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清徽州民居记载了徽州当时的各种文化观念。透过民居表面,可以探知明清徽州民居形成的内在原因包括儒道文化心理、风水观念、从商心理,体现了徽州古村落民居独特的文化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之一,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社会文化的集中反映.是生活和文化价值的统一,凝聚在建筑背后的是生命状态、社会实践、思维模式、审美形态、价值取向等一系列的人文因素在相互作用.文章以保留在古代徽州“一府六县”明清两朝的建筑样式为例,尝试阐述古代徽州建筑样式下所蕴含的四项文化因子:程朱-新安理学的精神引领;耕读传世的价值取向;徽商繁荣的炫富表演和祈求发达的风水观念.  相似文献   

3.
古村落旅游同质化成为严重制约古村落旅游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必须将"创意旅游"的理念融入古村落旅游开发当中,激发古村落旅游的新活力。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研究"创意旅游"理念下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古村落文化资源的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广西贺州市古村落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古村落建筑文化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保护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5.
《山东建设》2005,(5):27-28
各有关单位: 中国的风水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几千年的中国建筑史从未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如今,建筑风水学与现代建筑、装饰行业有效结合是现代风水文化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造福当代百姓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村落建筑中,建筑装饰对建筑不仅仅起到了美化和实用功能的作用,而且承载着民俗的、民间的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江西吉安古村落建筑装饰为例,其装饰图案之丰富,民间文化题材内容之广泛,工艺之精湛华关,无不体现了当时民众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具有质朴、清新、雅致的装饰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蕴涵着趋吉避凶、祈福纳祥等民间信仰和民俗民风,对现代建筑装饰的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风水文化”既不神奇,也不浅薄,它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建筑学与人文学科综合应用的自然科学。从本期开始《重庆楼市》开设风水文化专栏,与地产界及读者探讨“生态环境建筑”与“楼盘风水文化”的问题。对此话题有兴趣的朋友,可发邮件到cqls023@126.com 讨论。  相似文献   

8.
钟培林 《老区建设》2008,(21):25-2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的迅速推进,使广大农村着实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无疑为承载千年历史文化的古村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古村落传统的建筑风貌、淳朴的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体的古村落一旦毁坏至极,便意味着千百年来经过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的厚重历史的损害,文化积淀的消失。  相似文献   

9.
马月 《魅力中国》2011,(1):24-24
皖南黄山脚下以及周围的歙县、休宁、黟县等地,古时为徽州所在地,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徽商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独特的徽州文化,各地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徽派建筑和徽州古民居。  相似文献   

10.
自2014年启动古村落活化工作以来,佛山市政府持续挖掘古村文化内涵、提炼古村文化符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村民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仍任重道远。因此,文章基于佛山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古村落文化资源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分析佛山30条活化古村落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以及古村落对本村文化的传播途径与方法,并结合相关实例,以期为培育古村落村民文化自信,激发古村落保护内生动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广东石塘古村落文化符号解读基础上,根据洛特曼文化符号类型,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构建石塘客家古村落文化符号体系,最后从古村落文化符号的挖掘生产、营销传播和消费传承三个方面提出石塘村落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钟晟  张军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29-32
皖南古村落的和谐文化是皖南古村落意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近几年的旅游开发中,并没有此方面的专门开发.文章提炼总结出皖南古村落的和谐文化,分析对其进行主题开发的可行性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信息和乡土文化的载体,是乡愁寄托的精神家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古村落日益消亡或被现代物质重构取代,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是保护和延续古村落文化的模式之一,但在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困境。本文从资金投入、人才保障和政府行为等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探讨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杨群 《特区经济》2021,(1):99-10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古村落文化是古村居民为适应当地环境、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对研究深圳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文旅融合对深圳古村落发展的意义,并对深圳古村落文旅融合保护与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充分挖掘深圳古村落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深圳文化旅游品质,实现旅游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5.
《杭州研究》2005,(3):50-53
一、风水与风水观念 人们在建筑住所时,必先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使建筑处于好的风水之中,与风水保持和谐一致,凭借风水的优势而突出聚落的价值,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与审美需求。可见,风水有它独特的积极的内涵。但是,在数千年历史化积淀中,由于不同社会观念的熏染,特别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浸透,却给风水投上了重重阴影,抹上了神秘的色彩,扭曲了它的自然形态,赋予它以另一面消极的涵义。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情省力》2006,(6):46-47
绩溪瀛洲龙川风水极好,人居环境适宜迷人,源自一山一水的雄浑魅力。绵绵龙须山,如巨龙盘踞蜿蜒数十里,曲曲登源河,似绣女飘带悠扬而过。村落虽小,却人杰地灵。风景蒙胧,却回味无穷。点睛之笔的龙川水口,虽历经沧桑变幻,残容遗貌累累,但置身其中,仍可切切感受到,一种原始审美般的冲击力,体会到,古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古村落旅游的发展,一些古村落旅游"飞地"现象逐渐凸现。在分析旅游飞地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征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秀水古村落旅游"飞地"产生的原则措施,旨在为秀水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可行性思路,实现秀水古村落经济、文化和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汪如钢  丁蔓琪 《新西部(上)》2009,(12):147-147,149
本文研究在浙江省大规模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号下,如何保护古村落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防止建设性破坏,引导古村落健康有序发展。对浙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框架,以切实指导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东石塘古村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拥有丰富多彩的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发展存在古村落保护和营销宣传不力、文化传承压力大、管理与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缺乏深度体验等问题,从全域旅游视角提出石塘古村优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旅游体验经济、完善古村落保护与管理体系等旅游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环境保护、居民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内容的系统工程。以生活情境体验与历史文化感知为基础的"香山印象"体验营销模式设计古村落发展路径,实质上是以人的居住实现中山古村落活态保护和持续发展,这为实现以上多重指标内容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