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服务区域由农村乡镇向城区区域的转变,引发农信社在服务空间和服务对象等层面上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进程的步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型产权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作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目前已经走到了攻坚阶段。文章在归纳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背景及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政府与农信社双方的益损值,对政府推行农信社合作制规范进行了博弈分析。由最终的纳什均衡分析结果,得出了在现有农信社基础上搞统一的合作制规范不可能成功,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走“多元化”产权组织模式道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金融差异是农信社改革难以回避的问题。作者通过研究提出了因地制宜推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不仅有效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成为了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推进难度的加大,基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信用社,已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的金融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发达的东部地区,农业在经济比重中的逐渐萎缩、农民在身份上向城市居民的转  相似文献   

4.
王春生 《农业经济》1999,(12):28-29
一、开展资本市场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理想选择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对传统金融部门,像银行业、信托业等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同样由于我国农村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①我国农村地区居民金融意识的逐步增强,造成农村地区大量闲散资金通过股票、债权、保险等形式而流向资本市场,造成农信社金融资源的相对减少;②我国农村乡镇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不断深入,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依赖性不断减弱,对农村信用社的良性资金循环构成威胁。因此,农村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提…  相似文献   

5.
农信社如今基本上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中惟一的正规金融机构,是支持“三农”、发展中小企业所需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经营体制比较落后,政府干预较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已制约农信社本身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现行农村信用社制度存在的弊端农信社的特点难以体现。合作金融的本质是社员个人为了便利的、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以货币资本入股的方式自愿联合起来,实行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 ,从经济结构到运行机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农村经济中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 ,其作用也日趋明显。本文在对农村信用社体制、管理和历史遗留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信用社的困境。笔者认为 ,农村信用社已不适应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 ,进而提出如何进行农村信用合作体制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7.
时下,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农村经济加快走向工业化,城乡“二元经济”正在向“一元化”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农信社的市场定位面临新的挑战——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发达地区农信社面临农户不断减少、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现实,其服务对象、经营重点等也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不少农村信用社对此产生了困惑, 到底经济发达地区农信社的市场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8.
现在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什么是制约农信社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是资本充足率较低、资本补充困难。目前全国大多数农村信用社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这个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解决农村信用社资本缺口问题需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作为立足农村、服务农业、支持农民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农信社立自改革以来,坚持立足支农一线、  相似文献   

10.
对完善农村信用社监控指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监管,金融监管部门制订了流动充足性、资产安全性、资本充足性和收益合理性以及高风险信用社界定等一系列监控指标,对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提高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增强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起到了积极效果。但是,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现行农信社监管指标体系存在内在缺陷,影响了金融监管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评价,急需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这次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研讨会上,来自省级农村信用社联社和基层农信社农合行代表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金融的精神,就农村信用社改革五年来取得的成就、遇到的问题和下一步农村信用社改革走向的建议畅所欲言,与会的专家教授和有关领导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将这些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现行农村金融体制在配置农村金融资源方面具有不公平和低效率的特征。为了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必须打破现有农村金融体制,进而在农村建立和发展微型金融组织,可以促使农村金融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既能分担农信社的支农压力,还能积极诱导地下金融逐渐转移到地面,从根本上阻止农村资金外流,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变化:邮政储蓄银行由过去单纯在农村经营储蓄业务变为储蓄与贷款业务并重;村镇银行进入农村;国有商业银行重返农村金融市场;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逐步介入农村信贷市场。作为长期扎根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信社),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已受到挑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农信社只有不断进行信贷业务创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才有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在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担负起了搞活农村金融的重任。可以说,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进程。而农村信用社要生存要发展,又离不开它的主要业务———信贷业务。由于农信社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如何防范贷款风险,就成了当前农村信用社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就新时期农信社贷款风险的成因及化解对策浅谈点个人看法,以求共同探讨。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贷款风险和成因(一)担保失(低)效,担保责任难以履行。担保人(单位)的担保能力弱小…  相似文献   

15.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作为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信用社,一方面作为当前农村领域最主要的金融机构,承担着支农发展的重任,是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另一方面面对市场,服务于城市二、三产业,又面临与城市商业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为此,城郊农信社如何明确市场定位,在支持“三农”与服务城市工商企业之间实现自身的利益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城郊农信社在深化改革与加快自身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产权改革进入组建农村银行机构阶段,各省农信社在组建农村银行改革上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批农信社完成了向农村银行机构的转型,尤其是在明晰产权关系、强化法人治理、转换经营机制、化解历史包袱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于各省农信社发展不平衡,东、中、  相似文献   

17.
城区农信社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区是群雄逐鹿、金融竞争极为充分的区域。作为城区金融市场竞争主体之一的城区衣信社,历经长期艰辛打拼和市场洗礼,在夹缝中求生存,逐步成熟壮大。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战略研究、政策设计、制度安排的重心明显偏向量上占绝对多数的乡镇农信社,对城区农信社发展则稍缺系统性的战略研究和方向指引,伴随着经济格局、金融需求、市场竞争的快速变化,当前城区农信社无论在经营层面、管理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农业投资主体趋向多元化 ,农户逐步提高了市场经济意识。二是农业投资对象趋向复合化。农业投资已由单纯的粮食生产投资逐步发展成为农林牧副渔、种养加、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复合型投资。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使得资金的需求和投放风险都急剧增加。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主渠道的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已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农村信用社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急需加快改革才能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保持先进性教育为农信社健康发展护航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深化改革、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需要。当前,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首先,农村信用社要从根本上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客观上存在着影响湖南省农村信用杜健康发展的诸多困难和矛盾,这些困难和矛盾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支持和服务“三农”作用的有效发挥。我们应当抓  相似文献   

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币值稳定,支持经济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从农村信用社经营诸环节现状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一、建立农村信用社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