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污染饮用水源水中的藻类对供水水质和饮用水安全影响较大。大量存在的藻细胞,不仅会产生异味,还会向水体中释放藻毒素,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除藻效能较差。重点介绍了臭氧预氧化、臭氧强化混凝以及臭氧-粉末活性炭联用工艺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工艺,这种臭氧及其联用工艺对保证饮用水水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臭氧氧化是一种极具潜力且没有二次污染的污泥处理技术。结合当前污泥臭氧氧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在分析了污泥的化学氧化处理、污泥臭氧催化氧化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污泥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进展及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认为,将污水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向污泥处理延伸,探索能使臭氧高效氧化降解污泥颗粒的催化剂或氧化导向剂,并阐明其协同反应机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活性蓝X-BR这种活性染料是色泽鲜艳的绿光蓝色粉末,其水溶性较好,价格适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利用活性蓝X-BR制成的废水,其色度易识别,拥有较大的溶解性,分子结构稳定。本文选取臭氧氧化-改性多孔材料法对活性蓝X-BR废水进行处理,以实验室自制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不断实验,笔者观察了臭氧氧化对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同时观察了臭氧催化氧化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4.
臭氧活性炭工艺是饮用水深度处理中一个重要的工艺,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采用该工艺时,人们必须对其氧化副产物溴酸盐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从臭氧活性炭工艺的特点出发,讨论了其溴酸盐产生的机理,并总结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关于溴酸盐控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臭氧活性炭工艺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工业废水通常含有多种典型特征污染物,可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进行处理。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均相和非均相耦合的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对不同有机物开环的影响,以筛选出具有普适性的耦合技术体系,得到最佳反应参数,为实际工业废水处理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可显著提高工业废水的污染物降解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深圳园再生水厂出水水质执行《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2795—2018)中重点控制区排放标准(COD≤20 mg/L)。该水厂采用多段进水A2O+深床滤池工艺作为主处理工艺,由于出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很难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因而需要增加COD深度处理工艺。在深入对比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等多种深度处理工艺后,确认臭氧催化氧化工艺为水厂的COD深度处理工艺。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系统主要包括液氧站、臭氧制备间、臭氧催化氧化池等。详细介绍了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的系统布置,各处理单体的相对关系,重点分析了三个构筑物的总体布置、设计参数、设计要点等,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饮用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以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体系可以提高臭氧的氧化能力。本研究构建一种快速高级氧化体系——臭氧/硫代硫酸钠(O3/TSA)体系,分析O3/TSA体系的反应特性,考察TSA投加量、自由基捕获剂对反应体系中去乙基莠去津(DE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TSA可以促进O3产生羟基自由基(·OH),反应时间为0.4 s时,O3与TSA的最佳摩尔比为10∶3,O3/TSA体系的自由基产率为17%。  相似文献   

8.
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催化氧化作为一种高级氧化技术近年来在难降解污染物的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结合了高级氧化技术的原理和近几年国内外对光催化氧化的研究,详细讨论了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影响因素。可以预见光催化氧化将是十分有效的水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菠菜为试材,探究不同浓度臭氧水对菠菜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为臭氧水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CK),浇灌1.0 mg. L~(-1)和1.2 mg. L~(-1)臭氧水处理的菠菜在株高、叶面积、鲜重、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指标显著提高;本试验中臭氧水浇灌的最佳浓度为1.0 mg. L~(-1)和1.2 mg. L~(-1)。  相似文献   

10.
高级氧化技术因其治理废水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完全、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高浓度、高毒性、难降解、可生化性差的有机废水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介绍了高级氧化技术的机理,探讨了Fenton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超声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并指出了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原水臭氧氧化生成溴酸盐的机理与影响因素,如p H值、臭氧投加量、NOM天然有机物含量。水温、碱度、溴离子浓度以及臭氧投加量和投加方式等对溴酸盐生成量的影响。探讨这些影响研究能够提高人们对消毒副产物——溴酸盐进一步的认识,对促进人类身体健康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工业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处理药剂应用范围较广,操作简单,其广泛应用于废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中,通过絮凝、氧化、络合等作用能够很好地改善水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水处理药剂的发展机遇,然后论述了水处理药剂的应用现状,展望了水处理药剂的发展前景,以提升污水处理水平,营造生态和谐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3.
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可以应用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为确定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不同催化剂用量及不同pH下的化学需氧量(COD)及特征污染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在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在pH为7~8的条件下,臭氧投加量为50 mg/L,催化剂用量为50 kg时,COD去除率为39.2%,苯胺去除率为40.2%,挥发酚去除率为28.4%,甲醛去除率为17.3%。  相似文献   

14.
捕收剂乙硫氮经水解、氧化可生成剧毒消毒副产物NDEA,因此安全、高效去除浮选废水中残留乙硫氮等浮选药剂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了低臭氧投加率下臭氧氧化乙硫氮的效率、能耗及中间产物生成规律,结果表明,在低O_3投加率时,臭氧氧化乙硫氮的能耗(EE/O)远低于可接受能耗水平,降解生成的含硫副产物H_2S浓度约为CS_2的20倍。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E/GC-MS)分析表明,降解中间产物多为酰胺类有机物,未检测到亚硝胺类有毒产物,延长氧化时间,有机中间产物种类大幅减少,表明臭氧能进一步分解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5.
提起臭氧,许多人都会想到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知道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膜,保护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而对臭氧在家庭环保方面的功能却不怎么了解。 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它不但没有臭味,反而还会给人一种芳香的清新感觉。臭氧性质活泼,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因此它具有杀菌、分解毒素、脱臭、漂白的作用。所以在空气、水、食物都被污染的今天,臭氧消毒产品应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健康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设置0、0.4 mg/L、0.8 mg/L、1.0 mg/L、1.2 mg/L和1.4 mg/L共6个浓度的臭氧水处理组,研究不同浓度臭氧水浇灌对小白菜生理特性和土壤营养性状的影响。试验发现:浇灌臭氧水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小白菜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均增加;POD活性显著提高;小白菜的株高、叶面积和产量也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较对照降低;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pH值变化不大。结果表明,浓度1.0 mg/L的臭氧水浇灌对小白菜的生理特性和土壤营养有显著影响,对小白菜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分别分析了臭氧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化学催化氧化法及催化氧化技术与其它技术联用的联合处理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效能的基础上,简要评述了目前国内应用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混凝作为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出水水质严重影响后续分离处理。而以往的水处理也只是投加某种特定的混凝剂来处理废水,显示出诸多不足。综述了几种新型混凝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子的作用,并对磁混凝、电混凝、混凝-氧化和混凝-膜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混凝技术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皮革厂污水处理站生化处理后的皮革综合废水,探究了初始pH、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对化学需氧量(COD)和S2-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8.0,臭氧投加量为35 mg/L,反应时间为30 min时,COD和S2-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0.1%和55%,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为75%。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沉积煅烧法制备了MnO_2/Al_2O_3复合催化剂,探索并得到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及最优的工艺条件。复合催化剂最佳的MnO_2含量为5wt.%,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2.5 g/h,催化氧化最佳的反应pH为8.0~9.0,催化氧化塔中复合催化剂的最佳填充率为70%。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对BDP高毒性废水降解展现出较高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