教育、家庭忽视或无暇顾及死亡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等诸多瓶颈。为此,本文提出,应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向死而生"的死亡观;教育行政部门应自上而下大力推动,加大支持和保障力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死亡教育体系,以期推动青少年死亡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4.
死亡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社会工作教育也不能忽视死亡教育。当前在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中,死亡教育缺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死亡教育引入社会工作教育,很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晨 《理论观察》2011,(6):98-99
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漠视生命的态度与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感慨生命弥足珍贵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内高校生命教育中死亡观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率逐步增高的深层原因之一。通过国内外高校死亡观教育现状对比及原因分析.旨在探索适合中国高校进行死亡观教育的实践方法,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和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他用演绎心灵恐怖的创作技巧稳固了哥特式小说的地位。在爱伦·坡充满了死亡、暴力、病态、忧郁以及压抑的哥特世界中,读者可以穿越生死之界,领略到坡给读者带来的不同的爱情之美——恣意哀怨的美、颓败腐朽的美、绝望死亡的美,同时也让读者能够看清人性最真实的一面。爱伦·坡善于描写细微的心理变化,对主人公濒临死亡时的恐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但他作品中的"死亡"表现的并不都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而是超越人生的渴望以及忠贞而绝望的爱情——爱伦·坡的"死亡"主题的深刻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7.
邵瑜 《发展》2013,(9):105-105
一直以来,死亡观教育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软肋",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认识上的误区,挖掘思政课教材,构建大学生死亡教育内容体系,让死亡观教育真正走进思政课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茅珠芳 《黑河学刊》2011,(9):129-131
近年来中小学生轻生自杀、杀人伤人现象日益增多,在中小学开展死亡教育应成为我们的明智选择。死亡教育不仅能提升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他们珍爱生命,还能激发学校德育活力,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中小学开展死亡教育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转变观念,明确死亡教育指导思想;研发教材,科学规划死亡教育课程;调动家庭和社会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9.
在以物质享受为轴心的现代社会里,人的生命正陷入重重误区,遭遇新的异化.高校应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其克服种种诱惑和不良引导,树立积极、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针对近年来大学生屡见不鲜的轻视生命、曲解死亡和恐惧死亡的现实,加强死亡观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加强死亡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翁礼华 《浙江经济》2010,(14):61-61
在"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的元王朝里,曾经出过四位理财之臣,这就是契丹族的耶律楚材、回族的阿合马、汉族的卢世荣、藏族的桑哥。除了耶律楚材得以善终外,另外3个人都在理财岗位上以非正常死亡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这些天,"同×同×"这个句式被多次提及:在人大代表选举上农村人要和城镇人"同票同权",在死亡赔偿事故上农村人要和城镇人"同命同权",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上临时工要和正式工"同工同酬"等等。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立法机关和政府部门已经敢于直面并且正在努力改善着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刚把孩子送上车还不到5分钟就出事儿了。"面对镜头,甘肃校车事故中承受着丧子之痛的中年男子魏红(音)泣不成声。近年来,"校车"不断地进入公众视野,但却总是与事故相关。据本刊不完全统计,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一年内全国各地共发生校车事故22起,死亡人数达到47人,平均每月有4名儿童惨死在上下学的路上。截至记者发稿时,此次甘肃校车事故中的遇难人数已达21人,  相似文献   

13.
引路人     
在影像的世界里爱一个人或恨一个人,总会不经意间忽略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区隔。当传来好莱坞著名演员罗宾?威廉姆斯(Robin McLaurim Williams)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逝世的消息时,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里那个叫基廷(Keating)的“船长”。我第一次看《死亡诗社》是在大学的宿舍里。清晰地记得在播放片尾字幕时,我摘下耳机擦干眼泪然后打开窗帘儿。我第一次有了要"把握当下"的愿望,竟是因为这部电影里的Keating。  相似文献   

14.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所有恐惧中最大的恐惧,而且,死亡恐惧具有普适性和根本性的特点。为了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包括儒释道在内的学界人士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其实,我们很难对超越死亡恐惧的途径进行结论性的概括,但我们可以通过认识死亡规律,树立不贪生、不惧死的信念,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更多的含蕴。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类死亡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封建迷信大肆传播、传统的殡葬陋俗广泛延续、消极的殡葬市场得到发展、各种扭曲的殡葬心理得以滋蔓等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类死亡文化的发展。就要以“发展”的观点,解决死亡文化存在的问题;围绕“以人为本”,把握死亡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以“可持续”观念创新人类死亡文化。  相似文献   

16.
人,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直面死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对死亡以及死亡本身的思考,不仅是对生存的价值与意义的探索,更是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积极关照。庄子"逍遥游"的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很重要的一种人生哲学,对于死亡,他是乐观豁达、自然无谓的。比之晚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就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对死亡问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论述,他打破了西方传统哲学对死亡的思考,提出了"向死而在"。对庄子和海德格尔二者的死亡观作一比较,探讨相距两千多年、相隔万里的两种文化殊途同归之根源,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颜晓娜 《黑河学刊》2012,(6):187-188
死亡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当高龄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死亡是摆在人们案前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题。正视死亡,通过人生回顾以及规划现有的理想生活以预备将来生命的结束,来为死亡做好积极正面的预备,从而更好的面对死亡,活出当下的精彩。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十九世纪女诗人艾米丽狄金森一生钟情于死亡主题诗歌的创作。文章认为社会历史因素与她独特的生活经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第一,少年时居住在墓园对面,经常面临对死亡的思考;第二,她所处的时代及宗教环境使女诗人对死亡这一宏大主题进行探索;第三,由于从小在家庭里缺少爱以及孤独的一生,使她频繁地涉及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19.
王朝许 《魅力中国》2011,(5):167-168
死亡赔偿金是致害人因其侵权行为对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所造成的损失的一种补偿。相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后者已经由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不予支持,而在死亡赔偿金这个问题上,由于对物质损失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使得人们在司法实践中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支持死亡赔偿金有了分歧,再加上司法解释的前后差异更让人们在司法实践中感到无所适从。本文尝试对附带民事诉讼中应予支持死亡赔偿金的依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米其林由家族成员继承,是有制度保证的.米其林家族长期拥有集团的1/3股份,所以在米其林的2~3位管理团队中,始终为米其林家族留有一席之地,主导公司决策.然而,百年以来,家族成员的非正常死亡,总会拱手将大权交付给"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