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合短波     
●青海省农信社为确保全省农业区春耕生产的正常进行,积极筹积资金,努力改进支农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止2003年2月底,全省农信社253个法人机构累计发放各项贷款45396万元,其中农业贷款36185万元,有效地支持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娄仲理汪寿荣)●江苏省农信社今年以来,紧密结合本地、本社实际情况,有创意、有目标、有追求、有措施地拓展业务、强化管理,出现了存贷两旺的强劲势头。截至2月末,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1716.1亿元,比年初增加122亿元,增长7.7%,是去年全年净增额的47%,同比多增加42.1亿元。(办公室)●今…  相似文献   

2.
岗位职责为完善农信社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分级管理、授权经营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操作行为,提高核算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和案件的发生,笔者认为,农信社营业部应全面实行营业总监。营业总监不参与农信社财会结算、信贷等经营业务的具体操作,不掌管农信社业务处理工具如业务印章、操作员密码(不含四级主管码)、省辖IC卡等。它是农信社业务活动和落  相似文献   

3.
当前,自助转账终端已成为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比较成熟的电子银行产品之一。在自助转账终端交易量逐年上升的同时,其营销拓展工作却呈倒退趋势。现笔者以所辖崇仁县农信社自助转账终端业务拓展情况举例探讨,分析"屯垦"营销策略的应用。发展背景崇仁县农信社电子银行产品目前主要有:ATM、自助转账终端、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产品,其中ATM机从2007年开始铺设,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7台ATM和1台CRS;自助转账终端  相似文献   

4.
农信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农户贷款始终是最主要的传统特色业务,具有单笔业务金额小、面广、笔数多、季节性强等特点。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如何针对农户信贷需求特点及时优化贷款业务流程,不仅是一个金融服务和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也是一个事关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农信社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网络建设,以期实现综合业务系统数据大集中,更好地开拓业务领域。随着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个人征信系统、农民工卡等系统的陆续推出,以及全国农信社储蓄通存通兑系统的陆续开通,使得农信社丰富了业务品种,畅通了结算渠道,服务手段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信合短波     
●至6月末,贵州省印江县农信社实现了“四增三降”的经营目标。“四增”即:一增存款,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净增2222万元;二增贷款,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净增2923万元;三增股本,社员入股资本金总额比年初净增171万元;四增利润,全县实现利润总额151万元。“三降”即:一降不良资产绝对额,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580万元;二降不良资产对比数,不良贷款占比在年初基础上下降13.3百分点;三降风险度,高风险社由年初的9个降至6个。(吴海燕)●浙江省义乌市农信社推广“免填单”业务,大大提高办理业务速度,同时…  相似文献   

7.
信合短波     
●2001年,浙江省绍兴县联社充分发挥开办外汇业务的优势,针对当地外贸自营出口大幅增长、企业资金需求旺盛的情况,发放进出口打包贷款、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加强国际结算服务等,共发放贷款5亿元,为60多家企业办理进出口结算业务1.3亿美元,大力支持了当地外向型企业的发展。(王越萍)●河北省南皮县联社注重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在对全县63000个农户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给46274个资信状况良好的农户颁发了贷款《资格证》,核定贷款额度。持证户无须拉关系、多跑路,无须抵押、质押就可随时到当地农信社贷款。…  相似文献   

8.
推进业务和管理体系改进创新信息技术是提高农信社业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在进行农信社信息化建设时,首先要确定其服务对象的相对成熟。农信社业务和管理系统的改进和创新包括储蓄及网点建设和现代支付结算系统、票据等业务的推广使用,主要是跨行、跨地区的支付结算工具及银行卡等,某些地区还有国际结算业务。另外一些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和工具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网络基础建设也将逐步发展起来,比  相似文献   

9.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金猴暂栖,玉鸡唱晓。快瞧,充满希望的2005年恃着风挟着雪走过来了。 过去的一年,是农信社改革大踏步前进的一年。首批8个试点省(市)省级政府管理农信社的体制逐步确立,省级联社先后挂牌,省级工作平台初步建立,农信社各项业务发展取得了可喜发展,农信社的光辉前景初步显现。 当前,21省(区、市)紧紧跟进,第二批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省级行业管理机构已经和正在陆续挂牌,农信社新的管理框架将于近期基本形成。这一切,无疑昭示着中国农信社发展的新时期到来了。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新的助学政策体系的建立,并不能说明农信社多年来形成的助学贷款业务已经终结,相反,作为支农的金融纽带农村的助学贷款业务同样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相媲美,只能说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恰恰弥补了农信社多年来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缺陷,和政策的合理结合,许让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做的更好、走的更远。  相似文献   

11.
国家新的助学政策体系的建立,并不能说明农信社多年来形成的助学贷款业务已经终结,相反,作为支农的金融农村的助学贷款业务同样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相媲美,只能说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恰恰弥补了农信社多年来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缺陷,和政策的合理结合,让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2.
国家新的助学政策体系的建立,并不能说明农信社多年来形成的助学贷款业务已经终结,相反,作为支农的金融纽带农村的助学贷款业务同样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相媲美,只能说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恰恰弥补了农信社多年来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缺陷,和政策的合理结合,许让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做的更好、走的更远。  相似文献   

13.
深化农信社改革:盘点2004 展望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关键一年。全国除海南省外(西藏没有农信社),29个省(区、市)都在进行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各试点地区农信社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国发[2003]1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04]66号)文件精神,先期试点8省(市)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新扩大的21省(区、市)改革试点顺利进行,全国农信社业务持续发展,经营状况明显改善,盈亏轧差后,实观盈余104.62亿元,为近10年来全国农信社首次轧差盈余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03年8月的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至今已有两年。目前,第一批试点8省(市)改革正向纵深推进,扩大试点21省(区、市)的改革试点工作也在有序展开。改革增强了农信社支农服务功能,为农信社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伴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正在探索一条更赋新意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为真实有效做好农信社监管评级工作,健全和完善农信社风险监管体系,实现对农信社的持续、分类监管和风险预警目标,吉林银监局对农信社的监管评级坚持做到五到位。组织学习到位。分局对评级监管人员专门进行业务指  相似文献   

16.
基层动态     
<正>河北张家口农信社为农民量身定制"农贷宝"日前,张家口市农信社推出"农贷宝"卡,此卡是农信社推出的全新小额信贷产品,具备存款、结算、贷款和还款服务四大功能,旨在为农民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产品。该产品拥有存款、贷款两类账户,农民可以通过信用社信通卡、EPOS机、电话银行、网络银行、自助机具等渠道和载体,"随用随贷、随借随还"。截至目前,全市已发行"农贷宝"卡6800张,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简化了业务程序,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方便、快捷。(姚有峰)  相似文献   

17.
面对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的形势,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必须一手抓业务,一手抓文化,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武装头脑,用优秀的文化打造队伍,用个性的文化创新发展,用合规的文化指导行为,用创新的文化塑造品牌。当前农信社企业文化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已形成自身的独特性。首先,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发展阶段的不同,提炼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核心经营理念。其次,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设计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CI体系,农信社统一形象标识的广告、网点进入公众视  相似文献   

18.
城区业务历来不是农信社的主业和强项,但随着金融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做实做强"三农"业务的同时,一部分与城区亲近度极高的农信社(农商行)也开始主动进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产品、服务、营销手段、利率定价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的现实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如何形成后发  相似文献   

19.
信合短波     
●甘肃省陇西县农信社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建设示范园区,积极筹措信贷资金,立足具有地方品牌的日光节能温室养殖、中药材加工等科技农业项目,全面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至五月末,累计发放各项贷款7483万元,帮助农民购买化肥1350吨,种籽4950吨,农膜2860吨,农机具630台(件)。(李俊华)●河北省涿鹿县农信社在保证农业生产贷款的前提下,把信贷工作重点放在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上。成立了以联社主任为组长的支持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两年累计向20家私营企业、7100多个个体工商户投放贷款5900万元…  相似文献   

20.
997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1998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农信社全面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同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对《暂行办法》规定的各项监控与监测指标又进行了修改,形成现行农信社非现场监管指标基本体系。《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五年多来,为提高监管部门非现场监管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对农信社的业务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1农信社金融风险,促进农信社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检验,以及随着农信社业务发展等客观情况的变化,《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