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根据江苏目前经济与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深化金融与经济体制改革,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税收调节为杠杆,金融信贷为支撑,通过金融政策性的扶持和商业性的投资,一方面保证经济适度增长的资金需求,加强金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调整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经济向稳定、健康,适度增长、结构调优、效益提高的方向发展。为此,应采取以下的策略取向:1.重塑银地关系,促进全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加之政府职能转换滞后,银行商业化…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已经明确的条件下,要造就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制就必须首先在理论上对传统计划经济造成的金融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和改造。通过对市场经济特征的分析和金融机制的总体考察,有这样几方面的金融理论观念和思维转变值得重视:(1)在金融范畴的认识上由分配论转向交换论;(2)在金融规律的界定上由生产论转向资金论;(3)在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的关系上由依附论转向导向论;(4)在资金配置上由计划论转向市场论;(5)在金融功能的认识上由数量论转向效益论;(6)在金融发展理论上由外延论转向深化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有制的重新认识黄友芹,魏勤农国有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社会经济的直接组织者和调节者,国家通过行政命令对企业活动及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进行调控,这样,企业形态就必然表现为国家直接控制的国有制。人们在观念中也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4.
董炜 《经济论坛》2006,(5):49-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制度的变化,引起了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经济关系,它反映了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双方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良好的劳动关系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动荡的劳动关系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负面作用也是很大的。因此,改革劳动制度,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对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制度的弊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用人是以城乡分割为基础,以城市发展为主的。在城乡分割…  相似文献   

5.
对金融与财政体制分离的思考杨景欣(邢台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虽然改革已经进行了15年,但我国的经济发展仍没有完全跳出“膨胀失调─—紧缩调整─—膨胀失调”的怪圈,其原因之一就是金融财政体制没有与市场经济接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总揽财政大权,财...  相似文献   

6.
时代呼唤高层次、国际化的金融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使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金融业将要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国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如何才能在这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金融业面临的,关系国家经济兴衰的全局性战略问题。金融业的竞争实质上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和国际化金融人才的竞争。新的时代在呼唤一大批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的成长,我们的金融高等教育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受旧的劳动力管理体制影响,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出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同的特征:计划经济体制下几近于1,二元经济体制下兼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征,转轨时期则与经济发展阶段不相符合地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金融调控问题王廷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和社会资金筹集配置渠道的显著位移(从财政主导型向金融主导型转变)使得金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日俱增,金融调控也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中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今后...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金融系统负面效应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比居高不下,近一个时期旧的不良资产尚未消化贻尽,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逾期贷款,不仅形成了不良资产,而且造成了社会效益和银行效益的低下。  相似文献   

10.
金融安全指一国能够抵御内外冲击, 保持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即使受到冲击也能保持本国金融及经济不受重大损害,如金融财富不大量流失,金融制度与金融体系基本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状态,维护这种状态的能力和对这种状态与维护能力的信心与主观感觉,以及这种状态和能力所获得的政治、军事与经济的安全。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就中国金融安全战略思路探析于后。 一、中国金融安全基本态势 1、体制转轨期的金融不安全由于中国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转轨过程中,旧的体制已经打破但还在起作用,新的体制…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产品融资能力较差、灵活性较弱、通用性较低、管制较多也比较单一,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金融机构面临者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要对国有企业的金融工具进行创新,使其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现代市场农业的必由之路──福建漳州丰山镇农业综合开发的启示魏荣章,康春渊一、现代市场农业的首要问题是优化产品、产业、就业三大结构统一起来产品、产业、就业结构是农村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三大结构是在传统农业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一、金融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必须结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构成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新格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赖以运行的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金融既是国家调控和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工具,又是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金融管理和金融业务活动中贯彻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构造金融计划调节与金融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金融机制,既是当前治理整顿的客观需要,也是金融改革深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的转型特征表现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存,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下的资本流动性由于民间金融发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导致两个投资主体即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在不同体制下的博弈过程也不同.根据有关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效率特征的已有理论,模拟了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下政府投资、民间金融和民间投资三者间的两个不同博弈模型.博弈模型均衡分析过程和结果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的选择决定均衡解的存在性,政府投资的低效率特征和主导地位使社会投资效率低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效率.主要结论是我国应该改变政府投资主导并带动民间投资的思路,通过政府投资大力发展民间金融,使民间投资占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效率优势,从而维持经济长期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专业银行要向商业银行转化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金融改革的中心内容之一,为促进专业银行这一变革的顺利进行,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一、外部经济、政策环境的改善问题专业银行商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需要专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而且要理顺与中央银行、各级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领导管理体制束缚了专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首先,专业银行被当作政府机构的会计出纳,政府直接管金融,削弱了金融杠杆的调节作用;其次,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总体上说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金融体制与管理体制的适应关系●陈彬一、金融作为经济体制的一个部门,其体制的建立、发展与国家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建国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计划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和管理手段,在这种体制下,我国金融逐步建立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领导、分级...  相似文献   

17.
黄昶生  胡波 《经济论坛》2004,(10):48-49
我国的石油工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石油工业在适应市场机制的同时,也暴露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石油企业内部管理仍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思路与方式为主,适应市场变化的管理机制还未形成;二是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还不能有效规避市场机制调节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对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月秋 《经济纵横》1998,(10):64-64
一、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我国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及企业的组织结构都存在着不合理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汽车行业,我国的汽车行业起步于1956年,当时一汽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市场取向的改革,就是要重视市场的作用和市场的发育,但不等于全面推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经济改革的内容,应将市场取向的改革与非市场取向的改革结合起来,配套进行。即从原来高度集中,排斥市场调节作用的半商品经济半产品经济的体制,转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没有获得有效实现的体制,转向逐步获得其有效实现形式的体制。关于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标志。不能把计划、计划调节和计划经济混同,也不能把市场、市场调节与市场经济混同。  相似文献   

20.
周新军 《现代财经》2001,21(12):46-50
劳动关系与劳资关系反映了两种不同体制下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体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关系,而劳资关系体现的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关系。中国转型期经济关系最显著的特点表现为,经济体制的转型不断地推动着劳动关系向劳资关系的转换,直接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使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相对于农村经济关系,城市经济关系的转化要复杂得多,这种复杂性可能会导致经济体制的倒退。因此,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调整和理顺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