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在省八次党代会上向全省发出“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动员令。作为承载着3300多年历史的古都安阳,  相似文献   

2.
向现代农业跨越是“四个跨越”的基础 向工业强省跨越是“四个跨越”的龙头 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是“四个跨越”的支柱 向化强省跨越是“四个跨越”的灵魂[编按]  相似文献   

3.
范新坤 《当代陕西》2008,(10):49-49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了“文化强”的强省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河南虽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却不是文化旅游强省,河南与文化旅游强省应有的位次还有很大的差距。文章拟就河南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建设“文化强省”。海洋文化是开放的世界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而且是广东文化发展的基石和特色。推动海洋文化大发展既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的需要,也是广东省打造“改革开放大省”、“文化强省”、“海洋强省”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对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目前山东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深入研究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准确把握新任务新要求,着力找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坐标,科学谋划新思路新举措,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7.
《广东发展导刊》2003,(6):39-39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经济就是“文化经济”。文化和经济不断融合,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将进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文化为经济强省建设提供更强动力,让经济为文化大省建设提供更多支撑。当前,我省已经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人全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泰山之巅到黄海之滨,从黄河两岸到鲁西平原走在山东,随时被干事创业的热情所感染,整个齐鲁大地沉浸在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创新实践中。从"经济大省"到"富民强省",再到"经济文化强省",山东省发展的目标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明确。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文化大省,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许多差距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农村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农村文化产业的优势,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对于促进河北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强省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河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河北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强省跨越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强省之路     
对于山东来讲,从一个经济文化大省到经济文化强省的跨越,无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第一要务。2008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团审议时,要求山东"实现由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同年7月召开的山东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5年来,随着"一线三点"工作思路的确立和"一蓝一黄"发展战略的实施,山东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内涵不断丰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战略发展体系,成为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全省改革发展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