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采用标准的费雪效应模型进行费雪效应在中国的实证检验。为了避免"费雪悖论",区分了长期与短期费雪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在1990-2012年的22年间存在着部分的长期和短期费雪效应。长短期费雪效应的存在表明:名义利率的上升一方面是由通货膨胀率上升所致,另一方面是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因而,名义利率的升降与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并不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1-12个月期限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同期CPI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组合回归模型对我国费雪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理性预期前提下,1-6个月的短期期限内,名义利率充分反映了物价水平预期,即我国存在着完全的费雪效应;如果认为公众的物价水平预期是适应性的,则在9-12个月较长期限内,我国同样存在完全的费雪效应,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持有股票是否能够预防通货膨胀,这要依赖于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费雪效应。目前,研究费雪效应的文献一般将股票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主要考虑时间因素和通货膨胀本身的特点对费雪效应的影响。除了考虑时间和通货膨胀因素外,本文还按照金融资本和总资本比率的高低来选择不同的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费雪效应与股票所在的行业之间的关系。经研究,本文得出费雪效应与股票行业存在显著的联系,即费雪效应一般只存在于金融资本比率不太高的行业。  相似文献   

4.
高为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5):193-194
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来实证研究2002.1~2008.1我国股市股票实际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实际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短期呈强的负相关关系,长期呈弱的负相关关系。该结论违背了"费雪效应",但支持了Fama的"代理效应假说"。同时还得出在这段时间内投资股市并不能抵抗通货膨胀率上涨所带来的贬值风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投资具有政策性、外生性、周期性的特点。投资通过金融部门融资的情况下,投资完全可以独立消费而增长,并通过费雪方程式效应和金融资产价值重估效应,对消费产生影响。在包括金融部门的Ramsey-Cass-Koopmans模型框架内,投资通过上述两种效应影响消费的过渡动态具有投资与消费同步变动的性质,从而为我国投资消费同步变动之谜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通过基于误差修正的Granger因果检验、贝叶斯VAR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发现投资是一个外生变量,投资影响消费的上述两个效应是真实存在的。持续的投资高增长导致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并倒逼银行信用创造和央行扩大货币供给,降低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受到诸多学者们的关注,根据费雪效应理论,当经济社会存在通货膨胀时,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也会随之上升。文章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进行连续化处理,用其环比增长率作为通货膨胀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分析了我国上证综指月度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通货膨胀并没有对股票收益产生显著的影响,股票市场并不能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财富缩水,不能有效地实现财富的保值升值。  相似文献   

7.
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是当代西方货币理论的主体。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费雪,马歇尔和庇古等经济学家完善起来的古典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数量论;70年代后,许多经济学家又从各个方面深入地研究了货币供给,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摸式的逐步确立,我国的金融领域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学者也对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进行了积极地研究。本文就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来介绍我国的理论界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一、资产价格对金融不平衡的影响无论是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还是Minsky的金融脆弱性假说,对金融不稳定的研究都涉及到了资产价格波动这一方面,对于债务—通缩理论,费雪认为通货紧缩是由信用不足引发信用危机,人们通过负债获得信用的扩张,信用扩张又引发资产价格波动,当信用危机发生时,经济衰退,物价下跌,资产价格也会下跌。而金融脆弱性理论则是从心里预期方面对金融不稳定进行分析,前面对于资产价格波动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价格指数上扬,负利率形成在我国GDP保持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从2003年起,物价水平呈现出全面回升的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于2003年 1月由负转正,2004年8月曾创出5.3%的最高涨幅,根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今后几年CPI平均涨幅可能维持在4%左右,若按这一水平和费雪效应测算,我国目前1年期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的-2.2%(2.25%×0.8-4%)。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看,即使央行加息,名义利率也会大大低于通胀率,如1992年通胀率曾高达24%,而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为11%,负利率高达 10%以上。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分析,今后几年中将维持负利率,即“负利率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西方货币理论的基础上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经济产业还是对物价水平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 ,我国货币政策的价格时滞效应长于产业效应时滞 ,不同的货币供应量效应时滞不同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谭芳 《中国市场》2012,(36):6-8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税理论研究的现状,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研究的视角对国内外关税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我们理解关税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及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区别。同时,分析了目前我国关税理论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从总体产业的角度量化研究关税壁垒效应,分析保护关税率与有效保护率,探讨关税的保护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分析趋势,从而有助于弥补我国贸易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一致,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关税的经济效应,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在以往公司治理研究中,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国有上市股权治理的效应,却忽视了作为企业资金来源的另一组成部分--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本文对学术界关于债务治理效应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阐述债务治理效应影响的因素,从代理理论和相机治理理论角度对债务的治理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债务治理效应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谢俊花 《商业时代》2012,(24):58-59
货币流通速度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费雪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货币流量,从而决定收入;本文利用1978-2011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时间趋势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货币流通速度发展趋势在长期上呈"U"型状态,而且货币流通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下降后会逐步回升的结论。同时对我国狭义、广义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阶段性波动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双重红利"理论的基础上,从税收弹性、替代弹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双重红利"理论与环境税税收弹性的关系,进而结合我国的现状与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收入循环效应和税收交互效应,分析"双重红利"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最后对环境税改革以实现"双重红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债务治理效应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我国上市公司实证研究中发现,债务治理效应并没有表现出与理论预期完全一致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内部控制和资产质量角度分析债务治理效应。主要包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内部控制、资产质量与债务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债务治理研究提供新思路,完善了债务治理效应的相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股市规模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快速提高为背景,从消费函数的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滞后分布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问题展开研究。从股票市场规模与稳定性、企业和投资者参与程度、股票市场对资金的吸附等方面对我国股市财富效应问题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不但没有促进消费支出的增长反而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即财富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7.
于凤匠 《江苏商论》2007,(3):152-154
根据传统理论,本币升值将会通过相对价格效应抑制出口、刺激进口,从而恶化贸易收支。本文利用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造成的贸易收支效应特别是出口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并最终得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曹丽莉 《财贸研究》2006,17(3):43-48
长期以来,我国流通业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流通效应也呈现出结构性的变动。当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呈现出重化工业的特征,大生产的发展对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应进一步强化流通价值实现效应,加大流通价值增值效应,引导流通优化效应的实现。在阐述流通效应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流通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寻找流通业在重化工业时期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理论层面论证了劳动力、资本与中间品三要素的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理论假设,认为劳动力、资本与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性。在此基础上,以2000-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在短期会显著抑制产品质量升级,但在中长期,随着劳动力价格扭曲引致的经验累积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及研发效应的逐渐显现,这种抑制作用会减弱甚至会促进产品质量升级;资本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取决于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错配效应的综合作用;中间品价格的正向扭曲会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其负向扭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取决于要素错配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20.
张欢 《中国市场》2013,(14):82-83
本文运用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利用费雪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结果检验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相关结论,分析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