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潮     
四川阿坝着力打造百里藏羌文化走廊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从今年开始,投资2亿元在九寨沟环线旅游区内打造百里“藏羌文化走廊”。“藏羌文化走廊”从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延伸至马尔康县卓克基土司官寨,全程150公里左右,沿途居民以藏族和羌族为主。藏羌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集中。该项建设预计3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2.
四川"藏羌彝走廊"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是该区域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该区域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挖掘缺乏深度以及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该区域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在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针对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对如何推进该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胡宏  付敏  胡静  黄琳 《中国西部》2012,(31):36-3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2年1 1月8日在北京召开,受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的西部十二省市区纷纷以丰硕的发展成果来喜迎党的十八大。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羌笛、羌绣、羌寨、释比经典等成为了羌族文化最神奇的代表。"中国羌族文化产业集中发展区"的提出让羌文化继续得以弘扬,并以新的姿态展现着它无穷的魅力与光彩!至今,羌族经过历史的变迁依旧活跃在民族舞台上,并以新的成就继续缔造着传奇!  相似文献   

4.
黄琳 《中国西部》2012,(31):54-57
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有着丰富且独特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可谓“生于大山,发展于大山”,总是与那片神奇的土地紧密相连。作为羌文化集中区,阿坝在羌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羌文化究竟有哪些神秘之处?需要我们继续发扬的意义何在?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西部》杂志对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厅级调研员陈兴龙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寒冷的12月,一个在陕西凤县广为流传的消息,让不少当地人感到兴奋,“在当地居住三代以上、或能证明自己有羌族基因的凤县汉族居民,可以申请更改民族成分为羌族。”与此同时,在这个目前仅有80多户羌族家庭、300多羌族人口的小县,一场“抢救羌文化,打造羌族故里”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2011,(13):85-88
羌区旅游最重要的是宣扬羌区美丽悠久的历史文化,以羌文化为载体,做好开发与保护。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文化传承源远流长,羌文化虽在地震中遭受损毁,但是仍然吸引着外界人的目光,流连忘返,身处羌区依然乐不思蜀,久久回味。  相似文献   

7.
焦虎三 《中国西部》2014,(15):42-47
<正>在羌族社会中,这是一群身份特殊的人群,在生计上,他们和大多数羌族一样,或耕作或放牧,是完完全全的农民,而在羌族的神性空间中,他们又是掌握宗教经典,沟通神、人与鬼的灵士,是充满法力与神秘色彩的巫师与祭师。在羌族地区,依不同的羌语发音,他们被通称为"释比"或"许"。在羌族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他们也是一群熟记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科技、医学、音乐、舞蹈等丰富知识的人物,是羌族传统文化与悠久历史的传承者。他们有一套独特的服饰、法器和师承方式,有十分繁杂众多的口诵经典,其性别基本全为男性。  相似文献   

8.
感谢大裂缝     
《中国西部》2007,(7):3
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六条由北往南流的大江及其众多支流以其恒久的毅力将横断山脉切割成为无数的裂缝,而不知从何时何地来的人类便顺着这些裂缝迁徙和繁衍,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常说的“民族迁徙走廊”。在这个走廊里,又因藏族、彝族人口占多数,纳西、普米、拉祜、景颇、独龙、门巴、珞巴等民族的人口占少数,因此这些大裂缝被命名为“藏彝走廊”。  相似文献   

9.
张飞 《中国西部》2011,(19):26-27
费孝通先生认为,与历史上汉族对周边少数族群的不断吸纳和同化过程相反,汉族周围的羌、氏等族群在历史上总是以供应为主,如同长江和黄河一般源源不断地向周边民族输送着人丁、文化、风俗习惯等。中华文明的巨大海洋就是在这多元文化不断交汇融台当中逐步形成的。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这些少数族群不为中华文明之海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11,(13):48-49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风既古朴典雅,又粗犷优美,热情奔放。不论是大气磅礴的《铠甲舞》、还是婀娜柔美的《腰带舞》、更有热情奔放的《羌族锅庄》,都在舞蹈史上产生了非凡的影响。不少人认识了解羌族,常常是从羌族舞蹈开始的。因此,羌族舞蹈不但是羌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花,更是羌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座金桥。  相似文献   

11.
袁晓英 《中国西部》2012,(23):90-105
羌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传奇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古羌文化虽然也融汇了一些满汉文化,但本民族所独有的风俗和文化并没有消失,如男婚女嫁中的摆礼、24小时不眠不休的女花夜等等,它始终以自己的族名绵延相传,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特有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西南大香格里拉腹地、横断山脉深邃的折皱里,贡嘎群峰掩藏着一块神秘的人间仙境,这就是藏彝走廊——秘境九龙。在这里,藏、汉、彝三个民族水乳交融、和谐发展,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藏彝民俗文化走廊。木雅风情、彝乡民俗、西番服饰等一个个文化瑰宝,展现出九龙神秘多样的文化魅力。在这里,有变化多样、层级丰富的秀丽自然风光,贡嘎翡翠伍  相似文献   

13.
钟玮 《开发研究》2015,(1):129-132
羌绣手工艺是羌民族悠久历史和社会文化的承载物。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羌绣手工艺发生的转变是复杂的。对汶川羌族刺绣手工艺的历史渊源、生活文化特征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羌绣手工艺的意义变迁与呈现,思考羌绣手工艺在当今生成为一种生产活力、文化活力作用于现代生活的积极意义。通过"一针一线"羌绣品牌的个案分析提出挖掘羌绣潜在文化价值,创新生活文化的多元需求以及在都市文化有益的补充与健全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进而创新性地实现现代价值转换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媒体”、“新媒介”及“新传媒”三个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这对系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指出“新媒体”、“新媒介”以及“新传媒”三个概念含义各有不同。在与“事件”这一概念结合后,应该采用“新媒体事件”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5.
王琴  杨雨鑫 《魅力中国》2014,(7):268-268
羌绣是羌族美丽的民族符号,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羌民们在袖口、衣领。衣摆或是鞋子、头帕甚至窗帘、枕被上绣着美丽的绣花,用各种不同的针法将生活中的种种图案绣出,既展现了美的艺术,又反映了民族文化。本文以茂县、汶川羌绣的开发调查为例。分析目前羌绣的发展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更好地开发利用羌绣,更广泛地宣传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王琴  杨雨鑫 《魅力中国》2013,(31):106-107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羌族民俗及民俗文化的抢救和保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课题组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对羌族集中聚集的汶川、茂县、理县、北川等地区的羌族民俗和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对其民俗及民俗文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独具特色的羌绣、旅游等产业.提出政府需要重视羌民族文化的传承,尊重羌族民俗文化习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为羌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明也许就是这样,犹如“十年一觉扬州梦”,令人往往会有“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感慨。面对藏彝走廊上的一切,正如诗人里尔克所言:我们所说越多,能说反而越少。在这条雄阔的藏彝走廊上,我们的视觉受到自由的挑战,心灵被更为长久的信仰所代替。这一切,反而使走廊的存在更为清晰,使人与天地的融合更为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18.
北方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关东文化”。“关东文化”是长城以外的北方地域文化。“关东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吴芸廷 《魅力中国》2010,(32):399-399
王铭铭的《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一书集中体现了作者思考的主要问题,一、人类学研究如何与民族研究更好结合?二、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核心区与中间区之间如何更好合作?三、民族学如何以经验性的研究来回应更多的社会科学大问题?王教授的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脉络,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国内一流学者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13,(34):90-95
羌绣,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被人们美誉为“云端艺术”。“5·12”汶川特大地震使羌文化受到重创,重建中,羌绣作为羌文化中最具典型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抢救和保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