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的分析研究,认为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要解决好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又是资源、环境问题的诱发点,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支付了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尤其是2003年以来污染物排放出现大幅度反弹,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相关变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法预测了"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趋势,发现除2008年外,中国经济与环境协调的情况是不乐观的。  相似文献   

3.
运用主成分方法,结合模糊数学的处理思路,以中国农业自由贸易系统、资源环境系统作为分析的基础,测算两系统的协调数值,可发现从2008年开始,中国农业贸易的逆差在扩大,而农业贸易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却在恶化。究其原因:首先,中国2001年已经进入WTO,但出口农产品的生产方式仍然表现为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其次,中国当前出口农产品结构中污染密集型农产品的比重依旧占有较大的比重,出口农业的贸易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最后,中国农业贸易自由化短期内减少了农业的就业机会,而且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还加剧了中国资源环境质量地恶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减轻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特点,从多维度对水资源额进行有效管理。文章对水资源的含义、水资源利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均进行了定义和组织,并运用协同论、协调发展理念,结合水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分析当前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利用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措施,并在农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地下水资源开发、检测预警机制、水资源保护、发展生态机制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为推动水资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游地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拟合为综合指数,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个区域自1997-2014年以来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发展成为良好协调发展类,但还未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因此,要推动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在政策上建立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转变发展方式,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构建和完善区域联合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的过程中,环渤海地区正面临着流动人口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严峻挑战,因而在"十二五"时期应该通过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积极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指出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发展机遇和走向,提出经济结构调整的要点:一是应以实施科技进步为导向的“升级式”调整。二是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调整。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应以促进包括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在内的多种层次“结合型”调整为主。四是要整体性地对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经济与社会的结构进行系统性调整。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辽宁省的具体情况,构建了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 系,在其基础上运用协调系数法对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了具体 评价,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促进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对山东省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背景下,更加注重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选取合适的指标建立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5年~2014年山东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2010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指数逐年增加,并在2010年首次达到中级协调水平,但之后两年协调度指数又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及以后又重新呈现出上升状态。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测度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南京市2005—2009年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近年来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属于一般协调发展水平,但非常接近良好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的比较发现,南京市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适度超前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南京市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应进一步凸显的观点。最后,结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水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山西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山西资源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山西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正确地处理山西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等问题,提出五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问题。吉林省作为中国传统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受到中国旧体制的影响极为深刻,其城乡发展的状况更是如此。目前,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表现突出,还存在较多的不协调,在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发展难题。农村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就得不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基础设施系统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基于浙江省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基础设施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相吻合,均呈现上升趋势;两者协调程度不断加强,未来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会稳步协调发展。五大基础设施部门与经济发展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文卫设施与通信邮电设施增长最快,超过经济发展水平,而资源与能源设施、社会环境设施和交通设施均滞后于经济发展。浙江省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总体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1个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水平也相对较高;从协调度所属的等级来看,呈现明显的"哑铃"状,属于优质协调的省份和属于严重失调的省份都较多,东部地区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资源,而资源就其形式来说大致可分为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4种。单纯以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大量投入来谋求经济的发展是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曾经走过的道路,实践证明这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把重点放在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本对教育、人力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与东盟经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于2005年7月6日在昆明召开,会议对进一步推动和加强次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并形成了一致认识。作为东盟近邻的云南省应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有贸易区建设这一历史性难得机遇,积极推进云南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文章论述了云南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进而分析了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制约因素和前景,最后提出了若干相关保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已进入"经济服务化"时代,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从"十五"以来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着手,在深入分析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考察了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 2014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及时空特征,并判断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滞后类型.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在波动中缓慢增长,但近年来有下降的迹象;从空间上看,东部地区协调发展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协调发展度高的省市往往属于生态环境滞后型,协调发展度低的省市往往属于旅游经济滞后型.最后,按照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个维度,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四种类型:高旅游高环境、高旅游低环境、低旅游高环境、低旅游低环境,并提出实施统筹兼顾、优化升级、适度跳跃、开拓变革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