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次国际会议上,听人说起一个故事:有位外国学者向中国朋友请教:贵国社会何以迟迟没能现代化?答曰:因为我们古老的社会植根于小农经济。又问:某国原亦小农经济,何以便迅速转向现代化?中国朋友沉吟良久,竟顾左右而言他。 这个故事的真实程度如何,我不清楚。但其中提出的问题,却足令我辈深思。中国农史学会、经济史学会与《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今日联合组织“小农经济·市场·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我以为极有意义。不论在理论上、实践上,抑或从历史上说,这一课题,都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农经济与市场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这是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的重要特点。封建地主制下的小农经济的发展在颇大程度上塑造了传统市场的面貌,给我国传统经济发展以深刻影响,也给中国现代化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为了推动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经济史学会古代史分会和本刊于1995年11月22、23日在京联合召开“小农经济·市场·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和外地研究历史学、经济史学、农史学和现代农业的专家学者40余人,与会学者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关系及其发展脉络,对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农民家庭经济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的部分发言和论文(其中包括个别与该主题有关的投稿)予以发表,以飨读者。另一些论文和发言将在以后陆续刊登。我们欢迎学术界的朋友们就此问题继续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是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30周年,为纪念这一经济史学界盛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河北大学将于2016年7月16—17日在北京举办"制度·生态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会议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会议讨论参考主题:1.中国经济史30年发展历程总结2.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研究  相似文献   

4.
·专论·问题讨论·经济改革与经济史研究 于祖尧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 会的现代化 秦晖重新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 赵冈传统集约农业琐论 刘克祥小农经济运作中的几个 关系问题 郭松义应当重视历代封建地主 政权对传统农业的促 进作用 范楚玉应重视传统农业发展的 社会空间 刘志伟陈春声中国的农业需要适用技 术 佟屏亚·论文(总论·古代部分)·清前期南方稻作区的粮 南的水稻生产 李伯重,)/'TR ·论文(近现代部分)· 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上1门’7 民间创业活动 宓汝成 近代华北平原自耕农初I/1"~6 探 史建云I/lqO 1895-1936年中国进…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是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30周年,为纪念这一经济史学界盛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河北大学将于2016年7月16—17日在北京举办"制度生态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会议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会议讨论参考主题:(1)中国经济史30年发展历程总结;(2)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研究;(3)历史上生态演变与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正>值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河北大学于2016年7月16—17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制度·生态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会议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本届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60余篇,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共250位学者莅会,为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盛会。本届年会也是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会的换届大会,共计选出139名新理事。魏明孔教授  相似文献   

7.
值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河北大学于2016年7月16一17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制度·生态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会议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本届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60余篇,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共250位学者莅会,为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盛会。本届年会也是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会的换届大会,共计选出139名新理事。魏明孔教授当选为会长,陈锋、戴建兵、郑有贵和李毅为副会长,秘书长为隋福民研究员。  相似文献   

8.
总论·中国小农经济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李根蟠1/69从客贩到侨居:传统商人经营方式的变化龙登高2/63现代化与中国十六、十七世纪的现代化因素吴承明4/3历史上粮食商品率商品量测估——以宋明清为例吴慧4/16·古代经济史·从东海郡《集簿》看汉代的亩制、亩...  相似文献   

9.
小农经济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但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考察了中国历史上小农经济的形成原因,并对其历史作用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当前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契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进一步改造中国传统小农经济,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13年5月17—20日,由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发起,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江西省现代中国研究学会、《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社、《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共同主办、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承办的“小农·农户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南昌江西财经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等学术机构的30名专家及该校硕、博研究生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按照小型化、专题化、对话式的新型会议模式,就相关专题展开理性而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11.
嬗变·嬗变·嬗变·──农村妇女新时尚扫描廖君福,赵来方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地区在生活观念、思想观念和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一向安于现状的农村妇女的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时尚。送郎上前(钱)线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民们的小农经济意识逐渐...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的小农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是中国经济史上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本刊今年第一期曾发表了一组有关论文。为了推进研究与讨论的深入,中国经济史学会和本刊六月八日在京组织了专题研讨会。现把讨论会纪要和会议印发的长篇述评全文发表。本期刊登的方行、魏金玉、江太新、李向军、刘兴林等同志的论文亦与此论题有关。本刊将继续发表有关研究成果与动态,并欢迎广大作者、读者以不同形式(如专论、笔谈)对此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3.
小农经济以其独特的生命力生存于历史近万年,但传统的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冲突。在社会主义社会大背景中,唯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小农经济科学改造,形成新型小农经济—家庭承包经营,才能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并使其不断完善,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5·12"这三个数字代表了什么?是"我要爱",是的,我们要用爱的精神,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家人、爱教练、爱队友、爱朋友、爱中国……""‘5·12’这三个数字代表了什么?是‘我要爱’,是的,我们要用爱的精神,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家人、爱教练、爱队友、爱朋友、爱中国……"乍看到上面这段话,记者暗暗有些吃惊,能把"5·12"这个触目惊心的符号与"我要爱"直接联系起来,一个不懂爱的人是想不到的。是谁有这么神奇的想像?又是谁有这么浓烈的爱心?  相似文献   

15.
6月8日,在京三十多名历史学、经济史学、农史学和现代农学的研究者会集在一起,对中国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近代史所,经济所、工经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博物馆、农业部、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以及历史研究杂志社、光明日报社、中国史研究编辑部等单位。其中既有老一辈知名学者,也有学术界的新秀。讨论会是由中国经济史学会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组织的。  相似文献   

16.
沉脚衷悼严中平同志: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吴承明 一一在中国经济史学会首届年会上的开幕 词·············································……3八对中青年经济史学者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3):192-192
2016年是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30周年,为纪念这一经济史学界盛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河北大学将于2016年7月16—17日在北京举办"制度生态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会议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会议讨论参考主题:(1)中国经济史30年发展历程总结;(2)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研究;  相似文献   

18.
熊焰 《新财经》2004,(5):19-19
什么是产权市场?我曾请教了很多朋友,得出的结论是:产权市场就是有中国特色的并购市场,国外是没有这样一个经济现象的。  相似文献   

19.
老鼠这东西,在中四人心目中一直属于反面动物,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其籍中就有明确反映。以《诗经》为例,《召南·行露》说,"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陈奂传疏曰:"雀、鼠,喻强暴之男也。"《魏风·硕鼠》篇更是发出了对硕鼠的愤怒控诉。《诗序》释曰:"固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直到今天,人们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兰西的天堂”,这是李金远和我共同设想的主题,我们俩希望汇集展出我们的作品。说到天堂,中国是没有的。而象我这样浪迹天涯的法国人,有时回国呆上几月,总会重新发现法国社会的矛盾和冷漠。那么,天堂在哪里呢?天堂就在我们的自然风光中,在我们的建筑里,在我们祖辈满怀希望地持有而始终不灭的对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