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国外的环境教育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教育目标注重系统化;教育内容突出针对性;教育途径趋向综合化;教育方法凸显渗透性与实践性;教育保障走向法制化。其做法为我国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要注意教育的全民性与层次性;要强调教育的整体性;要注重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相结合;要促进灌输式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未来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深入研究大学生生态文化的内涵、特征与构建规律,对于加强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增强他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自觉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氛围、突出生态文化教育功能的课程设置、以高端前沿的生态文化观引领生态教育潮流、以多样化的实践途径提升生态文化素养是构建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对全社会领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加强生态文明和法制教育、创建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依托多种载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等为途径,为达到培养人的生态文明素质、转变人的生态文明观念与行为、引领合理消费观念形成等目标实现良好的效果与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特点和界定励志教育概念基础上,文章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励志教育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多渠道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观点,即物质资助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理念灌输与实践磨砺相结合,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和环境营造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李鸣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6):181-182,212
如果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理性的生态人格和绿色习惯,则是21世纪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品质和修养。文章认为,在生态文明时代,绿色习惯教育应当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选项;生态人格教育与绿色习惯的养成是高校绿色习惯教育的基本内容;绿色高校的构建,则是培养大学生绿色习惯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李林 《理论观察》2009,(4):36-37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是思想政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今中外贤哲们的环境教育思想为我们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提供了知识铺垫和理论借鉴。马克思主义环境观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根本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发展了适应我国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与生态成长关系更加密切,“理性生态人”是人的发展的未来走向 . “理性生态人”强调思维方式的系统性、利益取向的综合性和发展理念的全面性,认为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使人、自然和社会能够和谐共存、持续发展.培育“理性生态人”是当务之急,必须加强生态观教育,逐步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坚持环境公正和利益最优原则,正确处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抛弃传统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积极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思想观念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左右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受到与学校教育目标极不一致的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的时候,学校教育就难以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形成校外合力;受办学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的影响以及办学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队伍建设往往成为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教职工的"打工心理"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的不到位,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教育、专业教育及学校管理工作相脱节,没有形成校内合力。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学校全体教师相结合、主阵地与多渠道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相结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增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徐斌 《改革与开放》2022,(11):23-28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构建协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重中之重。文章引入生态思维,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看作整体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把“人”作为关键因素,立足于全局,分析这一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思现存问题;以生态角度为基础,从价值意蕴、现实反思、优化路径3个层面分析高校思想教育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路径,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宁波通讯》2013,(11):2+1
近年来,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全面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加快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统领,坚持保护环境和优化发展相结合,坚持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解决突出污染问题相结合,坚持强化工作能力和自身建设相结合。以全面落实年度生态建设目标任务书为抓手,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区域行业环境整治提升、生态示范区创建等工作,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何琼 《老区建设》2014,(12):50-51
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条件。学校教育与教育生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构建一个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对于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及构成要素和生态环境及构成要素之间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生态文明观、整体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伦理观。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是建立系统的思想政治生态文明和生态伦理教育体系、完善思想政治生态文明和生态伦理教育网络和创设社会化的思想政治生态文明和生态伦理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我们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旨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民的全员参与。而我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市民的环保意识不高,中小学环境教育开展不够,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开展。这种现象会阻碍生态文明的建设。"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师范院校是为中小学输送教师的基地,是基础教育的母机。我们通过对中小学、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在师范院校应该在非环境专业全面开展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教学、研究的力度,为中小学培养能胜任环境教育的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福利政策研究中的工具与价值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福利政策,简单说来,是给予一定阶段的学生以教育福利的教育政策.教育福利政策研究中,既包含了政策研究的工具理性又包含了福利的价值理性.中国教育福利政策研究中工具和价值理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层面,而中国教育福利政策研究中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还存在着诸多不明之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素更加丰富,对人的发展带来了风险,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面临挑战,出现了工具理性带来价值理性缺失、信息环境下人的符号化倾向、人生意义缺失导致人的精神饥渴等难题。这需要我们以积极开放的态度采取对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谐研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注重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尹巨龙 《中国西部》2014,(21):93-95
<正>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污染物大量排放,全球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严重污染等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意义。因此,在农村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刚成为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推进社区公众低碳生活的一个有力手段和有效措施。本文以省级课题为依托分析学校环境教育的困境,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建立环境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新闻眼     
《中国西部》2014,(40):8-9
<正>为区域教育高位求进开剂"良方""生态教育就是以生态为特色、以生机为灵魂、以生成为目标……""生态教育与学校办学的历史如何有效对接?生态德育的生长点在哪里?……"11月14日,成都市青白江大弯中学会议室暖意浓浓,学校校长赵泽高与西部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院)的专家们就学校如何实现高位求进、走向品质卓越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我们力争用3年的时间,按照‘均衡发展、高位求进、树区域品牌’的青白教育发展定位,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鼓励学校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各校有优势’的办学格局,推动每一所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青白江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知名度。"青白江区教育局局长何丽介绍了对大弯中学、祥福中学、清泉  相似文献   

18.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使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获得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知识。它主要包括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生态道德知识(能力)教育、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和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生态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而生态教育是生态文明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显现。伴随着治理全球生态危机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声,生态教育必须具备全新的观念和内容:重视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养;构建生态教育课程体系;树立"生态人"的培养目标。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为了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生态教育必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新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将现实生活与网络相结合,丰富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活;利用信息时代推崇传统主流文化;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