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削减量化宽松每月资产采购规模100亿美元,标志着正式启动QE退出,美联储QE退出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本文回顾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退出步骤,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与渠道,剖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削减量化宽松每月资产采购规模100亿美元,标志着正式启动 QE退出,美联储 QE退出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本文回顾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退出步骤,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与渠道,剖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削减量化宽松每月资产采购规模100亿美元,标志着正式启动QE退出,美联储QE退出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本文回顾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退出步骤,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与渠道,剖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博  龚兴隆 《新理财》2013,(8):37-38
近期,美联储发布声明称将维持现有的超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以进一步刺激就业增长和经济复苏。在此之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将放缓,将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降至650亿美元,但并未对QE的结束做出预期。然而,伯南克的表态再次出乎市场预期:如果美国经济持续改善,在失业率和通胀水平都达到预期水平的前提下,美联储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放缓购买资产的步伐,明年上半年继续减少购买量,直至  相似文献   

5.
欧洲央行1月22日宣布推出量化宽松(QE),以应对通缩,提振欧洲经济。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欧洲央行量化宽松规模和结构仍优于市场预期,但不一定能到达预期效果。而欧洲全面QE的出台,有利于美元走强,人民币兑美元面临贬值压力。欧洲央行宣布推出量化宽松,每月采购600亿欧元资产,持续到2016年9月。依据市场推测的2015年3月1日启动计算,本次QE  相似文献   

6.
黎阳 《中国金融家》2012,(12):134-135
QE3靴子落地刚满3个月,美联储12月13日又迫不急待地仍出了一块石头——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QE4,宣布在年底"扭转操作"到期后,扩大现有资产购买计划,并用量化数据指标来明确超低利率期限。但这快石头并未能在市场激起巨浪。由于QE4取代扭转操作,并未进一步扩大宽松规模,因此并无太大惊喜,再加上美  相似文献   

7.
黄金作为重要的金融资产和储备资产,其价格一直深受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而2008年至2013年期间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更是对黄金价格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效应。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QE政策可能影响黄金价格的信号渠道、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和流动性渠道,随后应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QE政策宣告事件对黄金价格的短期影响,并进一步应用滚动回归考察了QE政策对黄金价格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QE政策宣告对黄金价格有明显的影响。从长期看,QE政策分别通过作用于信号渠道、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和流动性渠道,而对黄金价格产生了时变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8.
王皓宇 《证券导刊》2012,(49):17-17
12月13日,美联储公布QE4,具体措施为:每月增加购买450亿美元美国国债,代替到期的0T(扭转操作);保持QE3每月购买MBS资产400亿美元的规模不变。同时,还为政策收紧设定经济门槛:只要失业率高于6.5%,将继续维持零利率政策。只要通胀水平在2.5%以下,将继续维持零利率政策。QE4如期而至,它将会对市场产生什...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家》2015,(1):72-75
01美联储QE3正式退出从2014年起,美联储在原来每月购买850亿美元资产规模的基础上,逐月减少购买规模。2014年10月29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声明指出,将在该月底如期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宣告维持两年之久的QE3政策正式退出。  相似文献   

10.
刘煜辉 《金融博览》2012,(20):18-19
美国9月13日推出的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可谓是一个弹性版的量化宽松计划。不同于QE1和QE2,它只公布了每月要采购400亿美元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没有公布计划执行的时间区间和采购的总规模。  相似文献   

11.
美联储在2012年12月12日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QE3的冲击还未结束,QE4又再次推出,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从引导经济上行预期、缓解财政悬崖、货币政策"去独立性"和全球流动性释放四个方面阐释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从货币政策调整压力、出口贸易冲击、资本流动不确定性、输入型通货膨胀、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外汇贷款波动、大宗商品及房地产价格上涨、美元储备缩水八个方面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国经济渐趋复苏,美联储开始逐步收缩刺激性政策,月度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削减到150亿美元后,终于在2014年10月30日宣布将购债规模从11月1日开始降低为零,这意味着美联储不再扩大创造基础货币,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可能因持有的资产到期而开始缩减,也可能会采取扭曲操作来维持现有的规模。这是美联储转向退出实施已达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的重要标志。美联储为什么在此时宣布开始退出QE政策呢?  相似文献   

13.
一、政策路径判断金融危机之后,欧美主要央行采取了激进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和保持价格稳定。随着各国经济和通胀形势的分化,欧美主要央行的政策方向也开始出现分歧。(一)美联储:有步骤地退出美联储于2012年9月启动开放式资产购买政策(QE3),目前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机构MBS和450亿美元国债。进入2013年,美国就业市场出现  相似文献   

14.
贺华明 《中国外汇》2013,(16):72-73
美联储缩减QE只是时间问题。面对一个紧缩周期的来临,美元更大的升幅可能还在后面。过去两个月的汇市走势围绕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的预期大幅震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6月份会议上正式提出退出QE的路线图,各主要货币兑美元应声大幅下挫,欧元/美元自1.34区域的年中顶部跌至1.27区域的年内低点,美元/日元也在6月中旬经历一波大幅回调后重返100关口上方。在QE退出计划引发市场震荡后,美联储  相似文献   

15.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结束不足两周,美联储主席便在7月14日亟不可待地表示可能推出QE3。这使得刚趋平静的市场再起涟漪,美国债券市场发展走势遭到质疑。 隐性量化宽松政策 当前,美国推出的两轮量化宽松政策饱受诟病。特别是QE2后,全球通胀压力骤增,新兴经济体正面临复苏稳定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双压态势,因此美国继续推出QE3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如果既不能再令债务成数倍增长,也不能再印刷那么多美元,  相似文献   

16.
丁芊 《西安金融》2011,(8):40-41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正式启动。其主要内容为在维持0-0.25%利率水平条件下,从当日起至2011年6月份前,每月购买7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总购买量为6000亿美元。此举意在降低长期利率,提高通胀预期,降低失业率,促进美国经济尽快复苏。本文主要分析QE2对美国的作用和对中国的影响,并从对冲流动性角度分析中国应对量化宽松政策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管理》2012,(19):86-86
受前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见表1)的资产规模和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规模方面,QEl约1.7万亿美元资产购买计划和QE2的6000亿美元国债使得规模膨胀3.2倍。在结构方面,各种创新金融工具的使用使美联储资产结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资讯     
《中国外汇管理》2014,(21):10-11
美联储宣布结束资产购买计划 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现为月采购额15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改策(QE)将在本月结束,但0~0.25%的超低利率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这意味着QE3(本轮QE为美国第三轮QE)在经历11个月的逐步缩减后终告结束。美联储当天在结束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称,  相似文献   

19.
美国已推出QE3.5版本,日本央行正草拟比欧美更进取的量化宽松,无条件不停为市场"泵水"。究竟量化宽松是灵丹妙药或是饮鸩止渴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海啸影响全球各资产市场下挫,为避免美国再次步入大萧条,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宣布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如今,美国已推出QE3.5版本,支持和反对者众:支持者认为当时因资金链断裂所做成的流动性危机足以打跨整个金融机  相似文献   

20.
9月,美国宣布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即QE3。但这次的QE与前两次相比,有着新的特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与前两次有所不同。本文分析这次QE的背景和目的,探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