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雪尘  梁海松 《英才》2005,(2):74-74
2004年12月9日,在成功并购北京医药集团之后,华源又爆出正在与新华制药频繁接触。而华源集团旗下中国华源生命产业公司执行董事长于明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双方正在接触,以达到控股收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4-2008年我国88家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并购融资规模、控股方式、并购频繁程度、支付方式以及并购企业性质对并购前后一年中主并购企业资本结构及短期偿债能力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融资规模、控股方式和并购频繁程度同主并购公司的资本结构变化显著正相关;并购融资规模和控股方式同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华源十年来惯靠并购获得增长,董事长周玉成看来也同样未能避免整合者的通病:负债率高企、整而不合、赢利能力赢弱等。尽管周玉成为华源设计了股权再造方案、利润倍增计划,并在近几年来致力于此,努力试图使华源摆脱其整合后遗症,但周玉成可能最终不得不输在时间上。9月23日以来,华源集团所持四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陆续被司法冻结,这意味着周玉成的  相似文献   

4.
文围绕我国并购市场由政府主导性特点对并购绩效进行分析和研究,选取华润集团重组华源的典型案例分析并购绩效的变化趋势,由于此项并购重组活动是政府主导并购活动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重组活动,政府介入并购活动的作用显著,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龙陌 《英才》2003,(1):49-50
尽管周玉成在任何场合中都一再声称个人的力量在华源集团中“微不足道”,但在华源集团并购上海医药集团一案曝光后,外界还是感到了他那“微不足道”的分量。2002年8月21日,通过股权受让和增资相结合的方式,华源集团持股上海医药集团40%的股份,成为上药集团第一大股东,此次交易涉及金额为11亿元人民币。而且此次并购重组中,由于拥有“实质”的内容,而被业界人士视为中国证券市场具有转折意义的象征案例。因为这次并购重组中,华源集团向股权转让方支付11亿元现金,之后三方(华源集  相似文献   

6.
机会主义的、放大梦想而忽略成本与风险的思维方式,依旧顽强地控制着转型期中国企业家们的头脑诚通终于退出了华源。股民们松了一口气,华源系股票略涨,华源集团股东和高管们松了一口气,举手通过了华润的进入.国资委松了一口气.诚通和华源的僵持不下的局面终于破解了.华润松了一口气,多年来在并购市场与华源狭路相逢,现在则一网把漏掉的鱼全捞进来了。  相似文献   

7.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势必会愈加频繁。当并购行为发生之后,企业薪酬接轨就变得异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并购之后员工的情绪,并进一步决定并购的成败。面对整合背后的文化差异和薪酬现状的差异,如何让新的薪酬体系平稳着陆?企业该如何打赢这场薪酬整合之战?  相似文献   

8.
Google一下“联想并购IBM”,居然出现了35万个相关条目。而自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并购IBM PC业务之后,关于此项并购案的前景则引来了诸多猜测。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中国的跨国并购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进展,2004年外商在中国完成的2141个跨国并购项目价值240亿美元,将近占实际吸收外资的40%。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发生在证券市场上的并购日益频繁。政府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基本认同这样的观点:我国利用外资形式正在发生变化,跨国并购将成为重要方式,外资以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已成为FDI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西省煤炭企业不断推进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活动频繁发生,但是并购事件是否创造价值,主并购方是否存在异常收益却莫衷一是。文章以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事件研究法观察并购活动在事件窗口期(-10天到10天)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得出并购在短期内为收购企业股东带来了超额收益;之后又从并购类型、主并企业的规模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云清 《价值工程》2013,(14):183-184
本文通过对华源集团的产业扩展型并购进行案例分析,不仅让我们对产业扩展型并购的相关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入了解,而且通过对华源集团产业扩展型并购北药集团和鲁抗集团的动因、过程和效果以及其所运用的产业扩展型并购模式等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促使医药企业走上强强联合的道路,带来医药行业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异常审计费用衡量审计师对上市公司频繁并购重组的风险溢价,探究企业频繁并购重组与审计师风险溢价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频繁并购重组会导致审计师风险溢价提高。从商誉和盈余管理角度探究其路径机制发现,商誉和真实盈余管理是频繁并购重组导致更高审计师风险溢价两个重要中介变量,而应计盈余管理并没有发挥中介作用,即频繁并购重组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应计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王海 《财务与会计》2006,(11):45-47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并购IBM Pa事业部之后成功跻身于全球PG行业三甲。对此,国内外媒体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英国《卫报》认为联想的并购标志着中国公司开始真正进入了全球化并购的时代。但怀疑之声也不绝于耳,认为对于希望跨入世界500强的联想而言,面对资金、管理、文化及市场等诸多棘手问题,一切都才刚刚开始。那么,这起并购背后到底蕴涵着怎样的利益诉求,并购的动因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全球并购总金额便达2387亿美元.2005年宝洁更以570亿美元并购吉到,不仅是美国.全球都在如火如荼地并购。  相似文献   

15.
在2004年底,联想成功并购IBM全球PC业务之后,Lenovo品牌的全球推广未对PC业务造成过多不良影响,但也未能一跃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帮助政府解决困难,同时也为了加快自身的发展,亿展资产管理层决定通过全资收购的形式并购中水物业。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物业管理市场和物业管理行业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并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并购之后的路并不是都能走得一帆风顺,"好吃难消化"的并购案例也不在少数。不过,北京亿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亿展资产")在2011年收购北京中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中水物业")  相似文献   

17.
并购背后的人才争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龙 《会计之友》2001,(8):19-19
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资源整合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根据中国官方透露的住处显示,中国正在制定有关外国企业透过资本市场,参与国内企业重组的政策和监管体制。种种迹象显示,并购的浪潮已经是山雨欲来,其中并购之后的人才争夺尤为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一个企业进行海外扩张主要目的一般是要做大做强,但是我认为“做长”才是第一位的,把长跑当成短跑来跑往往会很短命。联想集团在2004财年并购了IBM在全球的个人计算机业务。并购以前,联想的营业额是29亿美元,电脑业务的净利润为1.4亿美元。并购之后,  相似文献   

19.
王巍 《中国企业家》2006,(24):28-30
并购融资的制度安排正是中国中小企业最为迫切的发育养分与往年不同的是,并购的的确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工具和观念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几乎各行各业、上上下下都在主张并购,鼓吹整合。舆论是强大的,激情是汹涌的,手段是泛滥的。但是,如同行驶在没有多少加油站的高速公路一样,无数架并购引擎正在急切地危险地轰鸣中。终于,在经历了如此多年的宏观呼吁和商业期盼之后,并购交易  相似文献   

20.
2004年4月,河南省新乡市5家国有医院集体改制,被华源公司整体接收,成为轰动医疗界的“新乡模式”: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改革效果如何,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