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坚锋 《经济师》2005,(7):93-93
1.贷款过分集中造成的风险。一是贷款大户产生的风险;二是行业过分集中造成的风险,比如贷款过分集中于某一客户。致使银行本身处于既担心某些客户、行业的信用风险集中,又怕失去这些市场和收入的矛盾境地。  相似文献   

2.
<正>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手段。而信贷业务执法监察,是指对银行依据信贷资金运动规律和国家的经济方针、金融政策、信贷营运情况的有效性实施的执法行为,以达到加强信贷人员廉洁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信贷执法监察,也是金融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任务。 据笔者调查剖析,当前,直接导致信贷资金运行阻滞和效益低弱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人为因素。一是地方党政的压力,形成奉命贷款;二是个人权力过分集中,产生以权谋私的风险贷款;三是个别信贷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以贷谋私,造成违章、建纪贷款;四是“三查”制度执行不严,盲目贷款;五是贷款发放风险与个人经济利益挂勾不紧,考核不严形成渎职贷款。 以上五个薄弱环节的存在,构成了羁绊信贷资金正常运行的风险,也决定了执法监察工作渗透到信贷业务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一、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金融机构自身带来的风险。一是在贷款时,对贷款对象的资金实力等情况没有详细摸底和严格审查及评估鉴定,形成风险;二是关系、人情贷款,仅凭着关系好、情谊深,礼尚往来密切而发放贷款;三是金融机构对贷款单位贷款后的资金运用情况不能进行及时、经常性的有效监督、控制。企业、单位造成的风险。一是企业、单位一些主要领导上任伊始,新人不理旧帐,借口不知不管,给金融机构的收贷工作造成严重困难,导致金融资金产生风险;二是一些单位借体制改革、机制转换之机搞“金蝉脱壳”、“改头换面”的把戏,把“老包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力度在加大,不少大中型企业也进入破产行列,与此同时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如:银行连续降息、债转股、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但是这些举措都集中在公司已形成的巨额债务的化解上,目的是减轻公司负担,而对如何防范新增债务风险措施不多,公司账面亏损暂时得到缓解,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果只能是从一种风险转化为另一种风险,财务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严重影响到公司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2012-2016年中国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拆借数据和贷款数据为基础,结合最大熵和交叉熵算法构建银行拆借网络,基于行业指数变化建立银行共同贷款网络,并同时考虑拆借网络和共同贷款网络,以债务排序为指标研究银行风险传染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水平基本呈下降趋势,这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以及各大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个体银行来说,拆借或行业贷款较为集中的银行对整个系统的风险贡献更大,需要进行重点监管以防出现金融系统性风险。此外,银行贷款资金集中的行业发生危机对于金融系统的危害更加严重,因此也是监管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从部分贷款风险的成因看存在问题1、保全不及时引发风险。即贷款逾期后,只发出逾期通知书,仅中断诉讼时效,但没有及时采取财产保全、起诉、强制执行等措施进行补救,防范风险,甚至予以“转贷”,导致贷款风险进一步扩大。由于银行对企业没有足够的还款压力和制裁措施,造成企业还款不积极。其结果,一是可能造成应承担债务的财产被“合法”地转移,二是可能由于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恶化,造成资产流失。2、保证不规范引发风险。即出现保证人有名无实、无效担保、自贷自保、互保、连环保、担而不保等现象,担保人保证能力不足或根本无…  相似文献   

7.
防范及化解银行系统性风险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2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非国有银行部门,地方政府债务对国有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促进力度更大。(2)土地财政、僵尸贷款及期限错配在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中承担着多重中介作用,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通过增大土地财政效应、提高银行僵尸贷款规模及加大银行期限错配渠道来促进银行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僵尸贷款/期限错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均有效。(3)政府金融干预与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政府金融干预度与财政纵向失衡度的提高均会加剧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促进作用。该成果将为科学设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防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项成江 《经济师》2010,(6):212-212
<正>从我国银行目前的经营与发展来看,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信用风险。即借款人由于经营不善或主观恶意等发生债务危机,无力全部或部分偿还商业银行债务,造成逾期、呆滞、呆账等贷款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即银行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资产不足,不能满足支付需要,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的风险。三是市场风险。这主要由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快企业改革步伐,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破产、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对拉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有些地方政府、企业对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兼并、破产、租赁、股份制认识不规范,把此当作甩包袱、逃废银行债务的大好时机,因此,他们在企业兼并、破产、租赁过程中,除了依据有关政策要求免除部分银行贷款本息外,还想方设法用不正当、不合理的手段和方法逃废银行债务。从赣州地区某县企业改制情况来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政府、企…  相似文献   

10.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期,地方政府债务迎来集中置换期,但在置换中最优比率该如何确定?理论分析层面,本文构建了包含同业拆借市场的异质性商业银行的三期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转移的传导机制。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推高短期资金利率,带来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破产风险。债务置换政策能够缓解这种不利影响,然而,过高的债务置换率反而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破产风险。因此,债务置换政策存在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最优债务置换率应该等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率。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债务置换率的合理区间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对债务置换的影响。实证检验层面,本文采用2015—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可能性对债务置换强度的影响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的调节效应,进一步佐证了理论分析,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债务企业会计信息是银行贷款决策时的关键依据,实践中银行对于债务企业盈余质量的关注也是影响债务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样本探讨债务企业盈余质量对银行贷款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企业盈余质量越高时,贷款利率越低,贷款期限越长.进一步分析表明,盈余质量与企业债务违约率显著相关,也就是说,盈余质量有助于银行预测债务违约,由此揭示了银行在贷款决策中关注债务企业盈余质量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2.
梁虎  张珩 《当代财经》2021,(2):63-74
国务院"43号文"的实施,为研究地方债务的治理效果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场景.研究发现:地方债务治理对银行金融资产没有产生影响,但会显著增加银行总贷款、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有助于银行信贷资金的"脱虚向实";地方债务治理能显著增加银行实体行业贷款,但不能显著增加银行非实体行业贷款和建筑业贷款.机制检验发现,地方债务治理可以通过降低借款人和借款企业的融资成本,间接性地影响银行信贷资金配置.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务院"43号文"实施后,资产质量高的银行倾向于增加企业贷款和实体行业贷款,资产质量低的银行倾向于增加个人贷款;银行规模可以强化地方债务治理对银行贷款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促进银行信贷资金的"脱虚向实",应提高地方债务治理水平,强化对银行业务的监管与引导,加强风险管理,保障银行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革已从改革初始的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发展到现在以全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形式有“股、卖、兼、租、合、井、破”等。本文拟就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的表现形式、形成机理及其遏制对策作一探讨。(-)企业利用产权制度改革逃废银行债务,其主要手段有:1.合资参股,避开银行债务。2.“大船搁浅,舢舨逃生”。3.新主不理旧帐。4.实施“假破产”摆脱银行债务。5.多头开户,逃避银行债务。(二)利用改机建制逃废银行债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递延所得税信息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作用。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由此产生了递延所得税信息,它体现的是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暂时性差异。那银行在做信贷决策时是否会关注递延所得税信息;在银行存在信贷配给的情况下,递延所得税信息在银行的贷款审批和贷款定价环节其作用是否一样?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由于选取有贷款数据的样本时存在选择性偏误(sample selectionbias),本文采用了Heckman两步法以控制选择性偏误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递延所得税信息会对银行的信贷决策产生影响;但是,递延所得税信息在银行信贷决策的不同阶段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贷款审批阶段,银行主要关注递延所得税信息中所包含的风险和负债因素;而在同意贷款的情况下,银行更关注递延所得税信息所反映的资产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5.
杨剑 《经济论坛》2007,(13):107-108
破产制度是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下,由各债权人按一定的顺序和比例分配破产企业的财产,从而公平受偿.对于破产清算之后未能清偿的债务,破产企业可以获得免责,一方面体现了对债务人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严重亏损、无力复苏的企业为避免破产而勉强维持,势必会继续举债,造成损失的不断扩大.然而,由于破产制度本身存在的道德风险,导致少数人钻法律的空子,利用破产之名,行逃避债务之实,甚至出现了破产致富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为扩大招生规模,集中实施基本建设,不少高校背负着沉重的债务,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风险.在国家财政尚无足够的财力支持学校还贷的情况下,如何加强管理,化解风险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银行三方面共同关心的课题.文章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从高校贷款的形成、高校贷款引发的现实风险、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关系式贷款是基于借款人和银行的个人关系而发放的贷款。国外的关系式贷款研究主要集中在关系式贷款存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关系式贷款存在对资金可获得性、贷款利率以及担保要求的影响;银企关系状况对企业获得贷款可能性的影响;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关系式贷款的影响;关系式贷款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等五方面。我们应该从国外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示,以此指导我国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银行融资是通过商业银行获得的债务资金。在国外 ,银行融资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源性融资来源 ,主要包括短期贷款、过桥贷款、循环使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但在我国 ,银行融资一直未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其主要原因有 :信息不对称、风险和举债成本偏高、所有制歧视。本文通过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国际比较 ,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基本对策 :一是政府方面尽快建立贷款担保体系 ,二是根据市场环境 ,适时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同时加强培养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小金融机构 ,三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银企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贷款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由于软信息所反映的企业未来价值是隐性的,因此规模匹配只能在有限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小企业申请的贷款数额相对于其自身规模及债务清偿能力过大,是其难以从银行获得足够资金支持的原因;分散和转移银行提供超过中小企业债务清偿能力的贷款的风险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据此,本文提出两种新型的银行贷款风险分散和转移模式——还贷保险模式和股权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信用风险与信用悖论问题信 用风险指的是债权人未能实现债务人还款的预期或未能充分实现的可能性 ,包括因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也包括因交易对手的信用评级或履约能力的变化产生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被认为是银行最大的风险 ,以前银行通过提高自身资本金要求、银团贷款、交易对方信用评级、贷款出售等方法规避化解信用风险 ,其缺乏一套通用的信用管理系统 ,对指标的度量无法量化 ,降低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这种风险管理方法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银行损失巨大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银行亏损甚至倒闭 ,银行资本损失更是屡见不鲜。因此 ,银行必须在信用管理上有更好的方法来抵御日益扩大的信用风险。银行对借款人进行的贷款行为主要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但是 ,在实践中 ,银行由于对客户信用状况的了解主要来源于长期的业务关系 ,因此 ,银行倾向于将贷款投向并集中于有限的老客户 ,这势必导致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过分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客户群体 ,一旦违约事件发生 ,银行就可能损失巨大。这一可能的巨大损失是由信用风险特点决定的 (如图 1)。信用风险的概率分布并非服从正态分布。一方面 ,由于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