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承担农村金融主力军重任、立足服务“三农”的农村信用社来说,既是小康社会的直接受  相似文献   

2.
真正面向农村、立足农业、贴近农民,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信用社增效的“双赢”,至少在五年前不能成为现实。目前的“双赢”局面,均得益于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矫正,得益于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向“三农”的倾斜,得益于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的投放和推广。从偏离支农方向,到实现信贷资金向“三农”倾斜,经历了一个从实践探索到发展完善的渐进过程。截至去年10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5782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433.5亿元。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777.18亿元,比年初增加…  相似文献   

3.
坚持增收与稳粮并重的方针,紧紧抓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主线不动摇,绝不放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积极拓宽农业外部增收渠道;坚持统筹区域发展,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既注重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又注重农村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基础产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将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训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作为重点”的发展农业,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无凝,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而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信用社要做好支农工作必须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与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结合实际找准支农着力点,采取有力措施,是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取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云南的特殊省情以及有组织有领导的转移工作起步晚、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29日-6月1日,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小康建设专业委员会在武汉市召开了中国南方18省市农村小康建设研讨会,与会领导、专家和基层代表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现将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局长、研究员、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小康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艾云航的主题报告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 ,四川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农业增加值 1995年至 2 0 0 2年年均递增 4 %以上 ;城镇建设不断推进 ,城镇化水平2 0 0 1年达到 2 8% ;改革开放成效明显 ,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人均负担减少 4 9 5元 ,减负率达 39 7%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农民生活逐步改善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如期完成 ;农村社会秩序良好 ,农村大局保持稳定。到 2 0 0 2年 ,有 96个县 (市、区 )基本实现小康 ,6 0 %的乡 (镇 )村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但也必须看到 ,我省地处西部 ,农村经济欠发达特…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在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的谋划上,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放手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富民强县,减负固基,统筹抓好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早日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相似文献   

12.
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滞后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就无从谈起。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将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 ,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一、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 ,既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保障条件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小康社会,就是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大众化,通俗地讲就是人们由过去单纯地过日子,变为享受新生活。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较低水平的、很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相似文献   

14.
按照省市制定的小康村8方面26项指标衡量考核验收,2003年延安市农村共有1800个村达到小康标准,占总村数的53.5%、人口的2/3,人均纯收入2300元。在小康建设的推进带动下,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707元,与小康村标准的核心指标人均纯收入现价1900多元(90不变价1100元)比较,实现程度为89.8%。  相似文献   

15.
贵州农村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大局.本文以2007年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定标准为基础,结合贵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构建符合贵州实际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贵州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13.97%,尚处于起步阶段,距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差距甚远.与其他地区、全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差别大、农民持续增收难、改善生活状况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等.最后,根据贵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7年国家统计局在原有基础上修订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定标准为基础,结合贵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构建符合贵州实际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贵州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13.97%,尚处于起步阶段,距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差距甚远。最后,根据贵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一、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攀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万亿人民币,“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提前实现。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4美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18.
2003年90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农办等单位在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联合举办了“中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研讨会”,会上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及先进单位的代表作了发言,现选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为我们勾画出了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认为,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更是与农业,农村、农民紧密联系的一个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了小康,我国社会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推进黑龙江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立民 《农业经济》2005,(10):26-27
一、国内外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一直是世界各国和我国专家学者及政府研究的重要问题。早在20世纪40-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结构就开始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美国、法国、英国等都非常重视发展畜牧业。到了70年代基本形成了农牧并重的稳定的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